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的行为放置在梁朝修礼撰史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可以确定刘孝标的《世说注》应是奉梁武帝之命而作。考证刘孝标在梁朝奉诏校书的具体时间,也能确定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的起始时间为天监元年,完成的下限则为天监七年五月。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征引文献众多,其中有的标明原作者,有的未标作者。刘孝标在处理这些文献的作者问题上坚持的是区别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在整体观指导下进行并体现着整体观的,这表明刘孝标是以史家观点而注《世说》的。  相似文献   

3.
何日取 《文献》2003,(4):81-84
刘孝标,名峻,字孝标,南朝齐、梁间人,以注<世说新语>而扬名后世.但史传所载,其生卒年岁不一,兹就有关史料,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4.
王玫  王江玉 《文献》1998,(3):3-16
刘孝标乃南朝梁时文学家.<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诗文集六卷,惜今所传为数有限.孝标才识过人,著述甚丰,所作诗文颇有发明.其<世说新语注>征引繁博,考定精审,被视为后世注书之圭臬,至今流传.据<隋志>所载,孝标另有<汉书注>一百四十卷,还编撰<类苑>一百二十卷,惜二注均已亡佚.孝标生平行迹历来不得其详.是编匪敢妄言远绍旁收,惟以所见略加考索,庶效一愚所得.  相似文献   

5.
裴注的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注的史学意义崔凡芝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之注,既不同于传统史在的切音注义之作,又不同于后世的补史、考史、评史之作。学者们公认其为注史新路,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新路除引出南北朝时郦道元《水经注》、刘孝标《世说新活注》等同类形式的注书外,唐宋之后,史注...  相似文献   

6.
张固也 《文献》1998,(1):49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类存目一著录<续世说>十卷,旧本题唐陇西李重撰,提要谓"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别无异闻,可考据,盖即(俞)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  相似文献   

7.
徐良 《安徽史学》2005,(1):108-110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国别史研究方面的快速发展.近期,由李勇教授所撰著的<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鲁滨逊>)一书的出版,就是其主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泰来 《文献》2005,(3):29-38
徐(火勃)(1570-1642)红雨楼题跋,辑录者四家.康熙五十八年(1719)林佶手抄一百四十余条,惜未刊行,仅有传抄本.嘉庆三年(1798)郑杰据所藏徐(火勃)手稿,刊印<红雨楼题跋>,收入<注韩居丛书>①.及至清季,缪荃孙(1844-1919)并合林、郑二家辑本,改题<重编红雨楼题跋>,宣统二年(1910)赵诒琛(1869-1948)收入<峭帆楼丛书>②.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笺疑吴金华去年出版的《世说新语辞典》(张永言先生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版),为阅读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读者排除了大量的语言障碍;今年面世的《世说新语词典》(张万起先生编撰,商务印书馆1993年5月版)收词范围扩大到刘孝标《世说...  相似文献   

10.
今本<史记·黥布列传>"兹乡"<索隐>注"番阳(臬阝)县之乡",当作"(臬阝)阳县之乡"."(臬阝)"为"(鳥木阝)"之俗讹字."(鳥木阝)"字又作"郻",<汉书·地理志>郻县在巨鹿郡,(鳥木阝)阳县在豫章郡,与番阳近者为(鳥木阝)阳县,<索隐>作"(鳥木阝)县"误.西汉无番阳郡,依<索隐>体例亦不得言"番阳(鳥木阝)阳县".<史记索隐>当是据<汉书>颜师古注为说,今本<索隐>此注有误.  相似文献   

11.
《粱书》和《南史》的刘勰本传关于刘勰的集有不同的记载。刘勰有无集,本认为,如《梁书》所记载的,刘勰在当时有“集行于世”。但刘勰的集在隋时已亡佚,故《南史》就没有予以记载。刘勰的集,除《心雕龙》和现存的两篇章以外,其余主要是有关佛教方面的内容。此外,本还研究了《刘子》一书的作问题,此书历来有认为是刘勰所撰,但其实应为北齐的刘昼,而非刘勰。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the issue of the Huainanzi's authorship by exploring how it was related to the Liu An lore emphasizing him as a talented writer. Beginning with a re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he author in early Chinese literature, the article first examines how Liu An as the author of the Huainanzi functions as the ke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in previous scholarship. The article then moves to investigate the materials relied upon by previous scholarship in defining Liu An as the author of the Huainanzi.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s the conflicting messages in different sources regarding when and how Liu An was hailed as a talented writer, what the neipian would likely be, and whether or not Liu An presented the Huainanzi to the Han court. Final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the Liu An lore, in which he is portrayed as a prolific writer especially associated with esoteric writings of the time, and argues that it is this Liu An lore that has defined the Huainanzi's authorship.  相似文献   

13.
汉末群雄割据,各路军阀互争雄长,展开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竞争,以扩大自己的优势,其中子嗣也是重要的一环。刘备作为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长期流亡于各地,在进入荆州时,依然未有子嗣,故收养刘封为义子。在前期,刘封的积极意义居多,但自刘禅降生以来,刘封逐渐演化成刘备集团内部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刘备试图通过"分陕而治"调和这一矛盾,但终究归于失败。刘封被处死,成为汉末军阀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18 8 4年 11月 ,新疆开设行省 ,刘锦棠被清廷任命为新疆巡抚。刘锦棠之所以成为首任新疆巡抚 ,本文认为从客观上说 ,当时清朝统治者已严重依赖于汉族地主阶级 ;从主观上来看 ,是因为刘锦棠率军收复新疆失地 ,立下汗马功劳 ,他又曾参与新疆善后事务 ,而最重要的是 ,刘锦棠当时最了解新疆的实际 ,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新疆建省方案。  相似文献   

15.
1934~1938年,南桂馨、钱玄同、郑裕孚等编成《刘申叔先生遗书》,许多学界名人都曾先后参与其事,成为当时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新近发现的"扬州书信"披露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原始资料,使人们对刘师培《遗书》的编纂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刘知白先生是现代山水画系中的一位隐士型画家,其泼墨山水取得的杰出成就,不仅在于笔墨语言和审美观念方面的突破,还在于图式构成中亦自成面目,深受美术界关注。刘知白具有极深的传统功力,他的艺术路子广阔,山水、花鸟俱佳,而且在诗与书法方面皆有造诣。值得一提的是,刘知白先生的指画在方法上延续了传统模式,但是却能融入画家个人情怀和时代精神,他擅长以极为简淡物象,抒写心志,表达如诗的山水意境,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的殖边督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殖边督办”作为一级行政机构,是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上一个不大却又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研究近代云南地方史、云南民族政治制度史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民国初年云南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及边政建设的推行、殖边督办公署的建立、组织机构、治边措施及其历史作用等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该行政机构在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土、巩固和开发边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为云南边疆“改土归流”的最终完成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推动了边疆与内地政治体制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刘彦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名士,其生卒年一直未得其详。今据嘉靖十二年刘氏六世孙刘塾刻本《春雨轩集》所载《自序墓志铭》及文后刘氏后裔之小注,考定刘彦昺生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九月初三日卯时,卒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四月初三日寅时。  相似文献   

19.
李玉 《安徽史学》2015,(4):25-32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刘锡鸿都是晚清较早"接收"铁路知识的官员之一,但他却提出25条理由反对中国修筑铁路,从而以"不接受"铁路闻名于时。他的论据在于中国不具备兴办铁路的政治与社会环境,缺乏相应的经济与文化基础。对此,不能以"保守"简单定性,应当看到刘锡鸿对于西学知识的认真思考和理性抉择,进而理解近代国人在接收与接受西方事物方面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论刘知几处世思想的成因与史学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实生活中的刘知几从敢于直言劝谏,有着强烈的济世之志,逐渐发展到随波逐流、明哲保身,其中既与严酷的政治现实有关,也与其受老庄消极处世思想的影响有关。他的史学思想深受王充、刘勰等人的影响,但决不盲从前人的观点。他注意广泛汲取古今学者的思想精华,创造性地对中国史学理论进行了首次总结,开了史学批评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