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至明清中国社会为封建社会的说法有两大根据:"自然经济"和"地主土地制占主导"。经典版封建社会论的这两大根据在逻辑上无法自存。而修正版将自然经济改为商品经济,仍然无法避免地主阶级占主导与市场最重要主体为农民这一论述之间的矛盾。归根究底,封建社会论的理论问题在于将租赁视为判别生产方式的最基本的判别标准,而这一点难以成立,因为它有违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控制理论。一旦确立秦汉至明清中国社会是以市场作为资源基本配置方式和自耕农作为主导阶级的前提,结论就是,秦汉至明清中国社会为小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2.
紫禁城释名     
封建社会皇帝自称天子,即天帝的儿子,而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广雅·释天》),古人遂将天子所居的皇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明清皇宫戒备森严,是不许人民进入和靠近的禁地,因称明清故宫为紫禁城。  相似文献   

3.
翁飞 《江淮文史》2005,(5):124-132
从合肥出城驱车向东,过了撮镇再折向南,仅需40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巢湖岸畔的旅游胜地——中庙;如果从城里南淝河码头乘坐水上高速游轮,也只要45分钟即可到达。中庙又名“忠庙”、“圣妃庙”,坐落在距巢湖市48公里的巢湖北岸凤凰矶上,因位居巢县(今巢湖市)、合肥两城之中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留得素花暖人间——《御制棉花图》瓷册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明清瓷器陈列》中展出着一件清乾隆朝官窑《御制棉花图》瓷册,瓷册即由瓷板装裱而成的瓷质书籍.《御制棉花图》瓷册是一本极其少见的瓷书.棉花起源于近赤道的热带干旱地区.据考,我国植棉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新疆民丰县东汉墓中曾出土了3世纪的棉织品,结合  相似文献   

5.
古地图的精品——介绍《中国古地图精选》华林甫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地图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夏朝。自先秦、秦汉直至明清,地图的制作随着时代的进程而日益发展,绘图理论也逐步得到提高和完善,因而自古以来我国重视地图不亚于书籍,两者往往合称“图书”...  相似文献   

6.
宋怡  陈恩虎 《安徽史学》2018,(4):163-165
正先秦时期江淮方国巢国,汉为居巢县,其具体位置所在,学界一直议论纷纷。夏商西周时期巢国的情况,文献记载寥寥,难以考论。与之相比,《春秋》《左传》等书中十多次提到吴楚两国在巢国及其周边地带进行军事斗争。《春秋》文公十二年杜预注云:"巢,吴楚间小国。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1)六县即今六安市,六安以东什么地方有居巢  相似文献   

7.
战国秦汉时期的《日书》、唐宋时期的敦煌具注历日、明清时期的选择《通书》中都有以"建除"行事宜忌指导医疗活动的记载。敦煌《发病书》中有与"建除"有关的疾病占卜方法,古医籍中也有与"建除"相关的治病宜忌,这都说明古人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常常据此择吉避凶。  相似文献   

8.
正《与时同辉——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凤凰出版社,2018年12月。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策划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专刊和专题文章的结集。约请名家撰文,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六个时期,  相似文献   

9.
事物异名,是名物称谓中一个特殊而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从事古文献整理与研究,对异名的考释构成了训诂注释的重要内容。自秦汉《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独断》,以至明清《本草纲目》、《事物异名》、《事物异名录》、《称谓录》,及当代之《古今人物别名索...  相似文献   

10.
天长纪庄木牍《户口簿》是迄今所见到的第一份汉代县级户口簿文书实物,深化了我们对汉代上计文书文本形态、内容、种类、形成以及秦汉置县制度等问题的认识。《户口簿》中的户口数,据考为西汉临淮郡东阳县的数据;《户口簿》中的户口数字,应来自东阳县某年各乡"八月案比"的人口调查统计;与考古发现的题名为"户口簿"的其他汉代木牍文书比较表明,汉代各郡县上计在递交综合类"集簿"文书的同时,还要呈递不同类别的专项统计"集簿"文书;《户口簿》蕴含汉代县乡政治、地理、人口等方面重要信息,为秦汉置县制度相关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11.
秦汉皇帝通过使用兵符、帝玺等政治信物,实现政治与军事权力。栎阳虎符的格式、用字,与其他秦兵符实际多有不同。战国、秦兵符题铭不使用"虎符"一语,当称兵符,较汉代更为凸显君主角色。秦汉兵符存在用字减省与勘验功能加强的发展趋势。卫宏《汉旧仪》"皇帝六玺"条存在脱简,引述的诸种典籍在句读上皆有疏误。利用《隋书·礼仪志》等材料,可以进行考订推补。"皇帝六玺"在强调内外之别的同时,还建构了"行玺""之玺""信玺"的玺宝秩序,对应封授、赐慰、征召三种功能。秦及汉初主要以皇帝信玺、皇帝行玺两种为主,"信玺"在历史早期地位重要。考察秦汉兵符、帝玺之制,有益于认识中国专制主义皇帝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刘秋根 《史学月刊》2005,(11):98-105
《中国北方经济史》以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主线,探讨了先秦、秦汉至明清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的兴衰及经济重心的演变过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北方经济史》既是一部运用历史区域经济地理方法对北方经济进行考察的力作,更是经济重心南移问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3.
中日译者以中国故有的“封建”概念,对译西语中表述西欧中世纪社会制度的feudalismus一词,后来在中国将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此说在中国近代社会及学术界形成主流认识。然而,中国秦汉以后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是不是类似西欧中世纪的社会形态,中国的这段历史应该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性表达,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界有所关注的问题。冯天瑜教授《“封建”考论》一书的出版,再次将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向了高潮。两年来,关于封建译名以及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并形成了尖锐对立的不同意见。本刊认为,这场讨论,从“封建”译名引申到学术概念的界定,更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再认识,不仅关系到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问题,更关系着我们对中国秦汉以后社会性质的判断,关系重大,意义深远。所以,本刊决定以笔谈的形式参与这场讨论,并欢迎学界同仁热情赐稿。  相似文献   

14.
秦汉“士伍”的身份与阶级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伍"是秦和前汉社会生产、阶级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弄清"士伍"的身份、地位,对于了解秦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是有益的,对于澄清"四人帮"对秦汉历史的歪曲也有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秦汉"士伍"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关于"士伍"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白起列传》:"昭襄王五十年,武安君有罪为士伍。"之后,《汉书》也曾几处提到,如《景帝纪》:景帝元年,廷尉和丞相按照景帝的"诏书"议定:"吏及诸有秩……若买故贱,卖故贵,皆坐赃为盗,没入赃县  相似文献   

15.
“明清双城”是一个简单的错误结论近年来,深受广大游客青睐而蜚声华夏的皇城相府,被一些专家称为明清双城。这是因为皇城相府这座城堡式的古建筑是由内城和外城二城所组成,而内城有康熙年间大学士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撰写的《斗筑居碑记》,明确记载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外城的修建时间则从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记载。但一些专家却异口同声地宣称:外城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入阁拜相之后。著名古建筑专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在发表于《中国文物报》的《一座独具特色的祠堂》一文中说:“皇城共有内外两重城,内城称作斗筑居,是陈…  相似文献   

16.
正《与时同辉——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凤凰出版社,2018年12月。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策划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专刊和专题文章的结集。约请名家撰文,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六个时期,以及社会史、思想史、史学史、历史地理、经济史五个专题,回顾40年中国古代史各个  相似文献   

17.
正《与时同辉——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凤凰出版社,2018年12月。本书是《中国史研究动态》编辑部策划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专刊和专题文章的结集。约请名家撰文,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六个时期,以及社会史、思想史、史学史、历史地理、经济史五个专题,回顾40年中国古代史各个  相似文献   

18.
秦有《发征律》,《发征律》的核心内容是关于人员及物资的调动管理。狭义上,《发征律》的内容包含徭、戍及物资调拨等与调发征行相关的事务;广义上,还涉及"徙属""宿直"过程中人员调动问题的处理。秦代《发征律》与《徭律》《戍律》的内容各有主旨,互为补充,三者为并列关系。汉初《兴律》的生成是围绕"兴"的内涵,在原有若干单行行政法和民法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秦汉时期"集类为篇,结事为章"的法律编纂手段,从技术层面构建了律令篇章的"二级分类"。"二级分类"是秦汉律令编纂者在立法过程中力求法律的完备与细密,由技术导致的结果,且在现今出土的律令文献中得到证实,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秦汉简牍中的"居县",通常被认为指当事人当时所在的县。通过对有关记载、特别是新出土资料的辨析可见,"居县"其实是指当事人家乡之县。这个问题的厘清,有助于相关律令、文书文本的解读,并对秦汉名籍管理及相关制度取得更多的了解。兹不揣浅陋,试作论述。在秦汉简牍中,"居县"一词始见于云梦睡虎地秦简,凡三条:  相似文献   

20.
正秦汉时期南越的横浦关、阳山关和湟溪关,因见载于司马迁《史记》而闻名,被称之为"岭南三关"。"三关"与秦汉之交南越国的建立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成为岭南地域文明的一个文化符号而引人关注;又因其关隘早已废弃、湮灭无影,本来因地而名的置关之处,却变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三关"既然最早载于《史记》,则探究其源当以《史记》为本,野史为辅。笔者不避浅陋,将读史心得奉请方家讨教。一、秦始皇置"岭南三郡"战国七雄,秦灭六国,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