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杨慎是有明一代著作大家,他的著述之富,在整个中国文学史、学术史上也极为罕见。据传他生平著作约有四百余种,几百年来虽散佚不少,存留下来的依然十分可观,经当代杨慎研究专家王文才考订,现存确凿无疑的杨慎著作还有两百二十多种。然杨慎虽然著作等身,人生却很是不幸。才子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朝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他从小聪明,七岁习读唐人绝句,十一岁学写近体诗,十二岁拟作  相似文献   

2.
正《四川文物》(双月刊)是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70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四川文物》现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科技考古"、"文保技术"、"文博论坛"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文物》(双月刊)是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70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四川文物》现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科技考古"、"文保技术"、"文博论坛"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文物》(双月刊)是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70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四川文物》现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科技考古"、"文保技术"、"文博论坛"  相似文献   

5.
杨慎著作之富!推慎第一杨慎,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四川)人。历官至翰林学士。因“仪大礼”触怒世宗而下诏狱,被廷杖削籍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达30多年逝世,年74岁。杨慎幼警敏,11岁能诗,12岁能作文,人以神童视之。工乐府、善弹词。除诗文而外,还有著作一百余种。有《升庵集》《、丹铅余录》《、广夷坚志》《、古今谚》《、诗活补遗》《、风雅逸篇》《、滇载记》等诗文集,阅览之博,著作之富,有明一代,首推杨慎为第一。杨慎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如其《新都县八阵图记》文:院林谪慎乐升补,著朴“…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文物》(双月刊)是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70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四川文物》现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科技考古"、"文保技术"、"文博论坛"  相似文献   

7.
<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听着这气势磅礴、跌宕起伏、苍凉悲壮、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片头曲,不由想起该词的作者——明代状元杨慎。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首辅杨廷和之子。  相似文献   

8.
杨冬梅 《收藏家》2010,(4):39-42
《杨慎书法册》,册长38、宽28厘米,画心长32.5、宽23.5厘米,共九开,册页的封面和封底为蓝色封皮,题签为《杨升庵先生真迹》,现藏济南市博物馆。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明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城,正德六年(1511年),在他  相似文献   

9.
流传至今明代修的四川省志有四部——正德《四川总志》、嘉靖《四川总志》、万历九年《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而嘉靖《四川总志》修得较好,明人陈继儒就曾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清人宪德亦云:“(四川总志),迨前明之世屡经修辑,惟杨慎、王元正辈所纂(即嘉靖《四川总志》)称善。”  相似文献   

10.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因偕同列大臣与当今世宗皇帝争议"大礼",被贬永昌,永不叙用,老死戍所.一生著述颇丰,<明史>本传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世传<升庵文集>,自明以来,编排非一.嘉靖时已有滇、蜀、吴中三本,万历又有蜀刻、再刻及金陵三刻诸本.今人王文才先生详考诸本,校勘整理的<升庵文集>和<升庵遗集>,辑佚的<升庵诗文补遗>[1],为今收集升庵诗文最全者.然而,著述甚丰的杨慎诗文散佚者亦多.  相似文献   

11.
杨慎服输     
杨慎服输朱靖宇杨慎,是明朝正德年间的状元,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才子。人们敬慕之下,传说他无书不读和无物不知,他自己也颇为自负。"伴君如伴虎"。杨慎惹着了嘉靖皇帝,遭受廷杖,被贬到云南省永昌卫长住。这时、杨慎的弟弟杨正做姚安府知府。相隔不远,因祸得福,兄弟...  相似文献   

12.
这首诞生在500余年前的《临江仙》词,以其旷达的意境,对历代兴亡的大彻大悟而引起读共鸣,至今仍广为传诵。它的作,就是明代状元,四川新都(今成都新都区)人杨慎(公元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杨慎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学薰陶,其父杨廷和曾官居管辅(相当于宰相),加之本人天份颇高,兴趣广泛,又聪明好学。11岁时就能作诗联对,被目为“神童”。  相似文献   

13.
焦竑是晚明学界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也是明代思想史和学术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性质的人物.其思想的形成与著名学者杨慎的关系十分密切,焦竑在多年搜集整理杨慎佚文过程中,不仅继承了杨慎较为融通的治学态度,也吸收了杨慎重视实学的治学方法.在对待理学与心学、儒学与佛学、形上之学与形下之学的关系方面,焦竑与杨慎如出一辙.同时,焦竑又在史学与考据学方面将杨慎的思想推向纵深,并实现了超越.  相似文献   

14.
博览·文化     
《神州》2004,(10)
金庸入川引骚动峨眉、青城要为其武术正名9月21日,金庸首次入川参加"人文四川名家论坛"活动并游览省内各大景区。对于金庸入川,峨眉和青城两大武术流派的侠客均表示,金庸虽然文采出众,但对四川的武术确实不够了解,他们呼吁金庸能够尽快在小说中为四川武术正名。乐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汪键表示,作为四川武术界人士和峨眉派弟子,他愿与金大侠共话峨眉武术。他表示,  相似文献   

15.
杨慎《全蜀艺文志》卷3收录40首"风谣",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文化解读,一是文献学的解读。杨慎收录的风谣,征引文献富瞻,表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二是诗歌内容的解读。内容选录风谣彰显巴蜀文化的灿烂,以此宣德达教,博化笃俗。三是诗学解读。此书选录目的是"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得",亦有辨析"诗流"之用。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6,(4)
汤显祖《批评花间集》四卷,一直被认为是汤学研究、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其中的署名汤显祖序,有摘编前人词论文字的嫌疑;正文中的汤显祖评语,涉及名物、词源、本事、典故等部分,亦多袭自杨慎《词品》、王世贞《艺苑卮言》。结合学界对杨慎评点《草堂诗馀》、汤显祖评点《艳异编》的辨伪情况,可知明万历闵映璧套印本中的评点造假颇为普遍,其作者应为闵映璧或其友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届拉美问题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30位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研讨的主题是"20世纪拉丁美洲的变革与发展",并围绕"结构主义与拉美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民众主义与20世纪拉美的现代化"两个论题展开.  相似文献   

18.
正四川宣统七分二厘辅币一直未见有详细的版别研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耿爱德著《中国币图说汇考》中提及有"宝"字不同而分为两版,近年张承光出版的《川龙荟萃》中也按"宝"字的"贝"部划分为二横贝和三横贝两个版本,自此未有更加详尽的版本研究。网络各大论坛也未见有此币版本划分的介绍。相对于近年川龙主币的研究成果而言,辅币研究显得较为落后。笔者现致力于辅币研究以改善目前重主币轻辅币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6月17日至21日,第七届"黄埔论坛"在四川成都举办,主题为"黄埔精神与历史责任"。来自海峡两岸的部分黄埔同学、退役将领及大陆知名黄埔亲属后代共120余人与会。台湾退役上将、原台军联勤总司令、中华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文燮,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员会原副主任、徐向前元帅之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1月17—19日,由《世界历史》编辑部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共同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史研究前沿论坛在中山大学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多维视野下的东西方文明交流"。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江滢河主持。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谢湜和《世界历史》编辑部主任徐再荣分别致辞。有7位学者做了主题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刘新成做了"比较与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