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光闪 《沧桑》2009,(5):129-130,136
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环境污染、环境破坏以及环境公平问题就是其主要表现。这些问题是人们对环境伦理的认识不够,甚至人们的行为违背了环境伦理所导致的。我们必须加快环境伦理学研究、加强环境伦理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伦理意识、正确处理伦理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环境知识、生活中的环保行为、旅游业与环境的态度、环境教育等方面,对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中的相当多的人会成为旅游行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的环境意识水平必将对未来旅游业发展与环境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对环境认识的真实状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展环境意识调查,对  相似文献   

3.
苏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苏北与苏南的对比分析、资源环境现状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以及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评价,表明苏北资源有较大优势,开发利用潜力大,具有对区域发展的较强支撑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承载能力下降过快,环境负荷过重,问题较多,已构成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与限制;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快,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不够协调。提出了资源环境系统调控与支撑能力建设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圆刚  余润哲 《人文地理》2020,35(5):141-149
本文运用元分析方法,综合国内学者的定量研究结果,最终选择27篇文章详细的数据,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的关系强度做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漏斗图和FSN值检验,均显示样本具有代表性,不存在发表偏倚;②验证了地方依恋、游憩涉入、态度、满意度、规范、知识以及感知价值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满意度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强度最高,其次为地方依恋、游憩涉入、知识、规范和态度,感知价值最低;③研究样本量的差异在感知价值、规范、满意度及态度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调节作用明显;④研究案例地类型差异在地方依恋、感知价值、满意度、态度、涉入及知识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具有调节作用;⑤研究的年份差异在地方依恋、态度、游憩涉入、知识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辛健  张迪 《旅游纵览》2022,(21):76-79
近几年,政府对环境问题高度重视,促使国内学者更加注重环境研究。游客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的关键参与者,相关研究表明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的环境态度对其环境行为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环境态度的研究数据,归纳总结不同学者对环境态度的定义理解、维度的测量量表及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关系,以期为今后学者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林江 《攀登》2023,(3):97-105
我国的环境社会学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无论是与西方国家环境社会学的发展状况相比,还是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此,应当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出发,加强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的环境社会学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环境思想渗透于他的革命理论和实践中,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包括治理和改善环境、将环境因素纳入发展规划之中以及创建林业机构、发展林业教育和树立环境意识等三个层面的内容。孙中山的环境思想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生态环境思想,也吸取了西方近代先进的知识体系和经验。立足于三民主义,主张国家主导环境建设,着眼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发展是孙中山环境思想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8.
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史和环境史研究的生态学意识以及环境史研究的发展趋势。环境史是在战后环境保护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 ,是意识变革的产物 ;现代生态学为环境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 ;生态学研究的发展对环境史研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我国西北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阶段 ,但当时的地方官员对当地出现的环境问题普遍没有意识。个别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集中表现在对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的认识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保护森林和植树造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新的社会环境不仅给公共图书馆带来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同时也强烈冲击着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新环境要求社会组织要有知识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要增加智力因素,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供精、准、快、深的知识服务或产品。  相似文献   

11.
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部分。将游客环境敏感度的情感因素与理性层面的计划行为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更能准确预测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本文运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分析,以揭示环境敏感度和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关系与作用路径。研究表明:环境敏感度对计划行为理论三要素及旅游者亲环境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在环境敏感度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据此,本文提出重视环境教育,提高游客环境敏感度;增强游客亲环境行为的自我效能两方面的建议,为促使游客做出更多亲环境行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篇对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 :中国环境史》的评述 ,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伊懋可的环境史概念、理论基础和本书的分析框架 ,认为它是经济史、科技文化史和环境史的有机结合。第二部分分析它的史料和方法论特点。史料方面引人注目的是诗歌、传教士回忆录和多种语言研究成果的吸收。在方法论上主要使用了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三部分提出了三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分别是人口增长与环境破坏的关系 ,介于文人环境意识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农学知识 ,以及双向比较方法的应用等问题。总之 ,《象之退隐》虽然存在一些问题 ,但瑕不掩瑜。它是一部谁也绕不开的著作 ,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中国史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如菲 《人文地理》2010,25(6):114-119
了解环境友好型游客的特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从行为角度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对可持续旅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了游客环境友好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发现女性表现出更高的环境友好性,环境意识、道德约束力对游客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景区现存环境状态也对环境行为有一定影响;不同环境友好程度的游客分组在旅游动机、旅行偏好、阅读报刊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显著,环境友好型游客的满意度、重游意向、推荐指数更高,是景区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愿意吸引的群组,为景区选择性营销提供了理论依据,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概括和内核,图书馆馆员应该将服务教学作为工作的主旨,在工作中践行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馆员的价值,也才能实现图书馆的职能。本研究根据图书馆工作的具体研究,列举了图书馆馆员在服务中存在的态度、知识、意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在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人性化的特点,并提供了新时期以网络环境为前提的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培养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李增林 《神州》2012,(14):159-159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如:化学教学中结合空气介绍臭氧层空洞,结合二氧化硫性质介绍酸雨,结合氮的氧化物性质介绍城市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王淑贞 《神州》2012,(15):257-257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罗溪瑶族乡旅游地居民环保意识现状。实地调研发现,村民环保行为自主能动性较差;常住村民老龄化、低龄化严重,对环境环保和旅游开发的参与有限;环保知识储备较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激发主体意识,提高环保行为自主性;多方协同,鼓励青壮年参与环保与旅游开发;加强宣传教育,增加村民环保知识。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领导干部环境道德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源 《攀登》2006,25(1):25-28
环保意识、环境道德是21世纪人类应有的觉悟和道德。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社会各界公众环境道德意识普遍淡薄的现状,着重就领导干部环境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新时期领导干部环境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环境史的政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军 《史学月刊》2006,(3):15-21
国内外环境史学者基本认为,环境史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历史,因此他们对环境史中人与人的关系普遍重视不够。但通过对环境史发展过程及环境史理论的分析,尤其对环保运动与反环保势力的政治特点的概述,人们会意识到生态危机的实质是不同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危机、人与人关系的危机。因此,在肯定环境史独特的生态视角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它与一般史学分支尤其是政治史内容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明确日常生活中与旅游情境下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进个体环境责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将黄山旅游体验操作化为体验经历,以同一批次黄山旅游者游前、游后的环境责任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Smart PLS软件,基于最小二乘法,对游前和游后的日常环境责任行为对具体地点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游前和游后数据均显示,日常环境责任行为不同维度均部分影响具体地点环境责任行为,但影响有限。②行为之间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影响。③旅游体验后的日常环境责任行为对具体地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略大于游前两者之间的影响,旅游体验可能会增强行为之间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