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考古》2012年3期刊载汪勃《再谈中国出土唐代中晚期至五代的西亚伊斯兰孔雀蓝釉陶器》(下简称《再谈》)。该文有多处失误,择要略述如下。(一)第85页英文提要第2行Jiaozhou(in guangxi)译为"交州(在广西)"。唐代交州的地理范围在今越南北部,与广西无涉。(二)第93页左12行,"《新唐书·地理志》中载……从广州海行经环王(交州,即今河内)……"。环王在今越南中南部,与交州并非一地。《新唐书·南蛮传》云:"环王,本林邑地,一曰占不劳,亦曰占婆。直交州南,海行……"。  相似文献   

2.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个州,其中冀州和扬州之下记载了两处"岛夷"。《禹贡》的内容被司马迁和班固分别写入《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史记·夏本纪》引用《禹贡》时,冀州作"鸟夷",扬州作"岛夷",《汉书·地理志》引用《禹贡》时,冀州、扬州均作"鸟夷"。《史记》和《汉书》都是权威著作,遂引起千年争论。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是当今《尚书》学集大成之作,在处理这一千古悬案时,认为冀州之下作"鸟夷"没错,但是扬州之下应该作"岛夷"。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中国上古史的根本大局。本文分析了刘先生提出的论据,认为刘先生主张的"扬州岛夷"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3.
<正>《宋会要辑稿》是宋史研究的重要典籍之一,点校本《宋会要辑稿》201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尽管整理者已校正其中较多的讹误,但仍不免遗漏。兹就地名疏误,提供三例。1.《宋会要辑稿·礼二〇》之25:"樊哙祠。在太平州建昌县。神宗熙宁八年六月,封威利侯。"(1)按,"太平州"误,当作"南康军"。据《宋史》卷88 《地理四》,太平州(治今安徽当涂县)辖当涂、芜湖、繁昌3县,不领建昌县。建昌县则隶属南康军(治今江西星子县)。(2)考  相似文献   

4.
一、卷166《韩观传》:“明年(洪武三十年)复从杨文讨平吉州及五开叛苗”。(4480页,中华书局点校本)按:“吉州”应作古州,形近而讹。古州,今贵州榕江,明属贵州黎平府。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19:“洪武三十年三月,古州洞蛮林宽自号小师,聚众作乱……。”古州蛮乱事,又见《洪武实录》卷255、《明史》卷3、卷316、《明通鉴》卷11。  相似文献   

5.
《禹贡》导江"东迆北会于汇"一句中,"汇"字究竟如何理解,长久以来都是一个未决的问题。20世纪鄂君启舟节铭文的出土和第四纪古江道的变迁研究,为考察《禹贡》导江水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证与科学依据。结合"淮""汇"古音近同相通的用法,知《禹贡》导江之"汇"当读为"淮",即《汉书·地理志》丹扬郡陵阳县引桑钦所言"淮水",也就是西汉庐江郡得名之"庐江",正指鄂君启舟节中写作"泸江"的今青弋江。以此纵观相关论说,可知晚清吴汝纶推测导江之"汇"为青弋江,确有见地。  相似文献   

6.
《亡辽录》与《辽史·地理志》对刺史州记载差异的原因有二:一是两书史源不同;二是两书采摭刺史州的时段不同。《亡辽录》由原辽朝进士史愿所作,记载的是乾统(1101—1110)中至天庆五年(1115)间刺史州的设置状况。《辽史·地理志》著录的是重熙(1032—1054)中刺史州的情况,其源于重熙十三年(1044)所修《实录》。但两书均无法展现有辽一代刺史州变化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汀州,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我国最早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地理著作《禹贡》,称其属扬州所辖,为七闽之地。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兼闽为越闽地。秦统一中国,属闽中郡;汉为闽越国;三国时属吴国的建安郡。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建新罗县(今长汀大同镇草坪村一带)。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设置汀州,辖境相当今福建三明、永安、漳平以西地区。自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起,汀州在宋、元、明、清时代,均是州、郡、路、府所在地,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何取名汀州?据《长汀县志》记载:"天下之水皆东流,汀江独南也。"汀  相似文献   

8.
《宋史·郭药师传》记载,“宣和四年(1122)九月,药师拥所部八千人奉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二州来归。”《金史·郭药师传》亦记载。“药师以涿、易二州归于宋。”按:认为郭药师以涿、易二州降宋,有误。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宣和四年九月,“辽易州将高凤以城来附,常胜军管押郭药师亦以涿州地及所部诣宣抚师降。”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亦记载,宣和四年九月十五日。“辽人知易州高凤遣僧明赞诣宣抚司,约束降。”“二十日刘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关于《尚书·禹贡》的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论述了李希霍芬对《禹贡》可信度的重建,利用地理学方法对"导山"、"导水"篇的研究,还对西方学界有关李希霍芬对《禹贡》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李希霍芬是最早从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实地考察为主,文献解读为辅研究《禹贡》的西方学者,他的研究为西方《禹贡》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宋史·王临传》(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010年):入为户部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府、河中,卒。(10610页)宋代仅置广州,隶广南东路,治今广州。洪武元年(1368)始改广州路为广州府。府实为府州(治今陕西府谷)简称,  相似文献   

11.
崔鸿籍贯考     
崔鸿,字彦鸾,北魏著名历史学家,《十六国春秋》之作者。关于崔鸿的籍贯,《魏书》卷六七载云:“东清河鄃(shu)人”。对于“东清河郡鄃县”今属何地,近几年出版的数种史学史及史籍介绍著作在谈及这一问题时,均释为“今山东平原县”。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其一,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鄃县: 1.西汉设置的清河郡鄃县,北魏太和(477—499)中改属平原郡。东魏武定(543—550)年间又改属南清河郡,北齐时并入平原县,治鄃城,即今山东平原县西南。2.隋置清河郡鄃县,是县置于开皇十六年(596),唐天宝元年(742)改称夏津县,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3.东晋侨置的东清河郡鄃县,见下。其二,《魏书》卷一○六《地形志》中云:  相似文献   

12.
清人蒋良骐《东华录》卷 6 (中华书局 1 980年点校本 )云 :顺治六年三月 ,“吴三桂报 ;‘大兵抵秦 ,克复宜君、同宫二县 ,击败逆贼王永强等 ,折七千余级。’”考诸史籍 ,此“同宫”县应为“同官”县之误。理由是 :其一 ,据清人所年《明史·地理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及《清史稿·地理志》等文献记载 ,明清两代 ,陕西有宜君(清属鹿阝州 ,今陕西富县、同官 (清属西安府 ,今陕西铜川市 )二县 ,并无“同宫”县。其实同官县是北朝以来的旧县。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 2《关内道二》(中华书局 1 983年点校本 )载 :同官县始设于北魏太武…  相似文献   

13.
狄道州志十六卷清呼延华国修吴镇纂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联目》211页) 按,此志《纂修姓氏》中列"编辑甘肃兰州府狄道州知州呼延华国"。叙曰:"公退之暇,从容握管,以扬挖盛朝之雅化,表章闾里之遗风余烈。"《凡例》亦署"华国识"。吴镇时任陕西耀州学正,州人,列衔曰"校订"。自乾隆十五年至此际,州中唯此一举人,时尚在官,当是以"显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五代史》卷69第914页,正文有“(张)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卷后第923页《校勘记》第二条“出奔沂州”称“殿本、刘本同。《资治通鉴》卷275作‘出奔忻州’。《资治通鉴》注云:《九域志》:太原府东北至忻州二百里。此以宋氏徙府后言也。”但对张宪出奔之地究竟是“忻州”抑或“沂州”,却不予判明,使人读后更不得要领。按,北宋初年人乐史《太平寰宇记》卷23载:“沂州,琅琊郡,今理临沂县”;该书卷42又载:“忻州,定襄郡,今理秀容县……秦为太原郡地,今州即汉太原郡之阳曲县也……(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忻州”。“沂州”…  相似文献   

15.
《尚书》学家刘起釪先生有多篇(部)论著讨论《禹贡》的成书时代,反复论证《禹贡》成书不晚于春秋,提出的证据为《禹贡》写成必在春秋以前或不晚于春秋的一个"铁证",一个"要证",一则"史事",和两则"必早于战国的史实"。此后,刘先生进一步采信辛树帜、邵望平两人的《禹贡》成于西周说。本文认为,刘先生提出的证据存在诸多问题,讨论问题的方法也不尽可取,他对于顾颉刚先生的批评,尤其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究其肇端,其说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曾概述方志源流称:“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评析《〈禹贡〉“九江”地望说异》一文所列论据的基础上 ,根据当今地质地理调查成果和考古发掘材料 ,证明《禹贡》九江不在荆江水域而是在今黄梅县南部湖区平原。并就《禹贡》东陵、敷浅原、衡山、中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语句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方舆胜览》卷70利州西路同庆府"建置沿革"载:"唐复为成州,又改为同谷郡……收复之后,复置成州。朱梁改为汝州。"(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1页)此"汝州"当为"汶州"之讹。考诸史志,陇右不曾设有汝州。《旧五代史》所记汝州属河南道,在今河南省境内。《新五代史·职方考》载:"叶、襄城,故属许州,唐割隶汝州。"(中华书局,1974年,第742页)此事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此汝州亦即河南之汝州。  相似文献   

19.
<正>《唐大诏令集》载《册虢王凤青州刺史文》云:"泌州刺史、上柱国、虢王凤,履局端严,襟神秀整。"按:"泌州刺史"误,当作"沁州刺史"。《新唐书·地理志》:"泌州淮安郡,上。本昌州舂陵郡,治枣阳……天祐三年,朱全忠徙治泌阳,表更名。"可知"泌州"在唐代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昭宗天祐三年(906)。而《册虢王凤青州刺史文》开篇云:"维麟德元年,岁次甲子。"颁于高宗麟德元年(664),时尚未设泌州,自不  相似文献   

20.
一贵州地方志的纂修,始于宋代,有《思州图经》、《黔州图经》。元大德六年有李京《乌撤志略》四卷,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载有元代《贵州宣慰司志》,书皆不传。明代流传下来的有一四一八年(永乐十六年)沈勖撰《普安州志》十卷和一五三四年(嘉靖十三年)题田秋撰《思南府志》八卷。二书皆藏天一阁,有中国书店影印本。今存属于通志性质之书,有嘉靖中(或云宏治时纂)贵州宣慰使司儒学教授赵瓒撰、金陵沈庠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