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官品出现之初,秩级和官品便不对应,终魏晋南朝之世一直如此,并且秩级逐步简化,到陈时仅剩8个秩级。魏晋南朝时期,秩级与官品是并行不悖的两个系列,秩级来源于先秦的稍食和月俸,与职务的繁简、职责的轻重相联系,具有职位分等的色彩,叙定同一系统内的职位等级;官品来源于汉代的朝位制度,具有品位分等的色彩,叙定官员身份地位的高下,规定官员所享有的权利或特权。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叙定同一部门内职位和官员身份的高低。魏晋南朝官员的俸禄与具体的职位相联系,既与秩级和官品有关,也与职类有关,没有一个皆准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学界一般将金代诸府分为京府、总管府和散府三等。研究认为,从行政区划的角度,上述划分混淆了路级行政机构总管府与总管府路治府之间的差别,也掩盖了《金史》等文献中“京府”通常不指诸京路治府的事实。根据入驻上级机构的行政地位,可将金府分为京路治府、总管府路治府和散府(即非总管府路治府)三等。该阶序与以人口因素为主构成的上、中、下等第体系无直接关联,彼此具有独立性。深入认识金代诸府的分等问题,有助于理解元代府路分等的实践逻辑,并揭示元路分等现象所反映金元路制发展的重要转折。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文史博览》2010,(3):66-66
<正>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  相似文献   

4.
佚名 《湖南文史》2010,(3):66-66
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5.
清人论职官俸禄与廉洁之补正吴吉远清代职官俸禄经顺治、康熙两朝几次调整,遂为定制,是历代封建王朝最低的。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贪污腐化、贿赂公行、需索陋规最严重的王朝之一。职官俸禄与为政廉洁是否有直接关联呢?清初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也论宋代官员的俸禄张全明俸禄制度,是历代王朝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宋代官员俸禄水平的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宋王朝采取“益俸”政策,当时官员的俸禄都很高,“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宋代官僚的俸禄是最为优厚的”①,并多以清...  相似文献   

7.
《中国俸禄制度史》评介张岩俸禄是封建君主专制集权下文武百官、宗室等定期领取的薪俸,或曰类似于现实生活中与国家公职人员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资。以俸禄发放为核心的一整套制度上承先秦君主宗法制下的世官世禄制,下接民国体制下的薪金制度,既是封建国家财政支出的大宗...  相似文献   

8.
宋代官吏的俸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及宋代官吏的俸禄时,以往史学界多存有一种误解,认为当时官员的俸禄都很高,并且经常以清代学者赵翼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这样一段近于夸张性的话作为佐证。 实际上,宋代官吏俸禄的高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这不仅表现在吏人很少吏禄,就是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随官品之大小,差遣之有无而大相径庭,即使《禄令》所载的待遇,与实际收入仍有一定差距。根据笔者研究,宋代广大下级官员的傣禄并不高,有的则远远不足以养廉。这种现象往往在少数宰执、大臣高俸禄的掩盖下,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两宋官吏俸禄的实际状况作些分析,并由此考察俸禄不足对官吏生活和吏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元代的黄河漕运贯穿始终。本文通过论述黄河漕运的开辟,考证黄河水站名目与地望,探讨屯田、贮存与漕运的关系,梳理辨析漕运量,进一步明确了元代黄河漕运的各个环节。纵向审视,元代黄河漕运规模超越了元魏、李唐,发展空前。横向比较,它是元代北方粮食调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甘青藏区延伸的企图和输粮漠北的作用反映了元代一统国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内地、边地联系,巩固边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元代赋税体系中,税粮制度是最为主要且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由于地理条件与历史传统的影响,元代淮东地区税粮制度南北相异。与北方税区不同,淮东南部施行两税之法。元代传世文献与明代方志所载滁州、崇明等地官民赋税信息,反映出元代淮东南部税粮征收的两个特征:在自宋至明的长时段中,元代税粮呈现出总额独轻的特点,而在单位负税中又表现出三代相承的一面。就元代较低税额而言,除却元前期所行农业恢复政策的正面影响外,地区内侧重于军事与盐政的总体管理原则亦是其重要原因。而宋、元、明三朝较为相近的单位负税则暗示了淮东南部征税传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玉年 《安徽史学》2007,8(3):38-44
元代法律由以大札撒为核心的蒙古法和为了满足统治需要不断立法而形成的条格组成.蒙古法为元代地位最高之法,延续于蒙古国,称之为札撒,具有"以刑为主,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条格,为元代立法所有成果,是对唐格的借鉴,对蒙古法的必要补充,具有"以行政法为主,刑法为其重要内容,诸法合一"法典的性质,含狭义条格、断例、制诏.在对元代法律组成解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元代法律体系由札撒、条格构成,在条格内又有亚系--狭义条格、断例、制诏.此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全面掌握元代法律,也有利于反思元史学界对元代法律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揭著“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 ,对传统官阶制演变大势 ,尝试提出一个五阶段的分期 :先秦的爵级命数具有浓厚的“品位分等”色彩 ;秦汉“若干石”构成的禄秩等级具有附丽于职位的鲜明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中正品、大量品位性官衔和涉及士庶清浊的选例 ,形成“品位分等”的一个高峰 ;唐宋的阶官制度呈现为又一种“品位分等” ;明清时的品级制则又出现了向“职位分等”的一定回归。以上变迁与官僚群体的“自利取向”和“服务取向”的此消彼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语出《礼记·坊记》其中有句"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注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 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奉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  相似文献   

14.
通常所说的俸禄,是指国家付给官吏的酬劳。春秋以前,实行“亲贵合一”的国家组织原则,官吏与贵族是同一语,实行世卿世禄制,所谓“禄”没有酬劳之意。春秋以后,贵族垄断官职的现象被逐渐打破,出现了一批布衣卿相,俸禄制随之相应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封邑赐田的世禄制被谷禄制取而代之。孔子就说过:“帮有道,谷;帮无道,谷,耻也。”说明已有了量能按绩取  相似文献   

15.
唐中后期罚俸制度初探张艳云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员,除在政治上享有许多特权外,在经济上还享有一定的物质待遇,俸禄就是封建国家给予官员的物质待遇。唐代官员的俸禄包括职田、禄米、俸钱,但因其俸钱中包括了食料、杂给等钱,故通常又称俸钱为俸料钱,或简称料钱。罚俸,...  相似文献   

16.
猛安谋克制度是金代女真族重要的政治、军事制度,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然而有关猛安谋克官制的研究尚欠薄弱,笔者认为汉制影响是研究猛安谋克官制发展、变化的一把钥匙。本文试图从猛安谋克如何纳入封建汉官体系与官员职掌,猛安谋克官员的任免、升迁情况,以及猛安谋克俸禄制的形成三方面,探讨猛安谋克官制中的汉制影响,以促进对女真族封建化中汉制与本族交融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 0 0 3年 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一书 ,是李治安教授最新的学术文集 ,收入了作者在元代政治制度领域发表过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书分为四大专题共 2 6篇。第一章“中央政治制度” ,分别从元代“常朝”与御前奏闻考辨、元代上都分省考述、怯薛与元代朝政、元代质子军刍议等四个子目进行探讨。第二章“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 ,详尽研究了元代的行省、宣慰司、路总管府、县官、巡检司、行卸史台、肃政廉访司等各级地方行政与监察制度的建制沿革、职权、特征、性质、历史作用 ,等等。第三章“投下与蒙古诸王制度” ,分…  相似文献   

18.
元代纸币在西藏地方流通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九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张元代纸币,一是“中统元宝交钞”,一是“至元通行宝钞”。这两张纸币是怎样流入藏地的?是不是元代纸币在藏流通的遗存?从元代西藏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形,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其它有关资料来看,萨迦寺发现的这两张纸币,是随着元代纸币制度在西藏地区推行而流入的,是元代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在财政金融上密切联系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正元代灾害频次之高,波及范围之广,前所未见。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始,元代灾荒史研究成果迭出。然而目前的两部元代灾害史著作,和付强《中国灾害通史·元代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失之简略,正文与表格比例失调,王培华《元代北方灾荒与救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研究范围仅限于北方,故仍有必要对元代灾荒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梳理和考察。  相似文献   

20.
元代义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义仓设立于元初,曾对元代的备荒救灾事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不善及官府的挪用,元代义仓呈现了名存实亡的态势,而元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当与包括义仓在内的元代社会保障机构的废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