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土地利用重建是LUCC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在区域土地等资源开发及利用和环境变迁等研究中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受历史资料和数据属性局限,学界对历史上矿采用地状况及其反映的地理特征研究,量化手段和精确性不足,复原历史矿区土地利用更为少见。本文依据近世矿业档案、地理资源调查等资料,以近现代云南经济史上颇具影响的个旧锡矿为例,复原矿厂、厂尖及户数等的空间布局,重建其土地利用过程,并进一步探讨矿区人地作用相互关系的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2.
辛琪琪 《福建史志》2022,(2):30-34+71-72
近三十年来大陆学界大致构建了台湾光复初期农业研究的框架,比较客观反映了战后初期台湾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概况,对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均有涉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史料挖掘、个案研究、田野调查、研究视野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陈秀容 《人文地理》1995,10(3):68-70
土地利用的型式、结构、强度及其变化是人地关系在特定地理区域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人口压力及相应政策都会对它发生影响。作者在多次实地考察与调查访问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将印尼爪哇岛农业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划分为:强迫供应制和实物地租时期(1602-1829),强迫种植制时期(1830-1870),"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时期(1870-1942),日本侵占时期(1942-1945),及独立以后与粮食优先政策时期(1945-)等阶段。各阶段土地利用的变化都充分体现了市场、人口和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分析、认识这一变化过程起因和后果,对我国当前的土地利用问题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田野调查方法在志书编写过程中是适用的,主要表现在:1.田野调查以获取资料为目的更符合志书资料性的特征;2。田野调查重视第一手资料符合志书官修信史的性质;3.田野调查有助于培养修志工作者灵敏的触觉;4.田野调查强调主位研究与客位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符合志书的客观性要求;5.田野调查重点寻求调查对象的不同性符合志书突出地方特色的要求。并谈了如何开展田野调查及田野调查方法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区域调查、拉网式调查与区域系统调查的区别,详细辨析了目前中国多项调查中的工作主体、田野方法、信息分析,并对田野方法中的调查目的、区域范围、年代选择、操作方法等差异较大的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存在的本土化、科学化、材料公布三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张家界永定区为研究对象,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对该区2000、2010和2018年时间跨度近18年3期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运用景观单一动态度、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永定区18年间的绿色生态空间特征与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3期数据的绿色生态空间演变分析可知,2000-2018年近18...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研究中,在内蒙古地区地质学、古地理学和环境演变方面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考古与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修复和描述了内蒙古陆地形成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历史时期内蒙古土地利用/覆盖时空演变过程,并探索其驱动机制与因素,从而为正确把握内蒙古地区近现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轨迹提供科学依据。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蒙古地区基本上被游牧民族所占据,达到了一种古代的可持续发展。清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拓荒高潮,耕地面积急速扩展而草场面积日益退缩,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遭遇空前的破坏,沙漠化和草原退化急速加快,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成为了土地覆盖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土地利用变化(开垦草原、毁林开荒)的驱动因子主要有人口因素、经济利益和政府决策等三个方面,而且每一次大规模开荒时期三者往往相辅相成,促成新一轮的开荒高潮。  相似文献   

8.
100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经济地域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受区域环境与经济成本的双重约束。基于100年来东北地区交通网络化过程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与现代GIS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作者探讨不同时间序列东北地区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特征,重点分析了37个城市区域的人口、经济等的空间集聚与边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扩展等,揭示东北地区不同时期经济地域格局的演化机制,并预测其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对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史前文化聚落形态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武夷山脉以东地区史前文化聚落形态研究的几点思考吴春明近10年来,随着田野资料的充实和比较研究的深入,福建考古工作者已初步建立起从新石器时代至秦汉之际早期古文化发展的时空框架。这一成果对于深入探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以福建为中心的东南山地丘陵地区史前...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15,(2)
本文以黄河源头的玛多县作为研究区,基于1990年、2000年、2010年的TM影像为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分析了玛多县土地利用覆被数量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空间上动态的变化趋势,并且运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玛多县未来20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玛多县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的面积所占的比重最大;两个不同的研究时段内,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有所增加,: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密切。其中:转出面积最大的是草地;转入面积最大的水域;单一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度最高的是水域。未来20年,玛多县草地和水域会持续增加,未利用土地会逐步减少。结论将为玛多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2002年9月至11月,西藏社会科学院的苯教研究专家顿珠拉杰曾经对当惹雍错这一区域的象雄遗迹和废墟做了详致的田野调查,写就《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12.
GIS考古研究综述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鹏  杨瑞霞  田燕 《中原文物》2008,(2):104-108
近十几年来,GIS考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回顾十几年来的研究实践可以发现,GIS考古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古数据获取与处理、考古数据管理、考古学分析与成果可视化四个方面.实践证明,现阶段的GIS考古研究需要将GIS技术更加紧密应用于考古学,需要在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聚落考古等考古学基础研究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且研究成果丰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时间演变研究、趋势预测研究和形成原因研究。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6个方面的展望:加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城市及小尺度地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预测和预警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动力机制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14,(6):F0002-F0002
如同生活一样,田野中往往会出现冷场、无所适从等尴尬的经历。对于民族志研究来说,或许所遭遇的这些尴尬,正是发现问题的所在,但传统的田野作业往往忽视这一点。近三十年来,反思经典田野作业办法已经成为民族志研究反思传统人类学的重要思潮之一。  相似文献   

15.
鲁沙尔镇昂藏村毗邻佛教圣地——塔尔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要民族成分的村落。近年来,以塔尔寺为主打品牌的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各种外来异质文化冲击着这个僻远封闭的村落,促使着昂藏村藏民在社会文化产生剧烈的变迁。本文以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昂藏村藏民文化为研究对象,采取将文献资料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获得对昂藏村藏族民俗文化的认知,描绘昂藏村藏族民族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 ,是人地关系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物质信息载体 ,是评价人类生境的一个重要对象。土地利用是人类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 ,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的现状评价 ,是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GIS先进技术手段 ,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表明了GIS技术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评价起到了缩小工作量 ,提高精确度的作用。并且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海北州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近70年来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在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并在近70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历史土地垦殖与林草地变迁过程、历史LUCC数量重建和历史LUCC空间重建等3个方面,简要回顾了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其由定性、半定量研究走向"三定"(定时、定量、定位)研究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展望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地关系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物质信息载体,是评价人类生境的一个重要对象。土地利用是人类在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下,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情况。土地资源的现状评价,是反映人地关系协调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GIS先进技术手段,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表明了GIS技术对该区域土地利用评价起到了缩小工作量,提高精确度的作用。并且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海北州人地关系现状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已进入第二阶段——田野调查,截至目前,陕西省已经完成40个县区的田野调查,新发现12000余处文物点。2009年10月,陕西省的田野调查将全部结束,随即转为数据统计整理阶段。此次普查,将具有历史意义的近现代建筑、当代遗产,如抗日战争时期转移到后方的民族企业,  相似文献   

20.
<正>如同生活一样,田野中往往会出现冷场、无所适从等尴尬的经历。对于民族志研究来说,或许所遭遇的这些尴尬,正是发现问题的所在,但传统的田野作业往往忽视这一点。近三十年来,反思经典田野作业方法已经成为民族志研究反思传统人类学的重要思潮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田野过程甚至比作为其成果的民族志文本更值得关注。反思或呈现田野经历,展示学者与"那里"人们的互动过程,使读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