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论文以温州区域文化的成长路径为切入点,就其中的自由多元、重利崇义、包容豪放等文化特质如何熏陶和哺养海外温州人,并使其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和心理品性等方面具有鲜明特征做实证分析。认为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海外温州人固然具有华夏子孙的共性,但同时也具有独特的地缘性。温州作为国内乃至世界范围的一个强烈的地缘概念,以其诸多独特性而吸引世人眼球。温州的海外移民,呈现出敢于抗命、乐于吃苦、富于经商、善于抱团和过于冒险、功利、炫耀、自恋等独特的区域移民气质,其文化的区域属性是决定性的、最基本的因由。  相似文献   

2.
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地边上,有好几个村庄——说是村子,其实早都没人种地了,家家户户都开起了鞋厂。每一户都是歪歪斜斜的四五层小楼,一二层摆上笨重的机器,三四层工人和自家挤住在一起,头顶上风扇呜呜呜地吹着,却怎么也驱不散炎热和那股酸腐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4.
入清以后由于监控蒙古和防御沙俄的需要,呼伦贝尔地区成了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清朝先后两次向这里移民,第一次在雍正年间,第二次于光绪末年。两次移民对呼伦贝尔地区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本所探讨的虽然只是清代呼伦贝尔地区的移民,但其中所反映出的人地关系问题,于今也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旅居法国、意大利的温州移民为例,考察了海外移民从单栖创业到跨国两栖创业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发现,温州移民的两栖创业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祖籍国到定居国的商品流动;第二阶段是从定居国到祖籍国的商品流动;第三阶段是两国实业生产的对接。海外移民创业的跨国动态演变,与定居国的移民政策、产业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祖籍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移民本身的创业网络发展不可分割。温州移民在跨国空间开展创业活动,将祖籍国、定居国和自身都嵌入了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既对接了两地需求,又开拓了新的创业空间。从单栖到两栖创业动态实践是海外移民应对创业环境变化和创业网络成长的主动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6.
清朝初年,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几乎一片空白,随着满、汉等民族的迁入及清朝政府对这一地区行政管理的加强,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清朝前期,清朝政府对编入八旗的少数民族进行满化教育,开办八旗官学,对一些少数民族子弟进行国语骑射教育,而汉族流人则以一些满族贵族的子弟为对象进行以汉文化为主的私学教育.尽管这种教育的规模和效果很有限,但却拉开了清代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中期陕甘地区的人口西迁是在清朝势力不断向西北推进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西迁人口主要有官方移民、民间自发移民和绿营兵丁及其眷属三种类型组成,官方组织陕甘人口西迁的主要动力先后经历过三次大的转折,因时而异的移民管理体系为移民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至嘉庆末,迁入安西地区的陕甘移民及其后裔约10万人,迁入新疆地区的陕甘移民及其后裔可能接近或超过55万人,其中大约有六成左右的西迁人口不在官方户口统计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代留下的族谱是研究移民史的重要资料,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根据有关献与族谱记载,以及实地考察,对清代移民留存至今的遗址遗存作了研究。对清代移民史研究和客家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具有较为重要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余丽 《神州民俗》2009,(12):50-52
温州石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奇葩,为保护、扶持温州石雕,对它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其民俗传承人、传承方式,这有助于了解青田石雕在温州境域内进行再习俗化的过程,对温州石雕探究可以帮助解读温州区域风俗。  相似文献   

10.
何颖 《攀登》2005,24(2):88-90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理论界早已提出、许多地方政府早就实践着的问题.但是,此问题在民族地区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当前,在理论界对如何建立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民族地区服务与管理的关系、服务与领导的关系问题争议较大.因此,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民族地区的政府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末河套地区的水利制度与社会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革 《近代史研究》2001,7(6):127-152
清末河套地区出现了一次水利开发的高潮,民间的地商和清政府在渠道经营上先后扮演了主角。在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成功在于其适应能力。地商制度充分适应了河套的生态环境和汉蒙杂居的社会环境,最终在经营上取得了成功。而官营水利一开始便以刚性手段介入.忽视对基层社会的协调,再加上传统经营体制的腐败和无效率,尽管最后试图建立与乡村社会相适应的机制,但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12.
13.
14.
论文通过对温州人和广东、福建等地新老移民群体的比较、美国的温州人和意大利的温州人的比较,分析了海外温州人的经商理念、创业模式、资金来源和企业运作的特点,并据此探讨了全球化经济体系对当代移民的影响。传统的观点认为,族裔经济是非主流社会群体被边缘化的结果,而温州人"小生意、大学问""小资本、大流通""小企业、大链接"的海外商业活动却展示了一种新现象。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海外温州人抓住中国国内高速发展的时机,利用他们在语言、文化、人际和社会网络方面的多种优势开创了温州商人跨国生产和商业活动的繁盛,也显示海外华人在发展全球供应链、国际贸易、旅游和多种形式的经济交流中的优势还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江苏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集中的地区。"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华战争的迅速扩大,已是必然趋势。为了挽救中国的民族工业,使工厂免遭战火破坏与日本侵略者的劫掠,江苏民族工业界积极响应上海实业界人士的倡议,要求政府协助各工厂迁往远离战火的内地。  相似文献   

16.
魏向前 《攀登》2014,33(5):102-107
随着国家连片集中特困区战略的稳步推进,我国扶贫工作与生态建设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与此而来的生态移民区社会治理也将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从目前看,必须要放宽眼界、科学规划、统筹考虑,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是广西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得到加强,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联系日趋紧密,对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带动了广西民族地区交通的发展,为广西民族地区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迄今为止,有关学  相似文献   

18.
在美丽中国建设中需要我们努力营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而移民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对于我们保护者来说是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或模式。需要保护者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工作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婚俗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有不同的表现。近代察哈尔地区移民社会居民五方杂处,但其婚俗仍未超越传统"六礼"范畴,体现出婚俗强韧的传承性;同时,由于时值近代社会大变动期间,故其婚俗也有相应的时代性变化。从该地婚礼过程与形式可见,婚俗的形成不仅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是民众用来加强社会关系网络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及其实际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民国档案》2004,2(4):54-59
在清末与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相关机构如晚清开办的“农事试验场”、民国初年广泛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和1940年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以及西康地区的一些历史人物起了较重要的作用。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地区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农业改进的成绩有限,但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