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辉荣 《史学月刊》2002,2(5):96-107
禁酒妇女及其组织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Woman’s Christian Temperance Union,WCTU)是19世纪美国改革年代及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年代的产物。它承继前一个年代禁酒浪潮,将禁酒再一次推向高潮。然而,禁酒并不是她们惟一的活动和目标,其影响也绝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直指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种影响都最终对妇女本身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对妇女运动的进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19世纪末白人女性与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我们能够得出结论白人女性是那个时代的主流,而黑人女性是一群无声的群体。  相似文献   

3.
所谓史学观是指史家对史学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史家从事史学实践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探寻史学内在规律的关键所在。它包含了对史学性质、宗旨与功能、史原则、撰述旨趣、评价尺度、研究取向,以及史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等。19世纪中国社会所发生的空前的巨变,以及历史观念的深刻变革,直接引起了史学观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Between c.1796 and 1809, Lady Harriet Ponsonby, Countess Bessborough and Lord Granville Leveson Gower were embroiled in a passionate affair. Their liaison created tensions in aristocratic society because they belonged to rival political parties, the Whigs and the Tories respectively.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ir relationship, Leveson Gower was emerging on the political scene, while the countess was already well-versed in the complexities of party politics. Leveson Gower thus solicited her advice and support and Bessborough duly shared her knowledge and insight into the political world, which created an unusual dynamic that scholars have yet to explore. This article examines several letters that Bessborough wrote to Leveson Gower to analyse how she supported her lover's fledgling parliamentary career and how she navigated their political differences. I argue that Bessborough adapted a rhetoric of affection, deference, duty, and loyalty, that was typically used by aristocratic wives, to justify her interest in her lover's career and her passion for parliamentary politics.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scholarship that explores aristocratic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y examining the strategies a political mistress could employ to exert influence over men.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value of using methodologies from the history of emotions to investigate the drives and passions that shaped interactions in the late 18th-century political sphere.  相似文献   

5.
何浪燕 《史学月刊》2003,(11):71-74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几乎所有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出现了现代反犹主义思潮,其中法国尤为典型。当时,法国反犹主义的突出表现是反犹主义政治化,即反犹立法的确定、大规模的群众反犹运动以及民众对反犹观念狂热的、盲目的信仰。法国反犹主义政治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是宗教、思想、历史、社会、经济、现实的政治状况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和现实的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华 《史学月刊》2005,(3):93-99
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学术界在萨摩亚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新的理论和方法的逐步采用使得对问题的研究到20世纪60、70年代时达到高峰。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对萨摩亚国际争端基本状况、与此相关的大国政策和大国关系的基本描述,而且还能让我们从中清晰地寻见20世纪以来国际史学研究领域包括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8.
19世纪后半期澳洲排华运动与澳大利亚联邦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后半期 ,利益的接近与趋同导致在以英国移民及其后裔为主体的澳大利亚白人之间逐渐形成了愈加明确的民族认同感 ,进而导致澳大利亚民族国家———澳大利亚联邦的建立 ,这一演进过程就是澳大利亚联邦运动。而与此相伴随的澳洲排华运动则加速了澳洲各地白人之间的联系与联合 ,加剧了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分离并成为联邦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研究了明代后期和清代困扰中缅关系的中国部分边境土司给缅甸王朝送“花马礼”的问题 ,认为花马礼起源于 16世纪后期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 ,到清代 ,送花马礼的土司主要是车里和孟连 ;花马礼之废 ,则在缅甸雍籍牙王朝灭亡时。从清王朝和土司的态度来说 ,花马礼主要是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不严和缅甸王朝对中国边疆土司事务的干涉而沿袭下来的 ,但花马礼的存在 ,并不意味着边境部分土司的“两属” ,而是反映了清代国家观念和周边国家传统观念的不一致所产生的主权争端。  相似文献   

10.
团山村,位于云南省建水县西庄镇.它依山面水,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恬静.在这个滇南的小村庄.借助个旧锡矿大富起来的张氏族人,斥巨资修建起一座座精美豪华、富丽堂皇的深宅大院.一百多年后,团山因"完整保存19世纪风貌特色的原生态村落"而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被国内外建筑专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价为"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在团山村,我们可以看到由传统的汉族青砖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汉彝结合的瓦檐土掌房三类风格构成的古民居建筑群落,体现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所特有的建筑文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张氏族人营造并保留下来的大量富有特色的汉族民居建筑,八大院、四座寨门、大乘寺、上庙、下庙、张氏祠堂等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团山村的不同方位.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国现代化与妇女家庭法律地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影响下,19世纪英国妇女家庭法律地位表现出双重性:一方面她们在家庭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英国家庭法律制度逐渐向性别平等的方向发展,英国妇女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她们的家庭地位有所提高。因为现代化为妇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公共领域,赢得自己的话语权和独立的人权。政治现代化推动民主平等精神的发展,进一步唤醒了妇女的权利意识,融合女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力量推进了家庭两性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13.
在"文明使命"价值观的指引下,英国人在印度扮演的角色,既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又是统治者和开化者.他们在治理与掠夺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推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用强力手段将古老的印度拉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19世纪末叶以来,美国外交思想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向所谓的“国际主义”的转变,这种转变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基本完成,其核心内容是美国借助着强大的经济、军事和化力量,大踏步地迈向国际政治竞技场,实现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美国领导人梦寐以求的世界领袖地位。然而,这种转变在国内外遇到了强大的阻力,最终把美国的世界领袖梦想化为烟云。不过,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等利益已经使美国无可解脱地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就美国外交而言,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人厌恶卷入大洋之外政治事务的传统心态由此正发生着变化,这也预示着美国力图充任世界领袖的时代正在缓慢地到来。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俄国官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世纪俄国官吏队伍以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为主,政府对官吏的选用有着严格的教育与考试规定。官吏的任职期限和晋升条件因其出身的等级不同而有所区别,只是到了1906年,迫于革命形势的压力,受教育原则才最终取代了等级原则。在薪金收入和财产方面,上层官吏与下层官吏相差悬殊。上层官吏以土地所有者为主,使农民改革阻力重重,并影响到资本主义发展。整个19世纪,俄国官吏队伍膨胀的速度数倍于人口增长的速度,官吏的无限增加和国家机构的恶性膨胀,使专制制度政治上更加腐败,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8.
于文杰 《史学月刊》2005,36(12):104-113
自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文明已逐步发生根本的变化。英国19世纪手工艺运动在反思现代工业文明、反对战争、追求在信仰背景下的人性的复归和自然的生存状态,从思想和文化上形成与文艺复兴相悖互补的基本品质。这场运动是一场新文艺复兴运动,它影响了整个欧美文化与艺术的历史进程,推进了现代人信仰的重建和现代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界 《史学集刊》2003,(3):56-59,55
19世纪,泛民族主义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而出现。泛民族主义在东欧斯拉夫地区,形成了泛斯拉夫主义。泛斯拉夫主义的本质与性状在1877—1878年俄土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大民族与小民族的利己主义,在这场战争中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英国社会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小昀 《史学月刊》2004,26(2):108-115
社会流动可以改变人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18世纪英国社会是一个易于伸缩的社会分层系统,通过社会流动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活力。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社会流动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贵族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中间阶层向全社会成员开放,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阶层;社会下层逐渐向无产阶级过渡,为新社会准备了一个重要的部件。社会流动使英国各阶层连结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