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是方志应用理论实践和研究的永恒主题,文章所论方志服务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学术研究、改革发展的六大功能,是对传统方志功能新内涵的拓展与探索,期冀成为21世纪方志界同仁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化信息手段已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方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同时,也对方志编辑者提出了知识更新的要求。事实证明,把计算机引入方志领域,使之成为方志编辑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3.
传统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是方志应用理论实践和研究的永恒主题。本文所论方志服务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学术研究、改革发展的六大功能.是对传统方志功能新内涵的拓展与探索。希冀成为21世纪方志界同仁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论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方志的"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是方志应用理论实践和研究的永恒主题,文章所论方志服务政治、经济、文化、教化、学术研究、改革发展的六大功能,是对传统方志功能新内涵的拓展与探索,期冀成为21世纪方志界同仁的不懈追求和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始后,方志编纂和方志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方志性质的研究,从方志是姓"史"还是姓"地"这  相似文献   

6.
<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方志资料的保存逐渐成为方志事业的一项重要工程。为了收藏和开发利用方志文献,全国地方志系统开始动议建设方志馆,方志馆建设逐渐被方志界所重视。新方志编修40多年来,方志馆建设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三个历史过程中方志馆功能和作用不断变化和充实。一、方志馆初期功用为资料室20世纪80年代,全国开始大规模地开展首轮新方志编修,为了完成修志任务,搞好地方志工作和方志理论研究,各地区方志办都设立了方志专业图书资料室,  相似文献   

7.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方志学研究大家,一生致力于方志编纂和方志学研究,方志批评是其重点着力的研究方向,造诣颇深,成就卓著。傅振伦善于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方志批评,并有诸多关于方志批评的标准。傅振伦方志批评的特点体现为敢于批评名家名志、提倡经世致用、勇于自我批评。傅振伦作为方志批评大家,对中国现代方志批评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史念海不仅是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新方志编纂事业和新方志学理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史念海在1949年之后开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利用方志文献,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新方志编纂及相关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史念海对方志的起源和发展、史志关系、方志的性质、新方志的编纂方法、历史地理学与方志学的关系、新方志学的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新看法、新建议,从而为丰富和发展新方志学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21世纪,方志事业怎样谋求新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是方志事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方志事业的根本走向。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志工作需要以大方志的思路来规划设计和谋求新的发展,努力把地方  相似文献   

10.
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对明代方志的著录与评价;二是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的研究。明清时期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主要体现在目录学分类与著录上。主要有官方和私家两方面,其中私家书目类型分为导读、版本、登记考证3类。20世纪以来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式概述,从旅游文化的角度考察明代佛教方志,探讨明代佛教方志的编纂、传播及其史料价值。海外学者对明代佛教方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方志期刊是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专业理论学术性刊物,是随着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的开展应运而生.30年来,方志期刊为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方志期刊的发展面临重重困境,其中质量问题及体制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研究方志期刊的发展对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狭义的方志文化研究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用文化、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来研究方志与方志工作。这种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进展缓慢;2006年之后,在中指组领导及论坛、年会、《中国地方志》等平台的引导下,逐渐兴盛起来。30多年的方志文化研究,揭示了方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论证了方志文化的地位、作用,总结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特征和精神,探索了传统方志文化的继承和新时期方志文化的建设问题,初步构建了方志文化理论体系。这些研究对新时期开展方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志文化理念使方志工作的文化属性更明确,指出了新时期方志工作的用武之地,为新时期方志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机关刊物 ,它伴随我国新方志事业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创刊至新世纪元年 ,已经度过 2 0周年。这 2 0年 ,正好是我国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机关刊物和新方志事业发展的窗口 ,它反映了我国新方志事业的辉煌历程 ,也记录了我国新方志事业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方志性质的讨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对方志性质的界定由传统方志学的属性认识发展到定义概括,虽由《地方志工作条例》作出结论但仍持续进行学术性研讨。参与研究的人员,早先主要是学者,之后逐渐以修志专家为主。方志性质的研究推动了方志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资料是方志的生命,求实是方志的风骨。中华方志之所以流传千古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方志全景式地记述了某时某地的“现实”。相对于部分媒体的浮燥,方志始终是淡泊的、厚重的,方志关注的永远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的永远是广泛的、准确的、基础的地情资料,因而具有独特持久的生命力。即使在信息过度密集的21世纪,方志依然能够凭借这一特性继续生存并得到发展,继续发挥其资政、存史、育人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志》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指导全国修志工作的机关刊物,它伴随我国新方志事业的发展而诞生和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创刊至新世纪元年,已经度过20周年.这20年,正好是我国新方志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作为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机关刊物和新方志事业发展的窗口,它反映了我国新方志事业的辉煌历程,也记录了我国新方志事业前进的足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及部分数字化企业等,相继开展方志数字化实践与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方志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单位各自为政,存在重复建设等诸多问题。应加强对全国方志数字化的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树立大数据思维、建立安全屏障维护著作权人权益,使全国方志数字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方志学者,其早年所著《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中国现代方志学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傅振伦热衷于为全国各地编修的新志撰写序跋。傅振伦一生撰写了百余篇方志序跋,他所写的方志序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具特色。方志序跋是傅振伦阐发其方志思想的重要形式。探讨和研究这些方志序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傅振伦的方志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李亚雄 《江苏地方志》2023,(1):86-89+66
<正>一、方志馆建设的现实与江苏省史志馆联盟的构想进入21世纪,全国方志馆事业发展迅速。方志馆发展早期,其性质是专业的志书编纂机构,后与丰富的志书文献资料收藏相结合,成为志书文献编纂兼收藏、利用和研究中心。随着方志文化的弘扬光大,方志馆开始增加以修志历史和方志文化为内容的展示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扈晓冰 《中国地方志》2022,(5):4-11+124
朱士嘉是我国当代著名方志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朱士嘉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批判传统方志学的基础上,就方志性质、新方志编纂、旧方志整理的相关问题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为当时新方志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地方志是全面记载一定行政区划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历史和现状的综合著述,编纂新方志和整理旧方志都要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出发点。朱士嘉研究方志学的经验对当前新方志学的进一步发展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