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简论刘秀的人才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平定天下以及光武中兴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他高明的人才谋略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刘秀求贤若渴、屈尊待贤的对待人才的态度,爱护人才,团结人才的手段,把众多的人才集聚在他的周围;凭借其高超的领导能力,刘秀又从容不迫地驾驭着这些猛将、谋臣,顺利贯彻自己的一系列军令、政令,为其统一中国,实现光武中兴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亟需人才的今天,回顾历史,探讨一下刘秀的人才谋略,汲取其成功的经验,或可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刘秀“度田”虽历经曲折,但并不像以往论所主观臆断的那样:“完全失败了”或“不了了之”,而是最终以“更正”与“坐租”的形式,取得了理想的结局,并对“郡国大姓及兵长”给予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从而“牛马放牧,邑门不闭”,为“明章之际,号次升平”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知兵而不愿谈兵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十月,刘秀回到老家春陵乡(此时改称章陵县),整修墓园祖庙、旧日宅院,祭祀祖先,巡视田地房舍,并设置酒宴,招待亲戚,赏赐族人。刘氏宗室的姑母、婶娘们,喝酒喝得高兴,相互议论说,“文叔(刘秀字丈叔)小时候谨慎老实,不懂跟人应酬,  相似文献   

4.
起自平民的东汉光武帝刘秀,在西汉末年纷扰繁复的局势中迅速翦灭群雄,平定天下,建立东汉王朝并成就“中兴”之业,足令后人追慕称颂。作为南征北战的指挥者和治国理政的统治者,刘秀运用“善下”策略,“推诚接士”,细致入微地关爱下属,推心置腹地信任下属,褒惩有度地扬抑下属,能容人过地宽宥下属,入情入理地调解下属,从而使下属人尽其才。虽然囿于统治阶级的本性,刘秀善待下属之举,终极目的在于“笼驭”他们。但不可否认的是,“善下”确为刘秀带来了“英俊云集”,以及下属的信任和忠心,并由此而成就伟业。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1,(11):93
"指腹婚"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嫁娶形式。所谓"指腹婚",就是指子女尚在娘肚子里,父母亲就给指定了婚姻。在我国,指腹婚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东汉。《后汉书·贾复传》中提到贾复讨贼寇受了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悲伤,为了表彰贾复的功劳就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相似文献   

6.
刘秀与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本身具有深厚的经学功底。他即帝位之初,十分重视经学。他招揽经师,兴建大学,发展经学教育,在东汉初年即恢复了西汉的今文经学十四博士之学,同时私学也获得很大发展。他重用经师,并特设明经一科以选拔经学人才,他不但重视今文经学,同样重视古文经学,学习古文经学也可以做官,打破了西汉以来今文经学对仕途的垄断。刘秀对经学的重视,影响了整个东汉一代,使东汉的经学、特别是古文经学,获得极大的发展,被称为经学极盛时期。  相似文献   

7.
程朱理学与晚清“同治中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嘉道年间,清朝统治衰象显露,传统学术文化进入历史转换期。被汉学压抑百年之久的程朱理学复经提倡,遂在大江南北再度流行起来。咸同时期,曾国藩重用士绅编练湘军,集结了一批理学士人,清政府开始提拔理学大臣,导致理学出现复兴之势。同治年间,朝野理学士人活跃一时,仅就政教而言,他们正朝纲、端治本、倡正学、辟异端、笼络人才、恢复和强化封建文化事业,为“同治中兴”竭尽努力。理学势力的崛起,成为清政府最后剿灭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晚清理学复兴不仅是一个学术现象,也是一个政治现象,对同治朝,乃至晚清后来的政坛朝局、社会演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光复江宁后,朝廷叙功,洪章仅受封五等封之外的骑都尉,赐黄马褂。众人为之不平,洪章却道:"吾一介武夫,由行伍擢自总镇。今幸东南底定,百战余生,荷夫宠锡,已叨非分,又何求焉?"  相似文献   

9.
《湖南文史》2013,(12):47-47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盛世仅出现过三次,即汉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开元盛世及清康雍乾盛世。除了这三大盛世,还有过几个小规模的盛世或治世,比如东汉的“光武中兴”、隋代的“开皇之治”、明代的“仁宣之治”。  相似文献   

10.
项羽的霸业肇始于他的八千江东子弟,刘邦的汉家江山离不开沛县的萧、曹故人。不过,有的时候,出于某些原因,乡党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剑拔弩张,给英雄们的事业带来不小的麻烦。东汉建国前后,光武帝刘秀与乡人彭宠的关系就经历了从政治结盟到兵戎相向的巨大转变。我在河北君在河南  相似文献   

11.
中兴寺在东阳佛教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兴塔出土的文物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中兴寺的历史沿革、佛寺的建筑(包括砖塔)和所奉行的佛教宗派等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说明,并作了初步探讨,为更好地研究塔中出土的文物和诠释有关记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反对谶纬只是桓谭被贬斥的表象,深层原因则是没能理解刘秀重儒的政治目的,以"道"自认,一味分析现实、批评现实,违背了刘秀圣化汉室复兴的政治需要,是"道"与"势"碰撞的结果。刘秀重儒,"未及下车,先访儒雅",是为了"吏化"儒生;以谶决事是以谶纬控制谶纬,防止西汉后期儒生以谶纬为工具怀疑汉家统治的再发生;"亲执讲筵"是以"柔"的方式钦定学术标准,统一思想,使儒家学说规范化、工具化。这是东汉一代有经学无"思想"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藉由光武故事的叙述与效法进行中兴形象的塑造,是宋高宗政治统治中的一项重要策略。赵构即位伊始,就郑重的亮出效法光武这面旗帜,光武故事成为其宣示"中兴"意志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宋高宗朝君臣的言辞与日常施政中,有关东汉光武朝之往事前例,被反复论及和效仿。对光武行政往事旧例的选择、解释和运用,与高宗朝政治宣传和合法性建设息息相关。对光武中兴汉室的历史叙述以及言行仿效,在高宗中兴形象构建和南宋意识形态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闻之 《大江南北》2023,(2):34-36
14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主人公刘秀祥,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大山,成为深山学子的“引路人”。如今,他已是中共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中主要介绍了绥滨中兴金代古城坐落的位置、古城的规模、周长、形状,以及古流域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城墙附属设施,出土文物,诸如铜钱、瓷器、金银器等。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了解,可以看出古城的不同等级和存在性质,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和掌握金代文化。  相似文献   

16.
石德生 《攀登》2008,27(2):78-81
从明初洪武至嘉靖万历年间,经过卫、所制度建立,军、民屯田及移民,湟水流域汉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屯田繁盛,居住区域扩大,区域性汉族社会成型;同时由于儒学设立、教育发展,汉族群体中人才辈出、著述颇丰,使得汉文化在湟水流域复兴,为青海传统社会、文化、经济结构增添了新的成分,建构了青海传统社会、经济、文化多元性特征。本文通过对明中期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梳理,阐述了明中期湟水流域汉文化中兴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西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开战的古战场。  相似文献   

18.
正邱思达先生在《古钱百詠·新莽货泉》写道:"近世尤多货泉文,当年轻重更换频,金刀毁却仍是谶,始教白水显真人。"西汉,王莽篡权以后,对刘氏很顾忌,因为刘的繁体字为卯、金、刀三字组成,故碰到这种字都要禁止,五铢的"铢"从金字旁,所以就废掉了五铢钱。就连自己居摄(皇帝年幼,由大臣代行权力)时铸的错刀、契刀等等都不再行用了。之后,专门铸行货布、货泉两种  相似文献   

19.
贺龙元帅一生战功赫赫,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奇故事。但他在青年时代与一位侗乡汉子结拜成“老庚”,建立深厚友谊的轶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隆武政权在南明诸政权中最有作为并最具中兴胆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 ,不仅制定了系统的中兴战略 ,而且千方百计付诸实施。可惜 ,这一战略内受制于闭关自守、画地为牢的福建地方实权派郑芝龙 ,外遭到相对强大的清军全力攻击 ,最终在双重压力下宣告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