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东海阳出土“大泉五十”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12月,山东省海阳县赵疃乡庶村,出土钱范1件(图一、二)。钱范为陶质,倒四棱台状,中空似漏斗。内底平面中心有一浇铸孔,铜水可经此孔流入各钱腔。长边16.6、短边10.6、高7厘米,斜面角为62°。范壁厚3.7、浇铸孔径1.85厘米,残约1/2。钱范外底及四周斜面为钱腔面。圜钱,方孔,阴刻篆书反文"大泉五十"四字。钱径2.35、正方形穿边长0.8、周廓宽0.2厘米。从钱腔的分布推断,  相似文献   

2.
1982年,崇信县文化馆收藏了1件"货泉"铜母范,系在黄寨乡何湾村庙家山出土。范平面略呈方形,周有边框。范高0.7、周长24.5厘米。范面中间有一凸起的圆形平顶,底部呈×字形状纽将范面分为两部分,共列线4枚,左为钱背,右为钱面,钱面篆书"货泉"二字(图一)。范面右侧上下右边各有三角形凹槽1个,左侧上下左边有三角形乳突与之对称。在铜母范背面铸铭文  相似文献   

3.
1977年10月潜山县城北三里彰法山出土了两件五铢钱铜母范。二范皆系正方形倒角,呈八角四方形。边长4.8厘米,角边长1.7厘米,厚0.7厘米,槽深0.5厘米。二件大小厚薄完全相同。四枚五铢钱模型,等距排列,平行分布,每角一钱,两正两背。中有圆柱形凸起柱,四枚钱模间有—0.5厘米宽0.1厘米深的浇道相连。钱模直径2.6厘米,正面钱文的五字上下两横笔左右略出头,交叉两笔弯曲,  相似文献   

4.
陕西出土秦半两铜钱范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出土秦半两铜钱范相关问题探讨@胡一方 @党顺民 @赵晓明~~  相似文献   

5.
1999年5月笔者从杭州藏品市场得到大泉五十红陶叠范一件。钱范出自北郊离拱宸桥附近的谢村。范呈方形,由两片合背粘成,边长约55毫米,厚7毫米。钱范两面各有面背钱模两组,钱模径24、穿8毫米。范中心有径约6毫米的浇孔,并有四出流槽。范两侧中间有一组圆形子母口。 杭州地区时有钱范发现:1950年余杭沾桥曾出小型红陶五铢范数件,1990年余杭市安溪镇也曾出五铢范数件。 (《杭州钱币》总37 陆隆昌)杭州发现大泉五十叠范@陆隆昌  相似文献   

6.
7.
河南新密发现大泉五十钱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元月,河南省新郑市博物馆收到新密市大隗镇双楼村村民送来的大泉五十钱范一套。据了解这套钱范是1996年盖房挖地基时发现的。钱范铜质,近方形。长6.8、宽6.6厘米。重365克(面范185克、背范180克)(图一)。范面有钱腔四枚,田字形排列。钱径3、郭宽0.3、正方形穿边长0.9厘米。范中部有铸铜液的短直浇道,分通左右两行钱腔,每行钱腔间有支浇道相通。浇口杯呈椭方形。长1.3、宽1.1、深1.4、槽底宽1.6厘米。浇口  相似文献   

8.
2002年底,余在豫北汤阴见到20多公斤窖藏铜钱。经清理,窖藏钱币除少量汉、隋、唐、五代十国(前蜀、后周、南唐)钱币外,绝大多数是北宋钱,北宋钱以祥符元(通)宝为最多和最晚,故窖藏钱币应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入藏。窖藏中发现一枚径21·7、面穿8·3、背穿7·7、厚1·3mm,重3·3克的“五金”铜钱。该钱“五”字篆书、“金”字隶书,文字粗壮、深峻,面具内外郭,穿孔斜削,面穿大于背穿,平背。形制与四川以往常出的铁五金相同,两者应为同期之物,铸地拟应也在蜀地。根据川东奉节①、川西温江②出土的铁五金多伴随铁开元、乾元、广政出…  相似文献   

9.
临海出土汉代铜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84年12月6日,浙江省临海县更楼乡下塘园村农民在开掘水沟时,挖到一起汉代铜钱。今年(1985年)1月,我们曾去出土地点勘查,6、7月间,将这批古钱作了清理。出土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99年7月安徽阜阳博物馆在界首市光武镇尹城子遗址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一方珍贵的新莽“大泉五十”叠铸母范(封三上) ,出土时间为1 974年元月5号,后鉴定为一级精品入藏该馆,介绍如下。母范铜质,六边盘形,长、宽各71毫米。斜壁平沿。范中心设圆柱形直浇道,柱高与沿平,径9毫米。范内铸钱模四枚,面背各二,正面阳文篆书“大泉五十”四字。钱径2 5毫米,方形穿,边9毫米。每枚钱模外开一内浇道与直浇道相连。钱模四周有三对榫卯,当与范的另一半相卯合用。范背光平。该范构铸精良,钱文清晰规整,线条细润柔美,应为同类出土物中的珍品。新莽时期币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年冬,我馆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中,于洛阳棉纺织厂西,距五女冢村一公里处,发掘了一座墓葬,出土了“合背”五铢钱等文物。简介如下:墓葬形制为长方形竖穴,方向270°,距地表深2.7米。墓底长1.76米,宽0.6米。填土为夯土,不甚坚硬。骨架已朽,头向西,直肢,个体长约1.1米,可能为一小儿。骨架下有灰白色木板痕,四周育铁棺钉数枚,钉长0.27米。  相似文献   

12.
1975年,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城南出土一套比较完整的"数字铜钱",共21枚。钱圆形,方孔,有廓。正面铸数字,从"第一"至"第廿三",中缺第十六、第二十二两枚(见图)。钱背面平素无字。钱径3.4—3.5厘米,正面内廓多为1.2×1.2厘米,背面方孔极不规整,大小与正面相差较大,一般为0.7×0.8厘米。重量多为11—13克,第四枚最轻为8.1克,第二十一、二十三两枚最重为13克。此类"数字铜钱",只标数字顺序,不标重量,没有国家制发标志,各枚形制重量  相似文献   

13.
沔阳县博物馆,近两年在沔城收购站选拣了三种不同版式的“宽永通宝”。“宽永”,是日本帝号(即公元1624—1644年)。宽永元年正当我国明代天启四年,距今360余年。当时日本所铸铜钱,与明代铜钱的形制,规格,重量,基本一致。文字与汉文完全相同,钱面铭文“宽永通宝”与“天启通宝”“通宝”二字极似。可见当时中国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内蒙伊盟准格尔旗发现大泉五十陶范张景明1996年6月,内蒙古博物馆从伊克昭盟准格尔旗征集到一副陶范。陶范为合范,呈长方形,四角圆弧,分面范和背范。面范有六枚阳文篆书“大泉五十”钱模,背范为六枚“大泉五十”钱背模,共分两排。两范边缘上刻有子母榫,相扣合...  相似文献   

15.
最近,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唐代“单于大都护府”故址,发掘出一批唐代钱币,多数为“开元通宝”,但有一枚珍稀的“大历元宝”,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大历”(766~799)为唐代宗年号,据唐代史书和文献所记,在此期间唐朝政府并未发行过“大历元宝”?..  相似文献   

16.
巴达木墓地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二堡乡巴达木村东,北距哈拉和卓墓地1公里,南距高昌故城4公里,西距阿斯塔那墓地3.5公里。2004年10月份,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发掘清理巴达木墓地79座,从出土文书和墓志表明这批墓葬时代为麴氏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墓主姓氏有白、康、竺、买以及祖籍甘肃兰州,河南南阳和山东等地的汉人,是一座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公共墓地。  相似文献   

17.
<正>铜钱为古代铜制辅币,俗称"铜钱",一般是指秦汉以后的各种方孔圆钱,其铸造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初。中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铜钱是古代钱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流通和使用,主要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六月十七日,在河南焦作电厂二朝工程工地发现了一个钱币窖藏,出土钱币300余斤。这些钱币出土时迭放在一个土坑里,四周和坑底原有木板,出土时已朽成黑色灰质。这些钱币中最早的是西汉的“五铢”钱,最晚的是金代的“正隆元宝”,有新莽的“货泉”,唐代的“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但大量的是北宋钱币,钱文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江西省高安县大城乡金田村农民熊根盛,在距村东南约300米的黄土地开荒种地时,挖出一只高约55、口径35、底径30厘米的灰色方格纹陶罐,罐内盛满了汉代古铜钱。这批汉钱经过去锈、清洗、整理,绝大部分钱文清晰,少许残破,锈蚀也不很严重,总重量为10.5公斤,共计4000余枚,现介绍如下:(一)西汉四株“半两”钱共20枚。面径2.5、肉厚0.2、穿宽1.1厘米,背平素,面、背均无内郭、穿两旁篆书“半两”.此类钱,北京朝阳区汉墓①曾有发现,为西汉文帝所铸“之四株半两。(二)酉汉上林三官五殊钱,共10枚。铜质好,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二年六月底,吉林省九台县卡伦公社十里生产队社员在翻地时,出土一起金代窖藏铜钱。这批铜钱盛于一铁锅内,锅口朝上,无遮盖物,锅口离地表约八十公分。铁锅在出土时被砸碎摈弃。铜钱总重330余斤,计31180枚。其中26463枚,钱文字迹清晰可辩,余均粘连残断。铜钱不分大小,混杂放置,无穿绳痕迹。同年七月二日,吉林省博物馆派员实地考察,并将该批铜钱运回省馆入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