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时,诸葛亮伐魏临行之际,向后主奏出了著名后世的《出师表》,他在向刘禅推荐贤臣时说道:“长史、参军,此皆贞亮死节之臣也。”这里提到的“参军”即指蒋琬。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市)人,东汉末年,蒋琬跟随刘备入蜀。他办事干练,诸葛亮伐魏,他负责军需粮草供给,常以“足兵足食”补充军队,为伐魏立下了汗马功劳。蒋琬历任广都长、尚书郎、参军、长史等  相似文献   

2.
蒋琬是蜀汉的一位重要的政治、军事人才 ,在诸葛亮之后曾主持蜀汉大局。今绵阳有蒋琬墓 ,是当地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本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屏南县四平戏的发现.引起了省内外戏曲界的重视.并牵带出政和杨源四平戏与永安青水大腔戏的相继被发现,为《中国戏曲志·福建卷》里的“剧种”部分。增添了新的品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赛凤凰”的由来刘普元,仙桃市袁家口街人,1930年8月21日生。他从小就对戏剧感兴趣,边读书边学戏剧。12岁时开始在地方业余戏班学旦角,第一次粉墨登场,他饰演花鼓戏《思凡》中的小尼姑,绘声绘色,维妙维肖,观众赞叹不已。1942年正式拜戴小德为师学花鼓戏,1949年在天门县拜杨笃青为师学花鼓戏与汉戏,1951年拜筱彩君为师学楚剧。1949年4月,天门城东门戏院老板听说他的戏唱得好,就派他师傅杨笃青到袁家口把他接到天门城。刘普元到天门上演的第一天就一炮打响,连唱半月,场场客满。他在《思凡》、《站花墙》等花鼓戏中,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5.
学使求画大理有位杨学使,他久慕杨黼能诗善画,就是无法得到杨黼的手笔。于是,学使借“叙谱联宗”,邀请杨黼到他家吃饭。杨黼在学使的筵席上,毫不介意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酒醉饭饱后,抹抹嘴告辞。学使执意挽留他,同时,把早已备下的宣纸、画笔和圆砚池拿出来,乞求杨黼留下一幅画。杨黼一时觉得情面难脱,只好答应了。杨黼醉熏熏地在铺开画纸的桌前作画了,他不用笔蘸墨,端起盛满一池浓墨的圆砚,在雪白的宣纸上糊乱泼洒,最后,竟连圆砚台一起,翻扑到纸上去。末了,说声  相似文献   

6.
掐着指头去看戏 杨源是福建省政和县极其偏远的一个乡村。每到农历二月初九这天,村里总会来一些城里的客人,上这儿来看戏。今年的二月初八,我和几位朋友就约好早早来到了杨源,却不期与几位来自省城的大报记者及省内的一些摄影师相遇,彼此相见,格外高兴,还相互问道,你怎么知道这里有戏? 杨源的古戏演得还是颇有名,也很有味的。我一位曾在这里当过两年县委副书记的朋友也是位摄影师,曾组织福建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到此采风过。看过也拍摄过这戏的朋友都说好,竭  相似文献   

7.
凡属“花脸”行当的演员,都很注意包公形象的塑造,著名黄梅戏艺人李世寿(1892—1939)就是其中之一。这位当年黄梅采茶戏舞台上著名的“活包公”,早年项雅颂“铺堂”不久,曾有幸跟他同台唱过二路小生,对其扮演的包公戏记忆犹新。本文根据著名黄梅戏艺人项雅领、余海先、熊利华、桂三元等人的座谈,以及在李世寿家乡调查的材料整理而成。李世寿家住南来岳武穆的四子岳震、五子岳霆避难的“五郎关”(今黄梅县大河镇杨梅岭)附近,从小就喜欢岳飞的故事和岳家兄弟的轶闻、传说,及长学成了岳家拳,是晚清至民国初期黄海采茶戏艺人中唯一…  相似文献   

8.
茂地僧人     
认识杨延康二十年有余。他的摄影之路曲折、艰辛,但坚韧。一个成功的人往往都很偏执,杨延康的偏执地在藏区。“每个人来到人世间是注定要与一些人和事结缘的”,杨延康这么说过,他这辈子可能终身与摄影、与宗教、与藏民族结缘了。“影踪”栏目是一个影像的“博物馆”,有幸请来杨延康用摄影为我们讲述一段他心底里的藏地故事,实乃不易。我认同他对摄影的理解:“真正的摄影是平静的,平淡的。平淡的不平静才更让人感动,好的片子是看不到摄影师的,他们会隐蔽在相机后面。”  相似文献   

9.
他8岁起就跟着留声机唱片学戏,有人戏称之为“留学生”他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与梅兰芳搭戏时间颇长艺术上可与马连良、谭富英一争短长1957年后,他成为一个寂寞的歌者  相似文献   

10.
败选的美学     
有人说,一位演员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他在戏中第一幕,以及最后一幕的演出。前者塑造其戏中角色的性格,后者则决定观众从剧院中带走的回忆。  相似文献   

11.
杨杏佛随蔡元培在大学院工作时,曾建议我也随蔡工作。杨此人有才气,思想进步,能说能写。他与宋子文感情好,宋有几匹好马,几次杨约我和内子沈性元跨马出东郊,欣赏紫金山、玄武湖风景。那时他正与宋庆龄、蔡元培在上海组织民权大同盟。宋庆龄发表的某些中文文字都出自杨手。他支持上海学生的反蒋活动,他从各地学生和他来往的信件中挑选精彩的给我看。浙江、上海各地大学生到南京请愿抗日,杨暗中予以金钱支持。他坚决反对独裁,主张民主自由。蒋介石恨之入骨。对民主大同盟的两位头头宋庆龄、蔡元培,我料想蒋不便下手,但对杨有可能加害,藉以警告…  相似文献   

12.
戏少.是当前一些中青年戏曲演员的一个“通病”。但是,不少戏曲前辈都不是这样。他们当中有不少是“戏包袱”(记戏多),有的还有“戏摺子”,任人“点戏”,“点啥唱啥”。川剧大师阳友鹤(1913-1984年)就是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13.
“四月八”的来历安顺苗族的入黔始祖古博杨鲁(苗语 :杨鲁老人) ,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部落领袖。有古歌唱道 :古博杨鲁从哪里来?从南京来 ,从南州来。来落脚哪一点?落脚在格罗格桑。格罗格桑原来是一座黑洋大箐 ,那时根本没有今天的贵阳城。古博杨鲁是部落首领 ,又是一位超凡的能人。因而他的部落丰衣足食兴旺发达。另个部落的首领都务看见了 ,表面上不动声色 ,暗地里却起了吞并格罗格桑的野心。7天后 ,都务带领他的部族攻打格罗格桑来了。古博杨鲁吹起牛角号 ,召集族人应战 ,但是寡不敌众 ,眼看就要失守。这时 ,他想起他的一件宝物。…  相似文献   

14.
自从王鸿寿(艺名三麻子)在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生”行之中,独创了以演关羽戏的“红生”这一行当后.他独树一帜地被人誉为“老活关公”(他的两位高足都是“活关公”),老京剧观众则称他为“老三麻子”(他有一门徒艺名小三麻子),他的两位高足一是李吉来(即小三麻子),另一位则是林树森,他们在“红生”这一行当中,又创造了“睁眼关羽”和“闭眼关羽”两大流派.三四十年代在京剧界,演“闭眼关公”的少,演“睁眼关公”的多.何谓“睁眼”与“闭眼”呢?那就是以演关羽的演  相似文献   

15.
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马光星副主席送给我一本他和赵清阳、徐秀福二位先生合著的《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一书。书内介绍了他的故乡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在农历七月至九月“纳顿会”上表演的五个傩戏。其中的压轴戏《杀虎将》,使我想起了中国戏剧史上所介绍的两千多年前的“角抵戏”《东海黄公》。这是因为“角抵戏”被戏剧界认为是中国戏剧之源。而民和县三川土族的《杀虎将》近似“角抵戏”,所以笔者将本文题目叫做“戏剧艺术”的活化石——土族傩戏《杀虎将》。”先说啥叫“角抵”。司马迁著的《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二…  相似文献   

16.
黄肃秋先生在给《醒世姻缘传》中“陈门柳”一语作注时,认为此语本于《诗经一陈风一东门之杨》。但是,本认为,此语与《诗经一陈风一东门之杨》毫不相干,而是本于晚明戏曲家汪廷讷的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戏典《狮吼记》,指的是剧中的悍妇一陈造的妻子一柳氏,从而对《醒世姻缘传》中的“陈门柳”一词作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胡雪桦是第一位在国外拍戏的中国导演。1990年夏天,他在纽约排舞台剧《傅聪和傅雷》,认识了王国兆带着来看戏的李安,两人从此成为朋友。当时,李安刚刚完成《推手》。拍片子就跟写文章一样,文如其人。你无法在李安身上找到所谓的“性格”,他的性格,是一种没有“性格”的性格。他身上体现的就是东方文化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的黄梅县,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最近,这个县的黄梅戏剧团把“原产”的黄梅戏带到了北京,唱做俱佳,其中传统戏《故老四与张二女》,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备受观众欢迎。当年,毛泽东主席曾看过有关放老四与张二女的折子戏,陪同毛主席的梅白同志记下了他的回忆,现刊发如下──编者)毛泽东同志喜欢京剧,也喜欢地方戏和民歌,到武汉,总要看看汉剧,楚戏,听听湖北民歌。1958年在东湖客舍,他问我:“黄梅戏怎么到安徽去了?”我说:“是大水冲去的。黄梅县地处在长江、龙感湖之间,每次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附近…  相似文献   

19.
“演黄世仁的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想到更多的是他的这个角色,竟不知这位反派在生活中还是一位慈父,也是一位好公公。帮儿子打下扎实的表演功底,培养儿子的戏德;生活中还教导儿子要有夫德,赐“钢鞭”给儿媳妇监督。无论是演员,还是父亲,抑或其他角色,陈老都演绎得完美无删,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相似文献   

20.
黄梅县在咸丰至同治年间,出了一位采茶戏名优“帅不论”。时隔56年,又出了一位“桂不论”。他就是近代黄梅采茶戏的著名老艺人桂三元,浑名桂瘪嘴。他是黄梅县溜港镇桂坝村人,生于民国3年(191年),出身贫寒,父亲是个佃农,音唱采茶戏,能唱道情。因家里无田可种,于民国23年(1934年)请名五许连喜结桂三元教戏。他严守父训,尊师重艺,在学戏期间认真、刻苦。许连喜在他家传艺时常到深夜,家里无钱买肉招待师傅,他只好到湖塘里捕鱼、钓甲、捉鳝为师傅加餐。桂三元少时营养不良,身材矮瘦,嘴稍瘪凹。但眉清目秀,身体匀称;天资聪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