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叔父李克元烈士是一位出生、读书、从军在武汉,驻防、空战、击落日机在武汉,牺牲、安息在武汉的抗日英雄。1938年8月21日,他牺牲时,差8天满28岁。叔父在世时我还不到8岁,我与叔父接触前后不到一年,1934年我随祖母到杭州笕桥叔父家中住了几个月,1938年叔父在汉口驻防时又去他家中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江青1973年10月,江青来见毛泽东提出要一笔钱,江青走后,毛泽东对秘书张玉凤说:"她看我不行了,为自己准备后路。"然后主席流着泪,从自己过去的稿费中批了三万元钱。江青看到钱马上对张玉凤说:"小张,我跟你不一样,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地养着,这个难些。"王国维一次姜亮夫填了一首词,想请王国维帮自己看一看。他晚上7点半到王国维家,王国维看了之后便帮他修改,一改改了近两个小时。晚上九点多,词改好后,姜亮夫告辞,王国维要家人点着灯笼跟他一起送姜,一直送到清华大礼堂后面的流水桥,等姜过桥后他才回去,他对姜说:"你的眼睛太坏,过了桥,路便好走了。"闻此语,姜几乎落泪,此后一生难忘。  相似文献   

3.
一次学院电话总机的接线员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字条,说有一位持德先生打电话找我,要我回电话。我按所留的号码拨通了电话。从听筒里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我是卡罗尔的校友,听说一位中国学者来卡罗尔任教,我很高兴,想跟他认识一下。”我高兴地请他来我的住所。见面一看,是一位头发斑白而精神党锐的老者。他说他是1924年从卡罗尔毕业的。我听了很吃一惊,因为1924年我还没有出生,而他已大学毕业了。我问他多大年纪了。他笑而不答,说过几天就知道了。从谈话中知道,他过去也是一位教师,十多年前已退休。因为是校友,他一直关心…  相似文献   

4.
“是毛主席派我来的”在为调整社会主义各种矛盾而苦苦思索的日子里,毛泽东不但在进行理论总结时提到“宣统皇帝”,而且在生活当中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上,也没有忘记溥仪。在“政治挂帅”株连成风的背景之下,正是毛泽东本人亲自为溥仪的叔父和胞妹解除思想顾虑,解决经济困难,让他们前往抚顺探望亲人。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载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了会议。在一次宴会上,周恩来热情地与载涛打招呼,并把他引荐给毛泽东,说这是溥仪的叔父。毛泽东握住载涛的手,亲切地说:“溥仪在抚顺学习得不错,读了不少马列…  相似文献   

5.
涂芥庵《东瀛见知录》一书的由来去年春季某天,接到我95岁高龄婶子一个电话,她说:“你来一下,你三叔有点古旧书,落实政策(按:我三叔涂允檀,是第一个起义的国民党政府驻外大使,于1950年携家眷回国,在北京定居,任外交部顾问。1964年以历史反革命罪被捕,“文革“ 中家被抄,他的中、外文藏书、日记等遭造反派洗劫一空。1979 年外交部、公安部为叔父平反冤案,落实政策)时没人要,他们准备处理。我听到消息后,赶紧跑去,才将这点残存的书要了回来。  相似文献   

6.
蒋牧良印象     
从1938年到1973年牧良逝世之日止,我们相交近40年,我自认比较了解他,而且觉得他也比较了解我。从思想、修养方面说,他是我的导师诤友。他境界高,看问题深透,处处能从大处高处着眼;我视野不广,做事有点凭兴趣。从性格方面说,他刚毅、严肃,我软弱、散漫。我们之间似乎免不了会发生矛盾,但在几十年中,我们却一直欣合无间,久而弥笃。究原因,也许是他对我个人有点近乎迁就、担待、偏袒;而我对他又一直怀着敬佩之情,在他面前,我的自由散漫的习性有所约束吧。同他在一起,我感到亲昵,但无形中又像有一种威压;一离开他,又觉得失掉一股精神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14,(10):11-14
不当亡国奴艰难流亡路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仅三个月,上海沦陷,南京告急。叔父带领全家回安徽老家避难。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传来日军大屠杀的惨闻,我家虽有幸避过,但我小学同学及家人就有遇难被害的,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此后,日本兵舰常游弋到长江安徽段,炮击两岸村庄,我家住在长江边,深受其害和威胁。日本人要打到安徽来了,叔父说:“我们不当亡国奴,绝不给日本人做事。”  相似文献   

8.
正一恩维尔·霍查,1908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的吉诺卡斯特城,他的家族属于伊斯兰教中最虔诚的教派之一。在霍查幼时,他的父亲和大哥跑去美国做布匹生意,留在阿尔巴尼亚的幼子霍查,则处于叔父切宁的托管之下。叔父切宁在当地享有崇高声誉,曾出任过市长,对霍查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切宁是个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9.
“王仲麟先生积极从事抗日工作,德高望重,素为乡里仰重.”这是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任胜曾在边区会议上对叔父的高度赞扬.叔父抗战前为国民政府县税务局长,抗战期间是辽县商联会主席、太行区、晋冀鲁豫边区参议员.抗战胜利后,1946年被选为左权县参议会副参议长.那时我还小,对叔父的一些记忆是从父亲那里得知的.叔父193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法系.这在那个“多见石头少见人”、只有稀稀疏疏8户人家的穷山沟——起家峪村来说,实属罕见,即便在辽县也是凤毛麟角.叔父弟兄俩,他排行第二,叔父名王国宾,字仲麟,大约就是取其意.  相似文献   

10.
心曲姐姐:你好!我儿子今年上初三。从过春节回来就不想读书了。和我们吵了几次。有一次我还打了他,因为他每天带着手机,我怕影响他学习就不让他带。结果就争执起来,我问他这个手机那么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学习还重要吗?他说是;我说它比父母还重要吗?他说是!我就揍了他一顿。  相似文献   

11.
不当亡国奴艰难流亡路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仅三个月,上海沦陷,南京告急.叔父带领全家回安徽老家避难.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传来日军大屠杀的惨闻,我家虽有幸避过,但我小学同学及家人就有遇难被害的,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此后,日本兵舰常游弋到长江安徽段,炮击两岸村庄,我家住在长江边,深受其害和威胁.日本人要打到安徽来了,叔父说:“我们不当亡国奴,绝不给日本人做事.”  相似文献   

12.
我与汤化龙都是湖北蕲水(浠水)县人,原籍家乡相距不过20里许。他父亲经商,叔父教书。他和兄弟辈都是他叔父汤聘尹所教育出来的。汤化龙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而主事,以至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先后任湖北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湖北军政府政事部长。他能笔,善演说,富  相似文献   

13.
1956年,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独立地审讯日本战争犯罪分子,举世瞩目;1984年,日本“中归联”(全称为“日本中国归还者联络会”)邀请中国管教人员访日,“师生”相聚,热泪言欢,震惊全球.忆当年,我被分配到山西日本战争犯罪分子罪行调查办公室任管教组长,说实在的,我真不想去.原因很简单,我叔父遭日本兵杀害,战友们一个个倒在他们炮火下的惨景历历在目,因此,我一看到日本兵就从心眼里恨,我真想亲手杀他几个才解恨,现在竟让我象老师对待学生那样去说服教育和改造他们,我真不情愿.是毛主席、周总理的教导,使我明确了对日本战争犯罪分子实施管理教育的深远意义,思想逐步开阔了.作为革命者,不能只局限在个人恩仇怨恨上,应该站得高,看得远.一切从革命的利益出发,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坚决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了给战争犯罪分子创造一个好的改造环境,将原省公安厅看守所粉刷一新,床铺进行了修整,新辟了图书室、医务室、澡堂、运动场.  相似文献   

14.
原国家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时任部长是冯玉祥夫人、民主人士李德全女士)苏井观是我们的叔父,他离开我们已有21年了。每当我们肃立在叔父的遗像前,总是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的音容笑貌,仍在眼前浮现,他的谆谆教导,犹在耳际回响。  相似文献   

15.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是季羡林先生很欣赏的一首诗,其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季先生的为人、为学正如陶氏的诗,本色、自然却又真淳。 漫漫求学路 季羡林先生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属临清市)官庄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终年以高粱饼子充饥,一年能吃上一两次白面就很不错了。6岁时,他赴济南投靠叔父,叔父对他很严  相似文献   

16.
《文物世界》1999,(3):24-25
晋词,初名唐叔虞词,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周武王灭殷7年以后,因病去世。他的长子诵继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便由其叔父旦代行天子的职权,史称“周公摄政”。  相似文献   

17.
我父亲叫雷昌世(雷独吾),解放前在黄冈县阳逻镇习礼湾雷氏宗词私塾教书,地址是南雨山南侧山脚。据叔父生前讲,母亲姓纪,好像是湖北大冶人氏。  相似文献   

18.
词语洁癖     
最早发现自己有词语洁癖,是很多年前,第一次听朋友说起"美金"这个词的时候。"我这个表,是在友谊商店买的,500美金。"他说。"美金"这个词从他嘴边跳出来时,我的皮肤迅雷不及掩耳地冒出一层鸡皮疙瘩。不就是美元吗?为什么要说"美金"呢?难道一个国家有钱点,连个货币名称也要拽一点么?  相似文献   

19.
兄弟情,仅3字相连,却包含了很多。2012年12月6日深夜3点20分,是我60多年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在北京309医院的胸外科病房里,我最爱的同胞兄弟德顺走过了他55年的生命历程,永远离开了我们。站在冰冷的走廊里,我呆若木鸡,浑身僵冷,两眼发直——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就在他走之前的两三个小时,陪床的小邢还在给他做按摩;他还不顾病痛,和我说着话。他是抱着一丝希望从结核病房  相似文献   

20.
花椒     
花椒鲁延寿花椒,别名大椒,又名秦椒,是中国栽培较早的一种植物。《诗经·唐风·椒聊》中,就有"椒聊之实、蕃衍盈升"的记载。这首诗是讽刺晋昭公的,说他叔父的封地山西翼城一带政风之好,如花椒那样子实繁茂。这就从侧面告诉我们,早在2500年前,在太行山一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