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个把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叫作“死亡之海”的不是中国人,而是那位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他在100多年前横穿大沙漠的历程中,真正体验到死亡是如此贴近,——原本三人行,只有他一个人逃出了“死海”。而生活在沙漠周边的维吾尔人,并不给这沙漠下简单的定义,而是冠以“进去出不来”(“塔克拉玛干”的意译)的形象称呼。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进入和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对于生活在沙漠边缘和腹地的本土居民来说,应该是不间断的。因为是普通人的正常的生存行为,因而很少留下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3.
鱼痕迹 《神州》2010,(5):76-77
忙碌可以让人忘记一些事情,这是真理。老爸六十大寿,亲朋俱在。在结束帮厨的工作后,我第一次在亲人面前举起酒杯。虽然私下也有希望能因此换来一夜好眠的想法,对老爸的祝福却是真挚的。看着在人群中老爸被蜡烛的火光印得有些微红的脸,原本压抑的心也完全豁然,有什么可以比父母的健康快乐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被人类视为生命禁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红柳是我们能够见到的最艳丽的生命。它告诉我们,大自然中一切最微小的呼吸,都是我们这个星球得以保持平衡的必须。  相似文献   

5.
没有比那个世界更具奇异的诱惑力了,塔克拉马干,向世人撩开一角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6.
云帆 《文史春秋》2002,(7):21-22
1993年10月,一支由铁木尔·达瓦买提担任中方名誉主席、英国前首相希思和菲力浦亲王担任英方名誉主席的中英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引起世界各地新闻媒介的极大关注,被世人称为“勇敢者的行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两个月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千名官兵,就在极其困  相似文献   

7.
(一) 1993年中英组织联合探险队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是近代历史上人类征服大沙漠的一次壮举。我很高兴地被允许进入第二阶段的穿越,实现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第二阶段英方撤下两名队员后,只剩队长查尔斯、医生爱丽斯、伞兵上尉罗伯特,后增加了马克。中方队员有郭锦卫、地质专家赵子允、大自然旅行社  相似文献   

8.
2000年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发现了大雁、百灵、乌鸦等珍稀禽鸟,一时被传为佳话。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纵横几百里,历史上千年来被人们描绘成一个“死亡之海”,天空无任何飞禽,根本见不到飞鸟的身影。 近年来,新疆石油部门向沙海进军,从而揭开了“死亡之海”的神秘面纱。1997年在一个名叫“白龙堆”的风化土堆边,起伏的地平线上突兀地立着几点黑影,或探头探脑,或左右移步,或前后俯仰,活似一群鬼鬼祟祟的盗马贼。 逼近后才发现是一群大雁。这群大雁约有100来只。十几只结成一队,呈“一”字形往南飞。飞翔的高度距离地面不…  相似文献   

9.
“死亡之海”的新信息沙漠公路时,他告慰他的父亲说:“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成为一个繁荣喧闹的塔中市。”4年多后,周兴佳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如今的大漠中心,果然崛起了一座石油城。记得我在1960年秋初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曾在沙漠南部的绿洲上听过维吾尔族老人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萨尔浒之战前后朝鲜与明朝、后金的关系,探讨了朝鲜国王光海君推行的双边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1.
杨龙友是明末清初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由于多种因素,他的死亡原因在学界颇有争议,一说是在福建浦城降清被戮,一说在福建建阳,王毅《再说杨龙友》(1993年《湖北大学学报》第5期)即持杨龙友在福建浦城降清被戮说。笔者经多年考证和对杨龙友当年练兵、战斗的地方走访,收集到很多鲜为人知的资料。资料证明:杨龙友不是降清被戮,而是抗清不屈,于1646年8月25日在福建建阳水东的三桂里就义。  相似文献   

12.
《曹风·蜉蝣》是一首通篇感叹人生短暂的诗歌,《诗经》中其它作品如《唐风·蟋蟀》和《小雅·頍弁》也表达过类似情感。从《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来看,当时的人们承受着战争,饥馑,徭役,被剥削,遭遗弃,生离死别,亡国失家等苦难,但是《诗经》中触及生与死的主题,抒发人生短暂的悲叹的作品相对较少。这一现象缘于诗经时代人们重视"生",着眼于现实生活的快乐和满足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揭去书画褙纸的过程中,通过使用高纯度、低浓度的α——淀粉酶来降低用水量,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彦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名士,其生卒年一直未得其详。今据嘉靖十二年刘氏六世孙刘塾刻本《春雨轩集》所载《自序墓志铭》及文后刘氏后裔之小注,考定刘彦昺生于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九月初三日卯时,卒于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四月初三日寅时。  相似文献   

15.
吴景平 《史学月刊》2005,(1):69-76,82
1948年的金圆券政策及其推行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包含着复杂的关系,其掠夺性、不合理性的显现有一个过程,上海金融业对金圆券政策态度从遵行、异议、批评到反对也有转变的过程。以往对金圆券政策问题的研究,主要以国民党政权及其国家行局为主体,以其相关决策及实施为主线,其研究比较简略和狭窄;其实,选择上海私营金融业为考察主体,以当时私营行庄公司如何应对实施金圆券政策的各主要方面为研究主线,着重从私营金融业的基本态度、金银与外汇资产、利率、资本升值和现金增资等方面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金圆券问题本身以及对20世纪40年代末上海金融业与国民党政权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并肯定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许多第一手资料,对邵齐焘等九位清代文人的生年或卒年作了进一步考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17.
论凌迟之刑的起源及在宋代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学 《史学月刊》2004,(6):38-43
五代以前的东晋已有类似凌迟的脔割存在,但仅偶尔为之,到五代时期才成为一种法外之刑。最先有凌迟之刑的是契丹,起源于其本民族的习惯法,且契丹最先使用凌迟作为死刑的名称。宋代凌迟之刑在宋太宗晚期开始使用,仁宗时开始以诏令的形式规定其适用范围,神宗时凌迟之刑的适用范围扩大,南宋相沿无改。凌迟之刑在宋代仅以敕令的形式存在,所以俗称法外之刑。但宋代大量使用凌迟是以奏断进行的,反映了凌迟之刑的适用范围仍在形成过程中。盗贼及兵变的频繁是凌迟之刑在宋代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宋代凌迟之刑的使用对元明清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劲松 《史学月刊》2008,(12):38-43
岳飞之死乃是宋代政治的一大悲剧事件。一般认为是高宗、秦桧为与金媾和而杀害了岳飞,但从更深的政治文化传统来看,岳飞实为宋代士大夫官僚集团共同谋害。他的死象征了士大夫从武将手中重新夺回兵权,恢复了自宋代立国以来的文人主导政治的传统。岳飞之死亦显示了宋代文化的悲剧性质,是自北宋以来文人迫害武将传统的历史循环,显示了宋代文人集团极其狭隘的政治心胸。审视岳飞悲剧可以看出,士大夫们已经把维护本集团利益日益看得高于一切,甚至置王朝的整体利益于不顾,他们最终自陷于历史的困境而不能自拔。这也是整个所谓"宋型文化"失败的个案透视。  相似文献   

19.
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与回迁愿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彩霞 《攀登》2010,29(6):101-106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和回迁愿望的研究,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社会适应程度不高、回迁愿望不高这一悖论,分析了形成原因,提出了提高移民社会适应程度、降低回迁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Oxygen isotop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enamel of the first and third permanent molars of 60 individuals excavated from the Kalfata-Budjaka necropolis associated with the ancient Greek colony of Apollonia Pontica (5th–3rd centuries BC) on the Black Sea coast of Bulgari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geographic origins and residential histories of these individuals and to compare the isotopic data with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derived from the burials in an attempt to distinguish ‘locals’ from ‘non-locals’.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55 of the 60 individuals sampled were either locally born or came from areas outside of Apollonia with isotopically similar δ18O values. Five individuals were identified as ‘non-local’, and their isotope values suggest that they originated from areas with higher δ18Ow of precipitation, most likely the Aegean region. Unfortunately,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associated with these five skeletons provides no clues as to their place of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