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唐书>卷41<地理五>将宣州、歙州和池州同列于江南西道,<旧唐书>卷40<地理三>记歙州属江南东道、宣州和池州属江南西道,两书所记不同,必有一误.细加分析,<新唐书>所记或有谬误.  相似文献   

2.
正贾玉英教授著《唐宋时期地方政治制度变迁史》201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著是其《唐宋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变迁史》(人民出版社,2012年)一书的姊妹篇,除绪论等内容外,正文凡八章,各章自成专题,又相互联系。全书以体制变革为门径,以制度变迁为主线,依次对唐宋时期京畿管理体制变迁、"道""路"制度演变、地方政区"府"制和三大京府的管理制度及其演变、地方州军监管理制度演变、县级管理制度及其演变、乡村基层管理体制及其变迁、地方使职差遣及添差官制度演  相似文献   

3.
“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区域地理概念及范围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历程。先秦时期的"西南"主要包括巴和蜀。汉晋时期,"西南"区域概念正式确立,包括巴蜀和西南夷地区。唐宋时期,狭义的西南是指唐、宋王朝疆域内的西南地区,即唐代的剑南道、山南西道、黔中道,宋代的川峡四路;广义的西南还包括疆域外的南诏(大理)以及其它一些民族和王国。明清时期疆域内的"西南"出现了三种主要观点,较之前代范围有所扩大。近现代的"西南"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只包括国家疆域内的西南各地。"西南"概念及范围受地理方位、地理环境、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动态性、模糊性、相对稳定性等特征,还有民族、边疆、政区、经济等多重含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佛教僧侣常云游四海 ,或拜师访学 ,或传教弘法 ,本文通过详细的统计数字和独到的统计分析方法 ,探讨了唐代高僧游徙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前后期的变迁 :唐前期 ,高僧徙居他乡大体遵循就近和面向长安、洛阳二京的规律 ,京师长安是最大的高僧聚集地 ,河北、陇右和岭南三道则是高僧游徙的发散区域 ;唐代后期 ,高僧徙居他乡大体以面向江南西道和长安、洛阳、五台山以及就近驻锡为原则 ,河北、陇右和江南东道是高僧游徙的发散区域 ;其他各道亦各有特点 ,且前后不同  相似文献   

5.
广东是唐宋时期瓷器的重要产区之一,本通过整理有关资料,用考古类型学方法作分期研究,以复原广东唐宋时期制瓷手工业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6.
丁国萍 《南方文物》2005,(4):136-138,38
九江,古称浔阳、江州、柴桑,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考古资料表明,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商周时期是我国最早的铜矿开采和冶炼之地:至晋代.即成为“七省通衢”“来商纳贾”的通都大邑:唐代为江南西道一大商港;宋代在此设立铸币机构广宁监: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设立钞关;1860年设立海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江首先被辟为长江通商口岸之一:1990年被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陆韧、马琦、唐国莉著《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该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共九章,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远古至唐宋时期滇池水域变迁与人类活动",下编为"水利时代滇池区域的人地关系",全面梳理了历史时期滇池水  相似文献   

8.
"怀安军"城的调查与发掘是近几年来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唐宋时期考古的重大发现,对四川地区唐宋时期历史、地理、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怀安军"城的发现、研究、城址调查与发掘等进行了阐述,确证古城为怀安军治所。  相似文献   

9.
书讯     
<正>陆韧、马琦、唐国莉著《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该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历史时期滇池流域人地关系及生态环境演变研究"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共九章,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远古至唐宋时期滇池水域变迁与人类活动",下编为"水利时代滇池区域的人地关系",全面梳理了历史时期滇池水系和坝区农业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实施"四川散见唐宋佛道龛窟总录考古调查", 2017年至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四川剑阁县境内小型道教造像群进行了考古调查。此次调查5处隋唐时期小型道教摩崖造像,开凿时代基本早于鹤鸣山道教摩崖造像,为研究川北地区隋唐时期道教历史、文化、造像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张威  王林 《黑龙江史志》2010,(17):9-9,17
唐宋时期,是我国茶叶制造、品赏、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所谓:"茶始于唐而兴于宋",而贡茶是茶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性不容忽视。由于唐宋贡茶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点,故对唐宋贡茶从朝代上的纵向和产地及变化成因、品种、影响、文化等横向方面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对这一特殊时期贡茶重点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从而使得针对唐宋贡茶的区别和联系更容易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12.
对唐代道的研究,代不乏人,但多囿于旧说,鲜有突破。本文引用新史料,并对旧史料加以比勘考证,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道的演化提出了如下新观点:唐高宗永徽年间,已有十三道的区划;武则天当政时期,回复十道旧观;开元十七年(729年),正式形成十五部的规模;开元天宝之际,实有十六部;终唐之世,几乎没有"十五道"的说法,而是一直沿用"十道"通称。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8日,千古名刹大慈寺将恢复对社会开放,这是一个极大的好事。根据历史资料考证,大慈寺是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成都和尚英干和新罗(今韩国)无相禅师共同募建的。因无相原是新罗三太子,故大慈寺在成都民众中又被称为“太子寺”。唐宋时期,大慈寺是全国名的传授佛教经论的讲寺。不少名僧都是在此学习后,再游学四方以成名的。国内的暂且不提,声名远播日本的就有慧远、西岩慧了、兰溪道隆等。尤其是兰溪道隆,深受日本嵯峨天皇崇敬,是日本有禅师称号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自“唐宋变革”提出以来,国内、外对唐宋时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之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城镇化探讨,又取得了较多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的专著有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另有施坚雅《中国乡村的集市和社会结构》,张邻《唐代的夜市》,黄正建《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崔功豪的《中国城镇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部《大唐乐章》大型音乐舞剧从四川走向全国,赞誉之声不断,成为近年来化艺术界的一大盛举。唐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在古代东方明中成就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宣传亮丽恢宏的大唐明,固然是值得赞许的事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四川作为中国唐宋时期经济化最发达的地区,成都作为中国唐宋600年间经济化最繁荣的二大城市之一和唯一持续高度繁荣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瓯窑是指分布于温州瓯江流域的青瓷窑址,也指古代瓯窑生产的青瓷瓷器,因瓯江和温州的简称"瓯"而得名。瓯窑创烧于东汉中晚期,是浙江乃至中国最早的青瓷窑口之一,是越窑系中一个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青瓷窑口,目前已知的古窑址就有200多处。古代瓯窑的窑火从东汉经三国吴、西晋、六朝一直连续燃烧到唐宋时期,薪火相传越千年,随着瓯江上游龙泉青瓷和相邻闽北黑釉建盏的异军突起而渐趋衰落。瓯窑之瓯,不但是地域学概念,而且也是我国古窑中唯一的器物学概念,即瓯器,其中包括饮茶之器(茶瓯)和饮酒之器(酒瓯)。唐宋时期的"茶瓯"曾在浙南闽北大放异彩,并与中国的茶文化和唐诗宋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正唐宋至今的历代文坛,均以"唐宋八大家"之名赞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苏洵、曾巩的文学成就。唐宋时期的这八位文学大家,是主持古文运动的核心代表人物,给予当时及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上党地区。在沧桑的历史深处,打捞唐宋八大家与潞州区的过往,韩愈、  相似文献   

18.
"奇华宫"铜炉因铭刻"天汉二年"往往被认定为西汉武帝时期遗物,但是其器形与与唐宋时期的香炉十分接近,与汉六朝时期的炉相差甚远;铜炉腹部和足面装饰狮子图案也流行于唐宋时期;铭文所记二级工官制度目前发现仅出现于汉元帝及以后时期,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据此判断"奇华宫"铜炉所刻铭文乃后期伪造。  相似文献   

19.
东魏、北齐时期,国家设置"道"作为大都督、临时行台和地方化的稳定行台的活动区域的规定.但是,随着东魏、北齐国家军事征讨制度的改变,逐渐取消了大都督和临时行台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道"与地方化的稳定行台成为固定的结合,因此,"道"成为地方化的稳定行台区的代称.这种"道",实际上,是东魏、北齐国家控制地方的重要军政区域,在对外实行军事防御以及保证国内统治秩序的稳定上,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9,(11)
<正>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记载了由他设计或归整的"二十四器",这便是组合茶具之始。此后,历代茶人对茶具在形式及功能上不断创新发展,并融入人文精神,出现了许多融实用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组合茶具。一个时代的茶具往往是当时饮茶方式的直观体现之一。如唐宋时期饮茶需要将茶饼碾末,故而成套出现的唐宋茶具文物里,除了碗、盏等,往往还会有碾茶器。又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