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唐书》卷54《食货志》有如下一段记载: 是时(指唐文宗时——引者注)奉天卤池生水柏,以灰一斛得(盐)十二斤,利倍硷卤。文宗时,采灰一斗,比盐一斤论罪。按:唐代奉天县隶京兆府,位于唐长安城西北160里处,即今陕西省乾县。正如宋人宋敏求在《长安志》卷第十九所云:奉天县,“唐次赤,东南至府一百六十里”,“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析礼泉、始平、好畤、武功、豳州之永寿县地置奉天县,属京兆郡。以县北有唐高宗乾陵所在,因名奉天。”后来,唐德宗被朱泚率领的泾原乱军围困在奉天达一月之久,即此。但是,遍查有关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丹东地区所属的凤城县、宽甸县、蚰岩县、振安区等地,历年来陆续出土了一批古代官印,这些官印是研究古代官职、地方史以及东北地区民族史的重要新资料,本文将按年代顺序把这些官印作一介绍。一、汉“关内侯印”1960年凤城县沙里寨公社蔡家堡子社员,在村后的山坡地上,发现一颗汉代鎏金龟纽铜印。印方形,每边长2.2、厚0.9、通高2厘米,重0.11斤。印文汉字篆书“关内侯印”四字  相似文献   

3.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明的发祥地之一。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余个王朝在此建都,故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称。陕西历史化积淀极其深厚。我国早期的一批经典志乘就是在这块土地上产生的,可以说陕西的史志典籍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所修众多的地方志中有一批是珍善名志。这些地方志不仅是陕西,而且也是全国重要的化典籍和史料宝库。  相似文献   

4.
甘孜州全面启动地方志第二轮修志工作以后,州级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相继启动了各部门的续志工作。,截至2006年5月22日,州级各部门、省、州属行政企事业单位有34个部门成立了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兼)职的编写组,并落实了人员和经费。全州18个县,除无续志任务的康定、甘孜、巴塘3县和石渠县(上届志书下限为1997年,故未要求续修)外,有7个县调整充实了县志续修编纂委员会,组建了续志总编室,并召开了第二轮修志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中华遗产》2013,(11):78-81
“乡”、“县”、“州”这些今天还在沿用的行政单位,在诞生之初与“家”的概念息息相关。古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国家的统治,便于政令的实施,完善赋税的管理,把一定数量的“户”固定在一定范围的土地之内,  相似文献   

6.
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方自治与直隶“四局”魏光奇自清末至20年代,全国各地许多(州)县陆续成立了一批名目不同的局、所,在教育、警察、实业和财务等四个方面履行行政职能。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县组织法》,将这些局、所统一改建为教育局、公安局、实业局和财务局,当时人称...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行州行县”,是指脱胎于正州正县,治所寄驻他地的一种权置的特殊政区。综合郭声波《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唐代卷》的考证与笔者的补考(行雄州、行蔡州、行南扶州、行昌州、行翼州、行成州,行龙泉县、行潘原县、行洋源县、行黄金县、行朗池县、行将利县),唐代至少设置过37个行州、42个行县。唐代行州行县的设置,时间上以初唐和中晚唐为多,分布上以剑南道、关内道、河北道、陇右道为多,地点上则往往“依险为治”,这显示了唐代行州行县诸多方面的“现实功效”。至于寄驻正州正县界内的行州行县,会使原本正常的地方行政发生窒碍;管理职责归属部落首领的部分行州,会削弱中央朝廷对边疆地方的掌控力度,影响其循序渐进为正州的过程;行州行县的寄驻与升(还)正,会导致地名尤其是政区地名的名实混淆,如此等等,也是唐代设置行州行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陇南徽县记     
李加福 《丝绸之路》2012,(11):27-29
在甘肃,徽县绝对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地名。徽县,古代并不叫徽县,西汉时置河池县,北宋时期一度升为州,清代又降为县。徽县历史悠久,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都曾在此逗留,并留下了名垂千古的不朽诗篇;南宋抗金名将吴玢、吴磷在此英勇杀敌,英雄事迹至今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9.
我主编《吐鲁番市志》时 ,史志办给我提供吐鲁番厅改县的时间均为民国元年。在此以前 ,我审订过几部县市志 ,《哈密县志》记述“民国 2年改哈密厅为哈密县”;《阿克苏市志》云 ,“民国 2年 4月 ,温宿本府改为阿克苏县”,《库车县志》云 ,“民国 2年 (1913)十月改库车直隶州为县”,《莎车县志》云 ,“民国 2年 (1913)莎车废府设县”;《乌鲁木齐市志》云 ,“民国 2年 3月撤销迪化府建制 ,保留迪化县管理城乡钱粮民刑诸事”。上述府、州、厅改县都在民国 2年 ,为什么唯独吐鲁番厅改县是在“民国元年”,问其资料出处 ,得不到肯定的回答。经四处…  相似文献   

10.
古代纳西族有四个氏族部落:禾部落、梅部落、束部落和叶部落,又叫禾墩、梅墩、束墩和叶墩(墩:纳西语,意即居住的地方)。还有“禾梅不离居,束叶不分离”的说法。据传,禾、梅二部族居住在金沙江东岸沿江峡谷,即现今的盐源、宁浪、木里等县;束叶两个部族居住金沙江两岸峡谷一带,即现今的丽江,维西、中甸等地区。禾、梅、束、叶四个部落姓氏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1.
凉山族自治州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这里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现凉山州的地域,历代虽有划进划出,但大体就是今天的范围,即“北至大渡河,南及金沙江,东抵乌蒙(今云南昭通),西迄盐井(盐源、本里)”。凉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从成都通往云南的主要通道之一。自治州首府西昌历来就是这块土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所设郡、州、府、司的治所所在地。为川滇间的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凉山州现有人口370万,有世居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贵州”一词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唐代。据《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等正史地理志记载,在现今广西贵县一带,从唐太宗贞观九年(639年)起,便设有介于道、都督府与县之间的十级行政区“贵州”,归下等都督府——邕州都督府管辖,是所谓“邕管十州”①之一。其管辖范围最大时为8个县,户数最高时为28930户,属下等州,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全国315个州之一。唐天宝年间之后,其管辖范围逐渐缩小,改领四个县,宋代改领一个县。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则“省县,止行州事”②。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遂“降为县”,更名“贵县”,隶属于广西浔州府。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的州制问题,可从体国经野和设官分职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角度分别加以探讨。清廷通过取消隶府而领县的属州,实现了地方行政区划层级的简化。《明史·职官志》“知州掌一州之政。凡州二,有属州,有直隶州。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而品秩则同”的记载,藉州政之别反映了以两类知州为代表的官僚在权力运作上的内涵与空间差异。本文依靠雍正时期针对属州进行大规模调整留下的文献记录,为揭示上述志文真相提供新的解说。笔者认为,“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指属州知州虽领有知县,但因尚隶于知府,故所掌州政主要面向本州亲领编户,从牧民之官的角度可视与知县相埒。而直隶州知州因径隶于布政使,故州政主要是对所领知县的巡查管辖,从牧官之官的角度当与知府相仿。这是志文详于府、县之政,却独略于州政的原因。《清史稿·职官志》所谓“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已与明代乃至清初州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几年来,安徽望江县境内出土了一大批古代铜镜,其时代上起汉,下迄宋,造型纷繁.这里选择介绍部分有代表性的供同行们进一步研究.(一)汉代铜镜(1)蟠螭纹规矩镜(博局纹镜)1986年10月在县翠岭乡城北村黄花园出土,直径16、缘厚0.4厘米,半球形圆钮,圆钮座,座外饰有双线方框,框内有12个乳丁,方框外有8个较大的乳丁及“T”“L”“V”形符号,并间以蟠螭纹,向外一圈饰有锯齿纹,其外再饰有一圈变体云气纹.素缘.该镜制作十分精细,造型优美,镜面光可照人.(图一)  相似文献   

15.
《巴蜀史志》2014,(1):63-64
2013年.甘孜州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年鉴编纂和评鉴研讨工作,以增设彩页、微调栏目为年鉴增添色彩.丰富年鉴内容.活跃年鉴单一的文字形式。使全书结构更合理、部类更平衡,并改变过去评研“已出版印刷年鉴”为评研“初稿年鉴”研讨服务.切实为全州打造精品良鉴打下坚实基础。全州有效实现“1854”(州本级和8个县实现一年一鉴、5个县实现次年一鉴、4个县实现合订版年鉴)的年鉴编纂方式。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是古代西南地区的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就已有的资料看,它已影响川、滇两省。如四川木里县的石棺葬、云南德钦县的石棺墓和宁蒗县的古墓的文化内涵,均与岷江上游的石棺葬义有一定关系。此外,在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及雅安地区一些地方亦有石棺葬文化的发现。由于除阿坝州的古墓的石棺葬文化遗存发现较多,资料比较系统外,其他地区的石棺葬文化遗存则发现较少,材料亦不够系统,故目前对这类文化尚难于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文仅就阿坝州岷江上游地区石棺葬文化的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剖析,即:一、关于分  相似文献   

17.
盐课提举司在制度层面虽是直隶于省的政区,但其并非像普通府及直隶州一样具备相当独立的行政和司法权力,更多是作为一个有较强经济职能的行政"特区"镶嵌于普通府、州、县之内。从明至清初盐课提举司制度在云南建立并逐步完备,期间发生了一些围绕提举司与其辖境所在府、州、县的行政归属与职权划分的纠纷。通过考察这些事件,有助于理解在明清易代时国家制度下地方如何进行实际运作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松潘古城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潘,是我国古代的军事重镇。远在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在今松潘城北的元坝子设立了湔氐县。那时的交通,依靠畜力,已相对发达。汉代在此改县为道,进一步走向繁荣。三国迄隋,设立县治从未间断。至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太宗贞观二年(628年)置都督府,羁縻生羌部落。极盛之时领羁縻州达一百零四。由唐迄今,千三百余年,故松潘又有“千年古城”之说。  相似文献   

19.
山西现存文昌魁星类建筑中的文化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从历史早期开始就崇拜日月星辰。“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日天官”。魁星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奎星”的俗称,指北斗七星的前四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此四星除合称“魁星”外,亦被并称为“斗魁”。后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作为文昌帝君的侍神。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改革大致分两个阶段。1905年前,以社会经济变革为主,其内容有兴办实业、创办新学堂、编练新军、制订经济法规等;1905年后,则以政治体制变革为主、即成立资政院、设置新内阁、地方设格议局、改革地方管制、修订新刑法等。具体到贵州,前一阶段似以创办新学堂和编练新军较有成效;后一阶段则以成立诺议局和改革地方官制世所瞩目。一、兴办学堂1901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兴学诏书,要求除京师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各省重要书院位于省城者均改为大学堂,各府、厅、州、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贵州巡抚邓华熙于次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