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前期文献中颇为常见的“陕西五路西蜀四川”称谓,系元人整合前代对陕西、四川两地的习称而成。“陕西五路”与“西蜀四川”具有文字对仗关系,其中的“四川”应理解为四路。曾被前辈学者视为误称的“秦蜀五路四川”实则是“陕西五路西蜀四川”乃至“秦蜀九路”的另一种表述。这一称谓的产生,与元初陕西四川同属一个军政大区有关,使用时段也与这一大区的存续时间大致同步。这一称谓在元初全真道职官系统中也曾出现,时间较地方行政层面稍迟。  相似文献   

2.
马晓亮 《考古》2012,(1):82-90
东汉时期前后,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一些地区流行崖墓这一独特的墓葬形式,本文仍沿用"四川崖墓"这一传统概念统称分布于四川、重庆及相邻地区的崖墓[1]。与同时期的砖石墓相比,四川崖墓的形制更加复杂多样。目前,学术界对四川崖墓的形制演变还缺乏足够认识[2],对四川崖墓的分区研究也尚  相似文献   

3.
味明 《巴蜀史志》2000,(2):44-46
四川第一次有准确人口统计数字的是西汉之始二年(公元2年),约为351万人,东汉增至469万人。三国是第一个跌宕点,蜀汉人口仅94万人。西晋末年,四川人口再跌为29万(但没有统计入川僚人数)。唐朝蜀中经济繁荣,人口增至585万。宋代四川人口持续发展,首次突破1000万大关。宋末元初,四川人口跌为60万,这是第一次浩劫。明代四川人口缓慢增长,达到310万。明末清初,四川人口濒于灭绝,只剩下8万(1661年统计),这是四川人口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4.
四川旧志资源概况 四川志书编纂历史源远流长,自东晋即有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州市)人常璩所撰《华阳国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志”为书名的史地典籍,也是现今尚能完整保存下来的记载四川及其周围地域形势等最早的一部书。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这伟大的时代,四川的史学工作者,对四川历史的研究空前活跃,硕果累累,一大批研究四川历史的学术论文和有关四川通史、断代史、专史性质的学术著作相继问世。198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四川大学胡昭曦教授编著的《四川古史考察札记》(下简称《札记》),又为四川历史研究增添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刘正刚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在明末清初因屡遭战乱之洗劫,造成其人口极度下降,社会经济严重瘫痪。“蜀省荐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①。这是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全面巡视四川各地后发出的哀叹...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四川在全国舆论中处在较为边缘的位置 ,被时人视为国中之“异乡”。外省人士对四川了解不多 ,已有的认知也多为负面的。这一形象既与四川混乱的政局及相对闭塞的文化环境有关 ,也包含了想像的成分。旅居外省的四川人一方面致力于改善四川的政治、社会面貌 ,另一方面又努力消除外省人对四川的负面印象。本文考察“国中异乡”现象形成的原因及旅外川人围绕此问题发表的言论 ,希望在重构这方面社会心态的基础上 ,从“地方史”的角度探索 2 0世纪上半期中国“国家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刘湘是个传奇人物,发生在他身上的传奇故事很多,他甚至一度计划在四川筹建"空军"。当时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四川一带军阀连年混战。刘湘虽然独霸川东,坐镇重庆,但是就整个四川来说,刘湘并不是一家独大。因为四川一带还有刘文辉、邓锡侯等人的队伍。这对于有着雄心壮志的刘湘来说,可真是如芒在背。  相似文献   

9.
1950年.四川省第一次向外省大规模调粮。四川再次大量外调粮食是1959年、1960年及1961年。这三年恰恰又是四川因“大跃进”而发生严重困难的三年,此时发生了饿死人的现象.所以调粮问题成为四川人民议论的焦点之一。四川的调粮是“大跃进”全局性错误中的一个局部性错误.不能离开全局来单独强调这个局部。  相似文献   

10.
钟禄元先生被公认是四川客家研究的先行者。学术界一直认为,钟禄元先。生1943年发表的《东山客家风俗一瞥》是第一篇关于四川客家研究的论文。近来研究发现,学术界的这一观点是失于考证的。其实.最先研究四川客家的论文应是钟禄元1941年在《文史教学》上发表的《蜀北客族风光》。《蜀北客族风光》应是四川客家研究的开山之作。今天该文在四川客家研究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