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由于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社会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面临着困难;农村法制教育所存在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执法环境欠佳。改善农村执法环境一是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二是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三是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四是要切实加强农村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2.
为农村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又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更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所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治安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需要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楠 《沧桑》2008,(3):113-114
党的十七大为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农村富强、农民富裕,必须减少农民,当前减少农民途径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许多困难,根据十七大精神,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把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以四川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需要。本文以四川为例分析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设施落后、人才缺乏、活动单调、经费无保障,认识不足、投入不大、管理体制不健全等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是: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丰富农民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5.
刘星雨 《神州》2014,(2):39-39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一体的综合工程。要加速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促进农村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书屋"在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农村书屋"是对农村人进行教育的一个平台,可以利用屋藏的图书资料,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文化知识。农村书屋是农民学习的学校,也是普及和传播科技知识的前沿阵地。农民通过借阅资料,学习掌握各种适合自己  相似文献   

6.
董丽丽 《神州》2013,(36):11-11
农民问题始终是令人关注的重大社会话题。多少年来,它一直是党政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之一。农村文化作为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受到文化工作者的关注,各地也进行了实践。今天,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对于活跃农民群众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农村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道德行为的规范,理想信念的升华,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开放大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农村新文化,而繁荣农村文化,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定位农村文化、看待农村文化。以期能对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甘秋梅 《沧桑》2013,(2):111-113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需要。而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严重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体现了社会公平,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地区免费叉务教育,政府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相关立法,并通过政策、财政、人力等方面的倾斜,促使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要重点关注农民工、农村女童和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以及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覃庆华 《黑龙江史志》2013,(15):195-196
在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我国,农民在我国人口中仍旧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要想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建设,就需要加强我国的"主力军"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迫在眉睫。而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农村图书馆建设是最恰当不过的方法。农村图书馆的建设,可以带动当地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加强的当地文化氛围的营造,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固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新时期三农的根本出路之一。首先,要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其二,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其三,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力促农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2.
隋洪涛 《神州》2012,(18):77-77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阶段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强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思想上重视,注重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问题,要推动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首要条件是要求我们加强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当前,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持续稳定的发展为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王春梅 《神州》2012,(26):7-7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张成贵 《攀登》2001,20(Z1):173-175
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改革开放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才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赵春梅 《神州》2013,(10):32
近几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扶持,特别是取消农业税以来,农村的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农民们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各级党委、政府也是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农民增收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农民收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尽管党中央一再强调在抓农村经济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由于一些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7.
《沧桑》1994,(2)
一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国家政权逐步加强对农村直接控制,以期从农村获得抵御外来侵略、稳固自身统治,以及国家现代化的动力和补偿。统治者要求农村提供更多的赋税和兵役,因而极力维护农村中的原有秩序或进行些枝节上的修补;社会改良者们视乡村建设为复兴民族的关键,提出了不少改良主张,并进行了一些实地调查和试验;革命者更是将农民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以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显然,誰真正地掌握了农民,誰就基本把握了解决中国前途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18.
万福玲 《沧桑》2008,(6):126-127
没有高质量的农村人力资源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就无法实现农村的小康,所以,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到农村去,并能留住人才。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科技水平,要注意发挥教育的基础作用。农村教育,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其次是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农村农民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农村和农民始终是他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从社会主义的制度创建和国家利益着眼处理农村农民问题,在大规模的农村社会变革中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存条件,是建国初期毛泽东在农村农民问题上的中心思考。这些思考,不但在他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中构成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而且直接促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引起了农村社会的重大变动。一、土改前后农民问题在毛泽东心中的位置毛泽东是一位对农民有着深刻了解和深厚感情的人。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动员和团结农民推翻旧世界后,他随之将农村农民问题提到新社会建设的…  相似文献   

20.
王丹丹 《黑龙江史志》2013,(23):137-137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碰到的关键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陈翰笙作为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识到了我国农村问题的重要性。本文将通过陈翰笙对土地问题的关注、农户阶级的合理划分、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科学论证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其在农村经济研究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