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相似文献   

2.
佚名 《文史月刊》2010,(7):46-46
现在,人们习惯把通俗粗浅的诗叫做“打油诗”,有的作者自谦,也把自己的诗称作“打油诗”。那么,为什么把这种诗称作“打油诗”呢?  相似文献   

3.
张宝林 《纵横》2012,(1):57-59
高汾同志:多次来电命作文,何敢抗拒。但我与《夜光杯》并非老友,即写出也必不动人。旧体诗有一好处,可以含胡过去,但意思也可表出。我如写文,也不过所呈小诗之意,不仅不精采(彩),反可能起负面作用。因写诗十句(不是七律,可不讲究对仗),祝贺与希望也均在内了。且少占地方,以此打油诗交卷,由上海去取舍吧。顺候  相似文献   

4.
马广志 《文史博览》2009,(12):65-65
打油诗体,虽多谐趣,但常流于俗气和油滑。然而,“文革”时期出于大家之手的一些打油诗,继承和发扬鲁迅以杂文入诗的传统,打油却是严肃,语浅却是意深,以杂文入诗,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相似文献   

5.
都会打油诗     
从前,临安城里有户书香人家,一家四口,人人知书识礼,吟诗作对,无一不会。这四人中,一家之主刘涛是位秀才,好吟诗,还写得一手好字,在地方上颇有些名气。刘涛的妻子叫王莹,举止文雅,为人贤  相似文献   

6.
罗强 《湖南文史》2013,(8):69-69
一位留学欧洲学美术的年轻画家要开画展,因仰慕吴稚晖,便挑了幅自己最得意的画作请他题词。因是超现实的抽象画,吴稚晖左观右览,不得要领,遂题打油诗一首:远观一朵花,近看一个疤。原来是幅画,哎呀我的妈!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陈永贵,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他是山西省昔阳县的农民,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家境贫寒,未进过学堂,43岁才被扫除文盲。"文革"中,他从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飙升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官至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这在世界政坛史上也算是个奇迹。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位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文盲"副总理,大字认不了几个,居然  相似文献   

8.
一丁 《文史月刊》2007,(9):39-39
翻阅50年前的"剪报",有王震将军的一首打油诗的手迹。十分欣喜。王震将军是上世纪40年代初"南泥湾"垦荒者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李珂 《文史天地》2003,(7):63-63
胡适爱作打油诗是出了名的,朋友们戏称他是“榨(油)机”。杨大鼻子,是胡适给好友杨杏佛起的外号。某天,胡适去杨宅造访,不巧主人没在家。胡适独坐无聊,忽发诗兴,留下了一首打油诗《致杨大鼻子》:鼻子人人有,惟君大得凶。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筒。亲嘴全无份,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其实在诗坛之上,像胡适这种拿别人,尤其是拿亲朋好友外貌或生理特点开玩笑的例子是“史有前例”的,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与妹妹之间就曾经爆发过一场有趣的“笔战”:据说才女苏小妹天生脑门儿突出。东坡作诗讽刺她:“莲步未离香阁内,额头已到画堂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善诗词,但他在生活里也喜欢写打油诗。他的打油诗调侃友朋,可谓是别树一帜。红军长征初期,路过湖南,行军匆匆。有一天,张闻天在马背上打瞌睡,不小心脱缰跌下马来,虽未受大伤,却也有些狼狈不堪。毛泽东闻讯赶来,看他没大碍,当即凑趣口占了一首打油诗:洛甫骑马过湖南,四脚朝天滚下山。人没受伤马没死,菩萨保佑你平安。这首打油诗的另一个版本是:洛甫洛甫真英豪,不会行军会摔跤。四脚朝天摔得巧,没伤胳膊没伤脑。诗中的"洛甫"即是张闻天。  相似文献   

11.
打油诗撷趣     
<正>关于打油诗的趣事,也层出不穷。北宋大书画家米芾为雍丘县令时,有一年闹蝗灾,米芾命令所有差役率领百姓持扫帚、树枝扑打蝗虫,灾情日益减轻。正当米芾为此高兴之时,邻县县令却派人送  相似文献   

12.
据前外交部长乔冠华夫人章含之所写回忆录《风雨情》的记载,叙及毛泽东主席为乔冠华续打油诗的故事,情节简单而背景复杂,读之发人深思,特撷其概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我叫周玉洁,来自南京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平时喜欢听音乐、打羽毛球,尤其擅长拉小提琴,并达到业余十级的水平。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积极乐观  相似文献   

14.
北京卖报赚钱多 1973年的某日,毛主席召集外事口的有关人员汇报中美建交谈判情况。会前乔冠华诗兴大发,当众吟起诗来,诗的前三句是:“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欢欢喜喜詹金斯(廖承志早期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是著名的“留俄四公子”之一;美国助理国务卿詹金斯,当时对在“五月花”旅馆筹建中国使馆很积极,兴高采烈)。  相似文献   

15.
徐伊  王毅 《风景名胜》2013,(2):158-162
每每踏进一家酒店,脑海中跑马灯似地滑过各种词藻:宏伟、奢华、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华丽、震撼等等,这却未必就是一家好酒店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候补博士安巴祖勉所著"文艺书籍分类法"是一篇见解深刻内容精粹的著作。他不仅解决了许多关于文艺书籍分类方法的问题,也提示了许多关于图书分类法的一般原则。新中国图书分类法,说来是极其富有意义的。译完后,发生了一些感想。现在简略地提出几点,请同志们加以指教批评。  相似文献   

17.
<正>1938年,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作为抗日战争的后方中心——武汉,文艺战线虽然已行动起来,但如何广泛而深入地动员一切文艺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18.
阎纲 《纵横》1997,(10)
江青勾结林彪并伙同陈伯达、张春桥炮制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经过毛泽东同志三次亲笔修改,1966年4月10日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印发全国。《纪要》的理论支柱就是“文艺黑线专政”论,认为建国17年以来的文艺界“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文艺黑线”的代表性论点是所谓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30年代文艺的结合”以及所谓的“黑八论”:“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纪要》的出笼是自上而下的、空前的、全国性的、关乎存亡大局的一次重要发动;在江青亲自组织的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之后把盖子完全揭开。一场猝不及防的劫难席卷文艺界,继而教育界,继而各条战线,揪北京市委,直捣“资产阶级司令部”。 文艺界的领导干部成了阎王殿里的黑线头目,文艺团体和机关成了裴多斐俱乐部式的黑窝,作家艺术家掉队了、烂掉了、叛变了,成了黑帮黑线人物。在一次会上,江青一口气枪毙了50多部电影,禁锢200多部影片,建国以来绝大多数作品顷刻变为毒草。《红河激浪》一案株连数千人,《  相似文献   

19.
正江明是重庆江津区杜市镇月坝村人氏,今年95岁。他社会阅历非常丰富。小时学过中药,当过皮鞋铺伙计,后来扛枪当兵,打过日本鬼子。新中国成立后,在重庆一家建筑公司当石工。"文革"时,因为有当"国军"的历史,被清退回家乡四川江津县杜市务农。江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读书人,又见多识广,常常帮助同村社员写写书信、契约什么的,因而有人称他"江老师"。他也常孤芳自赏,写点"张大妈、李大妈,人人抱个大南瓜"  相似文献   

20.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是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1925年,他的《汉语字音实验录》在法国获奖。本文"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引文中的"他"一作"她",与"伊"同用。"她"字为刘半农首创,后通用、入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