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学精粹     
《史学史研究》2021,(1):127-128
黄爱平:《清代浙东史学的文献特色与传承意识》(《中国文化》2020年第2期)清代浙东史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域流派。本文致力于发掘支撑其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理念,认为深厚的文献基础和自觉的传承意识,是清代浙东史学得以赓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从清初开啓新局的黄宗羲,继武其后的万斯同,承上启下的邵廷采和全祖望,至乾隆时期发扬光大的邵晋涵和为之总结扬厉的章学诚,都极为重视读书,重视文献史料的搜求、整理和鉴别,重视史事、人物、典制的记述,重视史学精神的坚守和史学要义的阐发。  相似文献   

2.
刘咸炘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中被忽略的重要人物。其所著《推十书》凡二百三十五种、四百七十五卷,其中涉传统四部之学及现代哲学、史学、文学、目录学、书学等领域,饶富创意,惜英年早逝,加之身处川西,著作未能刊全,导致其学术思想隐而不显。刘咸炘属于天才型的学者,接受传统教育,却又对西学保持开放态度;一生未出四川以外之地,却又不囿于地域之见。其学术思想以史学为其核心,具批判性,除传承家学,私淑章学诚浙东史学之外,并将之扩大为察势观风的"人事学",形成所谓宏观史学的特点。本文非全面性对刘咸炘史学的论析,将从其中重要的史学作品中,一窥其史学思想的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3.
“浙东史学”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章学诚《史通义》有专篇论述“浙东学术”以来,梁启超、钱穆、何炳松、陈训慈、金毓黻、刘节、杜维运、朱仲玉、叶建华等学对浙东学术的精华“浙东史学”都有论及。但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学术范畴,至今尚未有大致统一的认识。上述学的论述,或偏重于某一个时期,或着眼于浙东的某一个地区,或研究一二个重要学人。本在上述各家看法的基础上,试把浙东史学作为一个在一定区域内不断发展的史学流派进行研究,并概括其史学学术特点,以期说明它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北京文史》2005,(2):F0002-F0002
朱仲玉,父亲为朱子二十三代孙,母亲为畲族,解放初本人经国家民政部门认定为畲族。1926年生于浙江绍兴,原名鹤璋,字寿池,笔名铿锵,汪扬,越夫等。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从事中国史学史,隋唐五代史,明史等研究工作;对地方文化史,特别是潮汕历史文化,浙东史学,江西史学的研究也有所开拓。1994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相似文献   

5.
赵绍祖,字绳伯,号琴士,安徽泾县人。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卒于道光十三年(1833)。据载,赵乃宋宗室赵不吝后裔,曾祖、祖父及父亲,“皆有声庠序”。他有良好的家学素养,自幼好学,九岁以“能文”称于时。二十岁应童子试,得大儒、安徽督学朱筠赏识,被提拔入县学,旋补廪膳生。因有朱筠这位名师指导,绍祖学问日  相似文献   

6.
明代皖籍史学家,中期有黄金,后期有吴士奇、刘振等,他们是明代史学史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本文拟对吴士奇的生平及其史学成就作一简述,以期引起方家的注意。一吴士奇的事迹,清官修《明史》中没有,惟地方志中有简略的记载。吴士奇,字无奇,号恒初,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约生于嘉靖末隆庆初。初任宁化(今属福建)、归安(今浙江吴兴)知县,后升南京户部主事,管浦口仓,  相似文献   

7.
《甲申浙东海防图》,是清光绪甲申十年(1884)中法浙江镇海之战图卷。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爆发了中法战争。次年,法国海军进犯台湾基隆、福建马尾,转而北犯浙江镇海。“相持四月,他处胜负互见,惟浙全胜。”(朱孔彰《刘尚书秉璋别传》)当时,浙江巡抚刘秉璋将这次浙东海战的过程,绘制成图。《甲申浙东海防图》共十二幅,每幅纵77.5厘米、横106.5厘米。图为绢本,设色山水,工笔人物,将作战双方列阵形势、紧要之处地名、营垒、军种番号、将官姓名,一一标明。并在每图上方空白处楷书题说本图内容。刘秉璋(1826一1905),字仲良,安徽庐江人。咸丰元年(1851)举人,十年(1860)进士。先后入张芾、曾国藩军幕。同治元年(1862),李鸿章奏调刘秉璋入淮军,统领良子营,同太平军、东捻军作战。历任江西、浙江巡抚、四川总督。生平著述颇丰,种类繁多,凡24种、190余卷。《甲申浙东海防图》后由其子体智捐赠安徽省博物馆。刘体智(1879-1963),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是刘秉璋第四子,娶寿州孙家鼐之女。曾任清户部郎中、大清银行安徽总办、中国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总经理。1962年任上海文史馆馆员。受业于长洲朱孔彰,长于音韵训诂之学,工诗文,精考据,旁通蒙古史。著速很多,富于收藏。《甲申浙东海防图》后,有刘体智请其亲朋林开谟、程学銮、高丰、黄葆戊、周善培等五人于1933、1950、1952年的题跋。今将《甲申浙东海防图》中的文字说明,先予发表,以期为中法战争和中国海战吏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牛润珍 《史学史研究》2013,(2):40-47,63
由新史学发展为新民族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在抗战时期受宋学尤其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民初史学家通过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与浙东史学的价值。"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史学家发扬宋学、浙东史学精神,注重事功,经世致用,投身学术抗战,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取得了一系列的学术成果,其代表作为陈垣撰著的《通鉴胡注表微》。新史学发展有两条线:一是以梁启超、何炳松、蒙文通为代表,由中国史学史研究发现了宋学;一是以王国维、陈垣、陈寅恪为代表,由历史考证通义理,进而转向宋学。两条线于抗战时期合一,形成了新民族主义史学。抗战胜利后,新民族主义史学融入马克思主义史学。由新史学而新民族主义史学,又由新民族主义史学而马克思主义史学,这是民国史学主流发展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义 《安徽史学》2000,(4):94-96,15
陈国生《论农业经济史研究理论的若干误区》(《安徽史学》1997年1期)一文是一篇选题十分好的论文,对农业经济史研究的误区可谓切中时弊。不过,作者在撰写中却走向了另一个误区,即论文的一些主体结构和1600多字完全是抄袭他人论文和文稿。  相似文献   

10.
吕祖谦是南宋的重要的理学家,也是有成就的史学家,在宋代史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南宋乾淳之际,吕祖谦的理学即吕学,和朱熹的朱学、陆九渊的陆学为当时的三大学派。吕学的特色充分反映在吕祖谦的史学上,因此,要认识吕祖谦的史学的基本特点,就应当结合吕学进行讨论。一、吕氏家学和史学吕学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到吕祖谦这一辈为止,吕氏家学发展绵延近二百年,在政坛上是一支影响朝政的势力。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吕公弼为北宋的重要宰辅。其中吕夷简、吕公著为宰相以三公平章重事。在吕氏家族的亘续传递中,形成的吕学是以家学形态出现在宋代学术史上。全祖望说:“吕正献公 (吕公著) 家登《学案》者七世十七人”依据王梓材的考订,在学术上有影响的吕希绩等人还不在其中。因此,见于《学案》者  相似文献   

11.
清末繁盛一百余年的沙滩文化,是以郑、莫为两翼,黎氏家族为主体,都受黎氏家学的沾溉。黎氏家学,内容宏富,举凡经学、小学(文字学)、声韵学、金石学、版本目录学、史学、地理学、农学、医学,以及诗词、古文等,无不兼容并包,且有颇高造诣。  相似文献   

12.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双韭山民,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谢山私淑黄宗羲,其学术上继南雷、季野,下开实斋、二云端绪,而又“自辟涂径”,俨成一家之学,实为浙东史学继往开来之大儒。诚如严可均在《全祖望传》中所云:“余观古今宿学,有文章者未必本经术,通经术者未必具史裁,服、郑  相似文献   

13.
“浙东学派”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关于其命名、性质、内涵及定义的研讨从未中断。清末,梁启超最早揭橥了近代学术意义上的“浙东学派”概念。((1))民国时期,又有章太炎、傅斯年、陈训慈、姚名达、周予同、张其昀、刘咸炘、何炳松、邓广铭、蒙文通、宋念慈、张寿镛、钱穆、李源澄、金毓黻等著名学人先后论及“浙东学派”。((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持续深化了对“浙东学派”的研究。纵观“浙东学派”百年学术研究,一方面成果斐然,粲然可观;另一方面,“浙东学派”研究史本身的积淀也殊为丰厚,作为学术史与史学史研究的对象,具备了多维的学术意义与价值。中国近代史学呈现复杂多样化的状态,中西史学碰撞、新旧学问争锋,彼此相互渗透、磨合,在缤纷融合中完成了近代化。“浙东学派”是梁启超提出新史学以后建构的一个概念,同时,因为“浙东学派”承载了诸多传统史学的学理与内涵,抱持不同治学取向的民国学者通过对“浙东学派”的研究来表达各自的学术主张——新文化的拥趸者希望以“浙东学派”为理,沟通中西,改造文明;文化保守主义者则试图以“浙东学派”为名,钩沉绝学,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出路。无论贬斥抑或表彰、谬误抑或精准,各派学者的尝试与努力在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我们根据安徽省、府、州、县志记载,将我省历史上近千年来的自然災害资料,作了系统的整理,并已分别发表过以下三篇: 一、《安徽地区历代旱災情况》(《史学工作通讯》1957年第二期。《安徽史学通讯》前身); 二、《安徽地区地震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安徽史学通讯》总第10期,本刊的前身); 三、《安徽地区蝗災历史记载初步整理》(同上)。现在再将我省风、雹、雪、霜災害的资料整理出来,提供气象台、站以及有关建设事业部门参考。本文所取资料,是公元982年至1949年的将近千年的历史记载,但由于资料来源只限于本省旧的志书,所以内容很不完备,特别是早期卽10世纪至15世纪初这一段时期的资料更少,请有关方面在研究此项问题时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史学家,他的政治思想和史学理论对后世都曾发生过重大影响.特别是《明夷待访录》一书,具有浓厚的近代民主思想,《明儒学案》一书则为学术史研究开了先河,并创立了一种新的史体——学案体.他对明代历史的研究、当代文献的整理等也都作出过卓著的贡献.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上承宋明以来浙东学派的优良传统,同时通过讲学,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形成清代浙东史学流派.所以,黄宗羲又是清代浙东史学的开山祖,在浙江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清代浙东学术,经史并包,但以史学为显著。黄梨洲肇端,万季野绍绪,全谢山恢张扬厉,自成格局,汇合成所谓“浙东学派”。这篇文章主要讨论谢山的史学精神。(一)谢山著述甚富,如《七技水经注》、《三笺困学纪闻》、经成《宋元学案》等,都是上乘之作,但最能体现其精神者,莫如《给俺亭集》。集中多碑版传状之文,仿梨洲而青出于兰。由于对象泰半为抗清不屈之土,可以用“褒奖气节”四字来概括。笔者也撰写过几篇小文,略加发挥。虽然如此,我认为谢山的史学真说不局限于此。不宜在这方面过于强调——有些学者甚至把“褒奖气节”扩张到…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作诗甚多,佚者不少。如有发现,自当珍视。欣读《安徽史学》一九八五年第一期《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以下简称《“佚”诗》)觉名不副实,有补正之必要。一在“五四”以前,陈独秀(时名仲甫)的诗,在我国诗坛上负有盛名,在革命青年中颇有影响,如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六○年左右尚能一字不讹地背诵陈独秀在清末所写的《存殁六绝句》。在新文化运动之后,独秀已躬亲倡导白话诗,罗章龙说:“自一  相似文献   

18.
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年前,我曾写过一篇《谈史学评论》的短文(见1985年5月27日《光明日报》),就史学的社会目的和史学自身的发展等问题,讲了我对史学评论之重要性的一些看法。现在,乘《安徽史学》组织史学评论专题讨论之便,我想就史学评论和史学工作者的关系,讲几点肤浅的认  相似文献   

19.
第一部分 (一) 清代浙东史学学派的开创者黄梨洲,是当时学术宗匠。他与顾炎武、王夫之齐名,而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则超过了顾、王二氏。他撰写了多种明季史书,如《宏光实录钞》、《行朝录》、《海外恸哭记》等,记录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又撰著了两部不朽的学术史著作,  相似文献   

20.
父亲朱偰先生(1907-1968)字伯商,浙江海盐人,历史学家朱希祖长子。父亲幼秉家学,精研文史。青年时期留学德国,获柏林大学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1939年10月到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史学会理事。父亲一生著述丰赡,涉及财政、金融、文学、史学、考古诸领域,成绩斐然。1957年因保护南京的明城墙,他被打成了“右派”。十年动乱中,被迫害致死,1978年底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