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绍仪与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红 《文史精华》2003,(11):55-57
唐绍仪(1860-1938),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字少川。1874年(同治十三年)官费留学美国,由中学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1881年回国后,曾在天津税务衙门任职。1900年升任天津海关道,以后历任外务部右侍郎,沪宁、京汉铁路总办,邮传部左侍郎,奉天(今辽宁)巡抚,邮传部尚书等职。1912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唐绍仪被任命为第一任国务总理。他一生经历丰富,在1904年他以全权大臣身份两次与英国代表交涉西藏问题,展示了晚清新型知识分子的外交才干,使英国确承我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是颇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提起张勋,人们都会想到他独具特色的辫子军,想起这位“辫帅”于1917年7月在京城上演的仅12天的复辟闹剧。但复辟失败后的张勋最终结局如何呢?这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一、逃入荷兰使馆张勋(1854—1923),原名和,字少轩、绍轩,江西奉新人。1917年6月,张勋率5000辫子军人京,于7月1日拥立清废帝博仪复辟,自封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张勋复辟激起了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段棋瑞趁机于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举兵讨张。7月6日段发布通缉令要“前敌各军严拿务获,尽法惩治,以早法纪而快人心”。12日,“讨逆军”分三路攻入北…  相似文献   

3.
民警与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生坎坷。他3岁登基,在位3年后退位,按袁世凯对清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的尊号不变,仍住紫禁城,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又推出溥仪做皇帝,但仅11天就宣布退位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除出宫,他只好去天津居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4.
清咸同年间,贵阳南郊青岩镇,发生了一桩“地方团首道赵畏三杀了天主教徒四人”的教案。巴黎外方传教会贵州代牧区主教胡缚理,告到驻北京的法国公使馆。法国公使哥士吉照会清总理衙门提出抗议,要求严惩杀人凶手。案子震惊了清总理大臣以及当权的那拉氏慈掉太后;还牵动了好几位大臣风尘仆仆奔波于川黔道,查办此案。现将此案发生的时代背景、原因及结果简介如后:教案发生的时代背景清代初期,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曾受到保护。嗣因天主教不拜天地,不把孔子、不敬祖宗.并借传教干涉中国内政,康熙帝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命礼部查禁天主…  相似文献   

5.
正一20世纪初,庚子巨变后,军机处以荣禄为首席军机大臣掌舵,其他军机大臣有老臣王文韶,新人瞿鸿禨。荣禄虽有点文墨功夫,到底不能与翰林院出身的瞿鸿禨相比,就让他在军机处主笔。此时总理衙门大臣改为外务部,瞿鸿禨又兼任了外务部第一任尚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月,荣禄去世,庆亲王奕劻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嘉庆帝曾规定王公不得入军机处,以免擅权。但亲王入军机处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如恭亲王奕■就长期主  相似文献   

6.
东条英机是二战中具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头面人物。他生于东京,其父东条英教是发动和指挥中日甲午战争、屠杀中国人民的别子手。东条英机从小就受到了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土道精神的教育,1915年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亲率“东条兵团”侵入我国承德、张家口、大同等地。1940年任近卫文磨内阁的陆军大臣,积极主张扩大侵华战争,发动对苏战争以及对英美开战,是日本陆军的强硬派代表人物。1941年州月东条英机任首相兼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当年底,挑起了太平洋战争后,又兼任外务、文部、商务、军需大臣。他是…  相似文献   

7.
所谓税务处问题始于1906年5月9日,这天,清廷以上谕的形式,宣布了税务处的成立。同一天,英国驻华使馆代办L·D·康乃吉向英外交大臣格雷报告此事。5月9日的上谕非常简单:“户部尚书铁良著派充督办税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著派充会办税务大臣,所有各海关所用华洋人员统属节制。”(《东方杂志》三卷五期39页) 税务处之设立是清晚期行政变革的一部分。1895年,清廷曾设立督练处,负责培训新军。1901年,又设督办政务处,负责筹划推行“新政。”然而与前两次不同,税务处的成立马上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密切注意,并作出迅速反应。  相似文献   

8.
梁勇 《文史精华》2009,(9):61-64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是因近代铁路兴建而崛起的一座城市。100多年前,在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修建过程中,在石家庄村(今新华路东头路北)曾发生了一起驱逐意大利和法同奸商事件,不仅牵动了获鹿县、正定府和津海关道等各级衙门,而且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和慈禧太后的亲信、总理外务部事务的钦命全权大臣和硕庆亲王奕勖也卷进了这起涉外事件。  相似文献   

9.
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期间所持中国护照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1995年在英国发现了清政府外务部为斯坦国第二次中亚考察颁发的游历护照。本文对该护照的由来、内容及后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分析。作者认为,该护照将斯坦因的官衔拔高为“大英国总理教育大臣”等并要求西北各地方官员“照约妥为保护,毋得留难阻滞,致干查究”,结果误导了他们,致使斯坦因在考察期间未受任何阻拦和限制。同时作者也认为,该护照虽然认可斯坦因来华“考查古迹”,但并未准许他发掘、购买文物以及将文物运出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举荐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梁敦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天佑因主持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而闻名全国。而举荐詹天佑的伯乐梁敦彦先生却鲜为人知。笔者最近查阅了大量史料,才发现梁敦彦也非等闲之辈,他既是中国派外留学的第一批人,又当过清政府的外务大臣,还是把西方体育引进中国的第一人。梁敦彦,广东顺德人,1856年出生,字崧生。祖父梁振邦曾在香港西环行医,父文瑞公在南洋做过生意。由于家庭的影响,梁敦彦少时就会英语,后考人香港中央书院(由英国人创办,皇仁书院前身)就读。中国自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越来越衰败。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要想救国,首先得学习西…  相似文献   

11.
张謇手书致袁世凯函稿,直行行草横幅,信末,具月日而不记年。从信中议论之事推断,可知是1913年。后此三十余年,俞吟秋“偶得’此函稿,乃征集题咏,同他自撰的张季子小传和后记,一同于辛卯(1951)年春裱装成长卷。其后,捐献于南通博物苑。俞先前曾在南通农校肄业,主办过南通金石书画会,能书画。此函稿《张季子九录》未收入,因照抄原文,加以标点,提供读者阅览、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新军 《沧桑》2010,(6):120-122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在京城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处理对外交涉事务。而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也涉足清廷的外交事务,晚清的对外交涉,他几乎都参与其中,其外交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总理衙门。甲午惨败后,李鸿章本人受到极大的攻击,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后被罢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其继任者无论是王文韶、荣禄还是袁世凯,都无法再现北洋大臣在晚清外交中那种纵横捭阖、一枝独秀的辉煌。北洋大臣在晚清外交中地位衰落了。  相似文献   

13.
一、对天发誓张勋拥兵逗留津门时,其野心已昭然若揭,大家都怀疑他有复辟之嫌。但当大家问到这件事时,张勋信誓旦旦地表示"决无此事"。见大家仍不相信,张勋对天发誓道:"我如果有此心,将来这一颗头颅必为利刃所断。"等他1917年7月1日凌晨复辟后,某公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有个重大外交事件,是五大臣出洋考察。晚清惟危,外味于世界大势,内失却天下民心,叫他如何不急死人?万般无奈,大清挂起“预备立宪”招牌,组织五大臣赴东洋西洋考察政改。考察自然是话题重大,大臣在“关于请求批准出洋考察的请示报告”文书上,云里雾里,将这次活动重要性说得硬是无以复加,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深切的现实意义,云云。  相似文献   

15.
晚年的张勋     
1917年7月12日,张勋发动的丁巳复辟丑剧失败后,在两个荷兰人陪同下逃到荷兰使馆避难.张勋的复辟行动曾得到包括段祺瑞、冯国璋在内的北洋军阀的积极支持.可是一旦张勋拥溥仪复辟,陷入“普天同愤”的火海中时,这些军阀一看风头不对,立即摇身一变转入到讨伐张勋的行列中.那个与张勋称兄道弟积极支持复辟的冯国璋,7月3日就以副总统的身份通电讨伐张勋“叛国”,还在万人大会上表示要与民国共存亡,并在南京乘机登上大总统的宝座.段祺瑞与张勋共同策划了解散国会,推翻总统的复辟计划,这时也自任讨逆军总司令,表示要为“再造民国”而讨伐张勋,并自行恢复总理职务,成为这次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的最大投机者和最大受益者.对于冯、段等军阀首鼠两端,翻脸不认人的行  相似文献   

16.
1917年,名噪一时的保皇派人物康有为已是花甲老人。他虽然步入了暮色苍茫的黄昏时分,但其眷恋清室之心却有增无减。这一年,机遇也确曾向他招过手。6月份,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张勋复辟的丑闻。消息传来,这位远在上海的前清遗老显得格外兴奋。应张勋之邀,康有为轻装上阵,急匆匆地赶赴北京,粉墨登场,就任“弼德院副院长”之职,参与了拥戴清逊帝溥仪复辟的闹剧。然而,这场美梦才做了十余天,就被全国人民的声讨之声和段祺瑞的“讨逆军”彻底粉碎。事后,康有为被作为复辟首犯之一加以通缉,幸得美国公使的庇护,才能秘密逃出北…  相似文献   

17.
风云人物     
伍廷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生于新加坡。1874年留学英国学法律,后回香港当律师。1882年起入直隶总督李鸿章幕府十余年,多次参加外交谈判。从1896年开始,历任驻美国、秘鲁、墨西哥、古巴等国公使。1902年回国,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职。辛亥革命时,宣布赞成共和,由起义各省推为外交总代表,又以  相似文献   

18.
《平利教案碑》是西安碑林所藏为数不多的近代碑刻中的一通。此碑是陕西省博物馆在本省平利县洛河镇发现和征集的,1970年移入西安碑林。该碑所记载的“平利教案”是陕西近代发生的三大教案之一。这次教案发生的直接起因是居住在陕西平利县洛河镇的天主教徒袁瑞林父子、刘子模等人凭借外国天主教会的力量,欺压当地群众,激起众怒所致。袁瑞林和刘子模原为洛河镇的地痞流氓,曾任当地团保,后因“浮派烟地税钞,被詹朝珠等控官责革。”  相似文献   

19.
丁日昌(1823—1882年),字雨生,清末广东丰顺县人,贡生出身,官琼州训导,以守城功保知县,后积功升道员,授苏松太道,调两淮盐运使,擢江西布政使,官至江苏、福建巡抚,并充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为近代中国一个爱国的富有革新精神的政治家、洋务运动的实干家和晚清政坛中具有卓识远见的“人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马勇 《文史天地》2014,(10):14-19
正一、宠臣失宠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族大臣,在慈禧太后的最后几年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他也得罪过不少人,多年来弹劾他的奏章一直不断。有趣的是,袁世凯在这些弹劾中却不断升迁。随着预备立宪在全国的推行,袁世凯于1907年奉命离开经营多年的直隶,调往中央参与军国要政,出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他与从湖广总督任上调来的张之洞一起,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