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双 《旅游纵览》2015,(3):201-202
发展县域特色旅游产业是实现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县域特色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必须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湖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在向县域特色旅游产业转化过程中应根据各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注重文化资源的整合,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特色以培育特色旅游品牌价值,并融合当代精神与价值需求进行再创造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县域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真正推动湖南县域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贵州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在分析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潜能的基础上,根据贵州自然风光和民族化两大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价值,以唯一性、最优化为原则,重新思考贵州旅游宣传的形象定位。提出以喀斯特风光为依托、以夜郎化为纽带,实现资源重组和结构创新,打造名牌龙头产业,探寻贵州旅游发展战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湖南旅游线路设计与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万华 《人文地理》1997,12(1):70-73
本文对开发湖南旅游线路的基础与条件、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湖南旅游线设计方案,对所设计的四条线路的品牌定位与市场定位进行了研究,对开发措施及营销策略作了探讨。开发出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热线,对于促进湖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快速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雨婧 《旅游纵览》2022,(2):166-169
本文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37个县域为研究对象,从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旅游城镇3个方面,探讨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以此加快当地的旅游城镇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南是一个旅游产业大省,也是我国旅游资源丰度和品位都较高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为湖南旅游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带来了湖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将从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湖南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湖南最大的海外客源市场,在湖南旅游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在韩国游客中的知名度不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探析如何开发湖南红色旅游韩国客源市场。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的新兴元素,指的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根据地、纪念堂、伟人故居等旅游资源。湖南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曾经培育出毛泽东、刘少奇、贺龙等优秀历史人物,给我们留下了芷江受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湖南旅游资源丰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使得湖南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湖湘文化传播的新的载体,因此文化旅游将是湖南旅游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将对湖南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旅游服务业日益发展,对旅游服务创新的要求日益提高。三亚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城市,属于热带滨海城市。为打造滨海城市的旅游精品,本文以三亚市民游客中心为例,从旅游服务的概念出发,围绕服务创新的组织创新、重组创新、特色创新和途径创新4个类型,分析其在旅游服务创新上的特点及问题,以此研究在旅游精品城市建设中,三亚市在旅游服务创新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长沙市主要的"创新文化"旅游资源,指出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是城市名片设计、旅游业内涵发展及城市软实力提升的需要。提出了长沙市"创新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创新文化"旅游是指挖掘旅游资源中的"创新文化"元素,整合后进行开发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以创新为主题的一种旅游方式。长沙市拥有丰富的"创新文化"旅游资源,非常适合进行"创新文化"旅游开发。一、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的意义(一)长沙市发展"创新文化"旅游是城市名片设计的需要如果把"选秀之都"、"娱乐之都"做为长沙市城市名片设计中的主要形象定位,会使得长沙市的形象显得肤浅而浮躁。城市名片设计中,应该有文化内涵,有特色。长沙市名片  相似文献   

10.
王子辉 《旅游纵览》2022,(24):101-104
近年来,具有近距离、短行程、高频率、慢休闲、高品质特征的“微旅游”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中,“微旅游”市场迅速兴起。与传统旅游、度假模式不同,“微旅游”以本地、近郊和周边为主要游览区域,激发了城市内旅游资源的再次开发,对城市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研究、拓展旅游方式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基于旅游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深度调查河南省郑州市“微旅游”资源基础,结合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结果,提炼出郑州城市“微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影响郑州城市“微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包括郑州城市配套交通不够完善、城市居民对“微旅游”资源同质化严重、“微旅游”宣传方式较为局限以及郑州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并提出资源开发优化策略,旨在对郑州现有城市“微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为形成符合当下新要求的郑州旅游发展提供新思路,促成郑州市“微旅游”系统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使先辈的革命精神代代传承,还能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依托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分析达州市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深入挖掘其多元价值,明确该市红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的现实问题,之后提出二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期实现红色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共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许沁乔 《旅游纵览》2022,(7):127-129,133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非遗文化旅游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资源活化为切入点是促进非遗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江苏省无锡市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旅游资源,文章在介绍无锡非遗旅游资源概况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游客非遗旅游的体验、创新宣传方式等手段,实现无锡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活化利用.  相似文献   

13.
饮食类地理标志资源能够传递一个地方的文化、地貌特征、风土人情等信息,其对旅游者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进行饮食类地理标志资源的旅游开发,能够提高当地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本文以湖南省饮食类地理标志资源的旅游开发为研究内容,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从政策支持、湖南饮食类地理标志资源、客源基础、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从“食”“宿”“游娱”“购”、营销等环节提出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灵杰 《旅游纵览》2022,(22):164-166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研究发现浙江省健康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健康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产品融合度较低、知名度较低、缺乏综合性人才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重点刺激省内中短途健康旅游发展,整合旅游资源、促进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大力引进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等策略,以期促进浙江健康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的乡村中如火如荼地开展。把当地的红色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中,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乡村地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红色资源,既可以向人们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又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本文针对广西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从红色文化挖掘、人才队伍组建、旅游产品开发、宣传方式创新四方面提出广西乡村红色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王灵恩  成升魁  钟林生 《人文地理》2012,27(2):134-139,31
自驾车旅游的开发对旅游资源具有特殊要求,传统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应用到自驾车旅游开发中表现出局限性。基于自驾车旅游开发的视角,综合考虑旅游资源吸引力、资源环境条件、配套设施状况、客源市场与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尝试建立了新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专家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各因子权重。最后以伊春市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伊春市22个典型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自驾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与分析。通过创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文章期望为自驾车旅游开发提供指导,并为其它专项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庆雷  赵红梅 《人文地理》2012,27(3):125-130
在某种意义上,旅游资源反映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精神联系,它在类型与范畴、功能与价值、结构与联系三个方面具有可拓展的特征。若欲深入把握这一特征,首先应具备发现的眼光,其次方可论及对属性列举、共轭分析、物元变换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惟其如此,才能使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旅游项目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别开生面,进而对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地差异化发展、旅游产品创新有所裨益。就认识论而言,旅游资源之可拓性的实践"先行",既表明创意无限性对资源有限性的积极弥补,亦暗示对拓展有限性与覆盖性的忽视。  相似文献   

18.
崆峒山道教文化综合体是针对崆峒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深度开发提出的一种经营模式,以道教文化内涵为核心,基于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将旅游休闲作为主导,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文章重点阐述了这种新模式的策划构想,力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且能够结合现实分析现状,以发展的眼光利用崆峒山风景名胜区的优势资源,策划出文化旅游的体验模式,提倡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文化精神与旅游业的塑造融合,以扩大崆峒山道教名山的知名度和旅游业界影响力为目的,力求策划构想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9.
蒙晋陕豫交界地带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正方 《人文地理》2004,19(2):60-63,29
本文从蒙晋陕豫交界地带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开发环境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旅游开发对实现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交界地带内部各区域板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揭示了本地带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所在。最后,在上述研究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旅游合作机制的命题,并从一体化角度探索推进交界地带旅游开发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吴戈 《旅游纵览》2015,(1):167-168,17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利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持续的吸引力。本文以陆水湖风景区为例,分析了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的意义,从几个方面揭示水利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并提出了水利旅游资源文化挖掘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