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访问65位华人移民的基础上,分析了华人移民欧洲的拉力因素、华人移民的性质、华人移民的族群经济以及华人社团在协调华人移民内部力量和促进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后期澳大利亚华人参政形式发生了结构性转变,由原来的相对散漫而少有华人参政,转变成为华人主动集会结社投身政治.本文认为,这种转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由华人社群与澳洲主流社会的变化互相激荡而产生的.本文利用公民社会理论来建构一个看待移民社会政治参与的参考架构,用海外华人的视角来审视澳洲华人发展史,讨论九十年代后期澳洲极端派反移民势力的兴起,以及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笔者认为,澳洲华人社会这个转变提供了一个华人参政的良好典范,即以少数族裔身份在公民社会中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改变主流社会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移民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进行着,其原因主要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量移居发达国家。源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是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华人新移民的人数至少在240万以上,其中源自大陆的新移民近70万人,他们当中约有60万人移居美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和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分别介绍了国际移民的规模、流向和主要的来源地及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际移民的发展特点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国际移民在中国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中国并非移民输出大国,"中国移民威胁论"等都是没有依据的渲染和猜测。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移民领域的国际合作,将与各国及国际组织一起努力,共同促进世界范围内的正常人口流动,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正21世纪以来,华侨华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国际移民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并正在国内、国外融入很多学科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活动之中。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王苍柏博士2020年12月份以英文出版的新作《离散华人的博物馆表达:移民历史与祖籍国的文化遗产》,就是华侨华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新作,是对学科发展的有力推动。[1]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1 2月 1 9日 ,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邀请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龙登高博士发表题为“美国华人经济 :在边缘与前沿的成长”的演讲 ,分析和报告美国华侨华人经济活动的现状、特色、趋势以及美国华侨华人的移民动向和人口概况。龙博士指出 ,与东南亚华人在当地主流经济中长袖善舞迥然相异 ,美国华侨华人通常是在主流经济之外或其缝隙之间生存与成长。以唐人街经济为代表的边缘经济形态在美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而 1 980年代以来华人又在以硅谷为代表的美国新经济中迅速成长 ,形成富有活力的前沿经济形态。作为…  相似文献   

7.
国际移民研究热点与华侨华人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当今国际学术界国际移民研究的热点进行了评介,剖析重要概念,展望发展趋势,认为国际移民是全球化的一个系统性因素,唯有将国际移民置于全球化的大系统之内,方能准确认识其社会影响,正确评价其未来走向。同时结合国内华侨华人研究现状,对华侨华人研究总体水平进行了回顾,并就一些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英国牛津华人社区为研究个案,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支持理论及其在空巢老人研究中的应用、牛津华人移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论文调研了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在社会融入中的问题,介绍了牛津华人中心的运作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调研结果显示,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社会支持问题愈益引起各国关注,但与当地主流和华人社会存在"双重距离"的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却一直属于被忽视的群体。华人移民空巢老人在生活起居、精神慰藉、经济条件、医疗服务、信息获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需社会支持。牛津华人中心基于华人社会需求和历史发展机遇而诞生,并逐步构建了以其为核心平台的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展开、多方式实施的社会支持体系,聚集各类资源,调节服务供给,推动了华人移民老人社会支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华人宗教信仰的基本构成及其变动的原因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在新加坡的历史可追溯至新加坡开埠前,即英人莱佛士1819年登陆之前。据史料记载,早于那时已有来自中国福建、广东的沿海居民到那里居住开发。当时并未形成华人社会,不过不能说没有华人宗教信仰。因为华人移民在异国他乡的生存发展中,在精神上、文化上与故国故土之间最持久、经常、稳固的联系纽带就是宗教信仰。可以说,华人宗教信仰在新加坡的历史与华人移民的历史同样久远。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华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华人宗教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为新加坡多元宗教的主流;①华人宗教信仰的内涵、构成形式也…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华侨华人的人口统计特征、华侨华人社会内部的差异性与认同的多元性、与祖籍国联系的密切以及在居住国地位的提高四个方面,分析解读了21世纪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就后疫情时代加强华侨华人研究提出几点思考。论文认为,应该客观理性认识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严格界定和区分“华侨”与“华人”的概念,并且审慎思考“华侨华人”与“华人散居者”这一术语在英文语境中的接轨;应该从国际移民视角审视和看待中国的海外移民和侨务工作,消除偏见误解,为中国移民正名,为中国侨务工作正名。  相似文献   

11.
论文参考有关跨国主义的理论文献和实证研究,分析了移民个人、移民社会以及民族国家在国际移民进程和跨国活动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考察了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华人新移民及其社团组织与祖籍国之间互动模式的变化。结果显示,由于国际移民的迁移历史以及移居国(地)结构的多重差异,导致了海外华人社会在人口构成和族裔社区建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社团、祖籍国和移居国实际上并不是单方面地影响着海外华人的跨国活动及其与祖籍国的互动关系,他们的互动关系还受到国家关系和地缘政治等宏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国际移民参与跨国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更广阔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以便提高个人和族群在移居国的社会地位,但其结果因移居国社会的结构因素影响而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论文在对二次大战前后奥地利华人历史和经济活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重点对20世纪80年以来奥地利华人的社群分布和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多种华人移民潮和流向相互交错之下,奥地利的华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社群,无论在移民来源地或是社会经济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性。源于这种多元性,华人社会内部出现了阶层划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东西方冷战结束这两种因素,使奥地利的华人移民景观发生变化。"中国移民新秩序"格局的形成,对中国人的全球性移民造成深远的影响,延及奥地利。冷战后东西方集团取消政治边界,使奥地利成为中国移民在流向西欧﹑东欧或是南欧的旅途中最受欢迎的过道。奥地利因此从非侨乡新移民的临时落脚地转变成中国移民的安身落户之所。  相似文献   

13.
自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华裔新西兰人被视为不被法律承认的异乡人;而从1987年开始,华裔新西兰人被视为主要的中产阶级移民群体而受到欢迎,并被寄予建立国际联系和裨益经济的厚望。在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如社会经济实力、籍贯、教育程度、移民动机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最主要的是,他们与新西兰非华裔主流群体的融合程度不同。然而,不论是早期卑微的定居者还是近年来的高素质“空中飞人”,华裔新西兰人的定位没有改变,只要他们是华人的后代,而且“看起来是华人”,他们就永远不可能被当作“真正的新西兰人”。“华人性”总是被刻画成和“新西兰价值”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4.
正香港饶宗颐教授说:"侨批可以看出哪个时候潮人在那些国家及其活动,还可以从潮人活动看哪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1]海外华人移民史是一部血和泪的历史。他们或因战乱,集体前奔,或因天灾人祸,为求温饱而逃去。侨批档案,作为国际移民的民间文献,记录了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国际移民向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迁移的历史,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见证并促进了华人与  相似文献   

15.
华人移民的数量变化是国际移民学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国际关系学和民族学应当关注的问题。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涉及中国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各种因素。中日两国的人口变迁、社会变迁以及中日民族关系的变迁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日本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因素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别。  相似文献   

16.
各学科对国际移民的界定不尽相同。国际移民组织对国际移民的界定是:(1)迁移的目的是定居而非暂居;(2)必须在外国居住一年以上。根据该界定,留学人员、外交人员和公务人员不是国际移民,但如果留学人员完成学业后,就地工作、居住一年以上,即为国际移民。本文沿用这一界定。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国际移民是比华侨、华人更宽泛的概念,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留学移民、亲属移民、技术移民与投资移民、非正常渠道移民(过去一般称为“非法移民”)。第二、三种移民中也有一部分是留学移民,即他们曾经是留学生,后来定居国外。  相似文献   

17.
详细评介了国际移民的学术定义;归纳其六大基本类别,指出不同类型的迁移可能相互转化;阐述了当代国际移民发展趋势,并将华侨华人研究置于国际移民的大背景下进行剖析;对由于缺乏对当代“国际移民”相关定义的基本了解而出现的明显错误给予了指正。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当前国际移民的新趋势和国际社会对移民问题态度的变化以及国际学术前沿值得注意的新动向。国际移民在总体规模、流向、流量和存量上都有新的重大变化。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对移民问题日益重视。研究的视角从移民输入国逐渐转向移民输出国;研究的内容从国际移民的消极面转向积极面。对国内的华侨华人研究提出两点建议:加强跨国主义移民理论的研究;重视翻译出版留学人员优秀著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北美华人移民来源地、移民数量、唐人街形态变化,特别是唐人街之间的城际长途巴士的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北美华人经济的新动向,并从经济学角度进行阐释。认为近二十年来,新移民的持续增长为北美华人社会注入源头活水;唐人街的发展瓶颈被突破,出现了新的族群经济形态,如复合商城华埠(Mall Chinatown)等在各地涌现;华人利用族群特色寻求经营创新,华人大巴在短短十余年间开创了新的城际交通服务体系,改变了原有的行业格局,进而从边缘走向主流并影响主流。此外,北美华人科技产业利用大洋两岸各自的比较优势在跨国经营中逐渐兴起。新移民与中国因素、族群特色与经营创新,成为北美华人经济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20.
与移民东南亚等地的华侨相比,非洲华侨的历史要晚得多。虽然在16世纪末即有华人来到南非,但真正形成华人移民社区则是在清末。本文将叙述清朝末年华侨在非洲各地的创业过程及他们的社区生活,并力图在综合的基础上分析早期华人社区活动的特点。一非洲华侨的自由移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