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读易劳逸著《流产的革命》(The AbortiVe Revolution)一书,发现作者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作者从政治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国民党当政时期的政治行为模式,得出结论说:正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及未能得到根本改造,使国民党很快蜕变,日趋腐败,不能承担完成中国现代化改造的任务,从而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因此,国民党的失败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有一种深层的政治文化传统在起作用;国民党未能克服这种传统的影响,相反却很快向它投降,结果使这个曾经是一支革命力量的政党迅速腐败,最终导致它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1953年,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的土地改革进入第三阶段"耕者有其田",规划土地银行从这一年开始以土地实务债券及公营公司股票发给地主们,作为被征收土地的补偿。对国民党而言,土地改革并非新口号,整个概念和实践手段在大陆时期便很清楚,也曾试着做过,但最终失败,这是国民党政治失败乃至最后军事上几乎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很清楚这个情况,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失败的经济原因目前学界众说纷纭,纵观"经济崩溃说"、"民心说"、"综合说"等观点,其话语分析、内涵和外延、逻辑结构有必要进一步界定和明晰。而且,如果从长时段的政治传统视域下看这些观点所关注的土地问题、经济劫收、经济危机、官僚资本、军费开支等方面,国民党失败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延续了传统中国"王权支配社会"模式,腐败、垄断、专制只不过是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香港有“东方卡萨布兰卡”之称,是远东最大的情报中心。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全面失败之后,大批原国民党情报系统骨干撤退至香港。于是,香港也就成为台湾方面对抗大陆的情报前哨站。从1949年至今,台湾方面就未曾停止过对香港的渗透。这六十多年的谍影重重,隐藏着说不尽的内.  相似文献   

5.
抗战胜利,蒋介石威望提升 杨天石:很荣幸能够和著名的口述史专家、民间思想研究专家丁东先生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国民党为什么丢掉了大陆?1950年代开始美国历史学家就很热烈地讨论这个题目。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大的题目.我今天只能够从一个方面,也就是从国民党方面来分析为什么国民党丢掉了大陆。  相似文献   

6.
在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的22年间,派系斗争始终伴随着国民党的政治运作过程。派系政治被称为国民党政权的一个重要的特色。近年来,对于国民党派系斗争问题的研究,人们注意较多的,往往是派系纷争对国民党统治所造成的弱化效应;而很少有人注意到,国民党派系斗争对大革命失败后,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于大陆失败前后在美国所进行的游说活动 ,顾维钧是主要渠道之一。他参与了雇用古德温和佩奇 ,对美国政界和媒体进行游说 ,以及资助《远东通讯》为国民党做宣传等活动。顾维钧参与的这些游说活动表明 :1948—195 0年是国民党以金钱推动游说活动的高峰时期 ;在进行游说活动时 ,国民党既使用合法手段 ,也使用非法手段 ;国民党十分注重对媒体的游说 ;这些游说活动极大地卷入了美国国内政治  相似文献   

8.
1949年的西南战役是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大决战,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对西南战役高度重视,从台北飞赴重庆,亲自主持军政要务。关于蒋介石为何以身犯险,本文从个人权力的角逐、国际局势的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蒋介石在川渝前后共26天,不仅亲自主持军政事务,运筹帷幄,甚至还直接指挥作战,力图扭转危局。但事与愿违,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战以惨败告终。近百万国民党军队或起义,或投诚,或被解放军歼灭,蒋介石本人被迫飞离成都。成都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挣扎彻底失败。导致蒋介石在大陆最后之军事经略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军事战略方面的失误,又有思想信仰丧失导致士气低落的成分,还有其内部派系矛盾导致的严重内耗,失去民心导致的断绝后援等均不可忽视;而中共与之相反,高下尽现,至此已占优胜之势。  相似文献   

9.
李玉贞 《百年潮》2012,(7):78-80
正中国国民党从1919年开始与共产国际发生的联系,持续了8年,到1927年结束了其第一阶段。总结这8年国民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出以下几点:第一,孙中山带领国民党实行"联俄、容共"的政策,从组织建设,军事建设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等方面壮大了国民党,该党人数发展到号称100万。同样由于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也得到壮大,受到锻炼,党员从50余人发展到近6万名。应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中国政治风云中,国、共、美、苏四方之间围绕东北问题的纵横捭阖与矛盾冲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以至决定了战后中国历史的走向与结局。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从根本上说是由其坚持独裁专制统治,反对民主进步潮流的本质所决定的,但就其军事和政治战略而言其决策失误加速了国民党在东北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新路》杂志是大革命失败后,第一份批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论性刊物。以此为中心的民主知识分子对国民党政权展开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抨击,但认真分析其对国民党现实政治的批判,可以发现其对国民党的政治态度并不仅是批判那么简单,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双重要求,现实追求和理想政治的矛盾冲突使他们对国民党的政治态度呈现既维护又批判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在这场国共双方规模空前的军事较量中,国民党军遭到了彻底的失败,其精锐主力丧失殆尽,国民党统治集团也陷人土崩瓦解的状态。虽然国民党政府政治上的反动性决定了其必然覆灭的命运,但国民党军内部矛盾重重,内讧和倾轧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参战部队的战斗力,也是导致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失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孔祥宇 《百年潮》2013,(2):57-61
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垮台,除了革命势力的打击外,也与其国内外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主要以国统区报纸上海《新民晚报》上的漫画为媒介,来分析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肆意挑起内战,违背国民意愿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除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这一主观原因外,是否还有别的因素?笔者认为,国民党实行新的“剿”共方针,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忌讳这样一个事实,即国民党从第四次“围剿”开始,采取了一套全新的方针,这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由于种种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和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心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穿越60载历史风雨,实现握手以来,国共两党的交流与对话热络起来。国民党,这个对中国大陆地区民众既熟悉又陌生的话语,又回到了人们中间。所谓既熟悉又陌生,是说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了解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往事;但现在的大陆民众,却几乎都不大知道国民党去台后的情状。而要叙述国民党在台湾的历史变迁,就不能不讲到蒋经国与国民党的民主化转型这个重大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17.
唐为首 《文史博览》2005,(10):45-47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加强两岸人民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台湾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加强两岸同胞往来,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国家统一,在岛内和海外产生了空前热烈的反响,对国民党僵化的大陆政策形成强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短短几年,国民党就丢掉了中国大陆。美国正处于麦卡锡主义的阴影中。早就预感到这一点的费正清等汉学家受到传讯和压制,麦卡锡主义者认为他们影响了美国的中国政策,导致美国"失去了中国"。美国汉学家易劳逸(Lloyd Eastman)的中华民国研究改变了这种观念。《毁灭的种子》一针见血地指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在于其政权与社会的脱节,无法反映民众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后,秘密社会势力已渗透到社会各界,作为一种社会的边缘势力,秘密社会在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力争融入主流社会。1945—1947年秘密社会的组党风潮就是它们力图政党化、合法化的具体例证。一些有秘密社会背景或以秘密社会成员为主体的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国民党当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还是国民党一手包办、人为制造的。它们极力鼓吹"军队国家化",闭口不谈"政治民主化",实际上是站在国民党一边反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它们企图从内部混入革命阵营,捞取政治稻草,达到最终破坏人民革命的目的。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中国大陆上的彻底覆灭,它们也最终成了国民党的政治殉葬品。这些政党虽然混迹于第三方面,但并不代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与真正奉行中间路线的民主党派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