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历年来出土的唐墓志铭,其中有几块反映了唐初国内外民族的活动情况,特别是我国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重要首领人物的墓志铭,内容涉及当时国内外交通和文化交流及民  相似文献   

2.
邯郸新出唐梁谊并夫人墓志铭蕴涵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其对于唐代“招魂”葬俗的反映,关于昭义军基层军职、下属骑兵部队建制以及唐廷平定昭义军刘稹叛乱等情况的记述,为了解此段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是研究唐代历史的新信息和可靠佐证材料。  相似文献   

3.
沈括这个人,论学术成就,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也少有出其右者。他精通数学、化学、物理、水利、天文、地理等等,几乎囊括自然科学的全部领域。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尊敬地称他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他的笔记作品《梦溪笔谈》更是了不得,要没有这本书的记载,中国的“四大发明”就变成“三大发明”了——平民毕舁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恐怕就被无情的历史风沙淹没了。但是作家余秋雨却说,沈括的人品有问题,曾经中伤过中国文学史上的极品人物苏轼,是一个检举揭发专业户,小人之尤。其实话不能这么说。沈括和苏轼分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苏轼比较保守,算是旧党。而沈括却是一个王安石旗下的改革派。他们政见不同,摩擦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4.
徐朝纲 《风景名胜》2020,(2):l003-l004
陈鼎墓志铭记载了陈鼎的享年、官阶、葬日及其儿官宦身份。宋太安人姜氏墓铭记载了姜氏“五福”美满和好德行。于祠墓志铭记载他家族及其部分子女的情况,以及于词经商、接济孤贫等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5.
中道思想是大乘佛教般若学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以“缘起性空”为理论前提,以“无分别”为破除执的方法,以否定“边见”,“不落二边”为核心思想,是一种不执于矛盾任何一方,最终使人达到解脱的辩证思维方法和人生智慧。中道思想在苏轼诗中多有体现,对于苏轼儒、释、道三教圆融的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并促成了苏轼超越有无之间、不即不离、无往而不乐的人生审美化境界。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关于福建南少林寺在哪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南少林寺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近日,一方清朝初年的僧人墓志铭在福建泉州永春县现身。令人震惊的是,这方墓志铭上两次出现“少林寺”字样!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和大量资料求证.认为永春历史上确实曾存在过一座“少林寺”。  相似文献   

7.
苏轼是宋诗大家,苏轼诗序同样也具有丰富的文学及文化价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苏轼诗序进行探讨:其一是诗序中的互见手法和诗序之美,二是诗序中写人记事所带有的史笔和小说笔法,三是苏轼诗序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8.
京剧艺术中,有一个特殊的戏种,叫“红生戏”,特指勾红脸的老生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因此红生戏又叫“关老爷戏”或“老爷戏”。京剧为何独有以关羽~个人物为题材的戏?我遍查史书,追根溯源,以三国进而以关羽为戏曲故事内容的文艺作品,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而揭秘人,可谓北宋大文豪苏轼。  相似文献   

9.
微博历史     
《湖南文史》2013,(12):M0001-M0003
章太炎为黎元洪写《黎大总统墓志铭》,售价为好几千块“袁大头”,可能是晚清以来润格最高的谀墓文字。其实章本人最想为孙中山写墓志铭,而国民党新贵与其隔膜,遂留下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10.
一 墓志与社会流动的关系 1.墓志的历史发展 墓志是中国古代社会礼制舆葬俗造成的重要随葬品之一。对於墓志铭的研究,在学术界关于古代社会史面貌及其发展的考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墓志也可以看成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这种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康雪强 《神州》2013,(24):16-16
本论文用充分的论据,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了苏轼开创中国豪放词风,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把词引入一个新境界。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本文分别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举例分析苏词中的“言志词”、“咏史词”、“咏物词”和离情别意、表达与友人情谊并借此抒写人生之叹、时世之感的作品,体现苏词题材多样、不拘一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东坡苏公帖碑是现存刊刻最早的苏轼个人丛帖,也是历史上优秀的苏书刻石之一。本文对该帖作了多方面研究,并特别指出帖碑中保存的《中山松醪赋》“元祜正书本”是仅存的苏轼的两种写本之一,有别于人们熟知的“绍圣合卷本”。该本中苏轼修改的字迹表明它与《中山松醪赋》祖本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帖碑上四种苏轼手迹,三种墨迹已失传,有赖刻石流传,而帖碑是其传世最早的佳刻。因此,东坡苏公帖碑无论在保存东坡书迹方面。还是于苏轼诗赋校勘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帖学研究中应该关注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郑国公潘德懋,是元丰张士诚起义军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与张士诚、张士德、李伯升等同在苏北起义。吴三年(1365)八月,论功封爵时,曾赠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柱国,追封为郑国公。其子潘元绍还被张士诚招为“驸马”。可见,潘氏一家不仅是张士诚起义军中的重要支柱,与张士诚还有着联姻关系。因此,郑国公潘德懋墓志铭是研究张士诚起义军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 《郑国公墓志铭》刻石,是1974年春在吴县跨塘公社高浜大队境内发现的。当时,高浜大队社员在苏州高频瓷厂之西,郭家浜村南平整土地,在一个突出地面约1.5米的高墩上发现了一座大墓。掘开封土,内有宽大的石椁,墓志铭发现于椁外。墓志铭记载:该墓系元末“郑国公潘德懋暨戴氏夫人墓”。按民  相似文献   

14.
方志是记载一定区域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 ,对区域历史情况的反映是志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 ,方志一词在英译中有时被译为“District history”或“Annals of local history”即“区域史”、“区域历史的记录”。追究方志渊源 ,它是史籍发展过程中 ,融史、书、志、录、传、图、经等典籍特征 ,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裁的史籍著作。故章学诚曾说 :“志属史体”,“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评价一部志书的成功与否 ,一则看其内容是否对区情有正确全面反映 ,而对区域历史的表述是其重要部分 ;二则看志书是否有特色 …  相似文献   

15.
1939年苏北海啸后先后修筑的“韩小堤”和“宋公堤”.可以看做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治理自然灾害方面的两个标本,通过两个海堤工程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国共两党力量的消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转折的必然走向——国民党的失败和共产党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爱喝酒的名人不少,比如李白、杜康、陶渊明、苏轼、欧阳修等,但终生“泡”在酒里,为了酒可以荒废事业和生计,甚至故意糟蹋自己身体的名人,只有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作为一个文学家。又有政治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17.
对于苏轼的旷达及形成原因,古今学者研究颇丰。本文从探究苏轼旷达的“旷不离世、旷而有为、旷而智慧”特色着手,选择一个较新的角度,即“和”文化的角度去解读苏轼旷达的形成及特色,并发掘其旷达对于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和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轼虽曾一再表示过对陶渊明和白居易的倾慕之情,但实际上他对陶、白二人的接受态度是有所不同的。苏轼既受白居易的影响,主要将陶渊明当作是精神上的“导师”,而不取其贫寒困顿的一面;又将白居易所开其端绪的“中隐”化心态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苏轼之能成为中国封建士大夫人的一个“标本”式的人物,与他对陶、白二人的这种接受态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靖 《江汉考古》2019,(4):104-108
明镇国将军朱祐柯及夫人墓志铭记载了襄藩镇宁府镇国将军及夫人的生平事迹、家族世系,进一步丰富明代襄王府家族历史的研究内容,填补了史料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覃萍 《神州民俗》2007,(7):31-32
布洛陀神话是壮族历史文化的一个信息库,其中丰富的“稻作文化”内容蕴含了壮族深广的文化。文章通过对其叙事构成和类型,以及其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其所反映的壮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