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图腾,在龙凤身上集聚着中华文化的精神。龙腾凤翥,演化出中华文化的大千世界。在这个东方国度里,龙凤的传统,不仅和地理密不可分,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于斯为盛,惟楚有才”。今日的湖南大地,也有一龙一凤完美结合,不但是中国人文地理中龙凤文化的一个代表,也在演绎着珍视自然精华、发扬传统文化、增进社会发展的新传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上,论述了敦煌龙凤图像的来源,它们在其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所蕴含的王权与教极斗争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龙的历史文化学阐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起源于图腾 ,最初是人们对图腾的称谓 ;在龙的概念之下 ,是许许多多不同的动物形象 ,它们是不同集团的图腾物 ;龙是一种人文动物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变化 ,龙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首都博物馆的金银器藏品中有数量众多的明代遗物,它们大部分出土于明代墓葬中,有些器物上镌刻了"龙凤"图案,但这些器物的主人,就其身份而言是不可以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的。事实上这些金银器物上的"龙凤"与帝后使用的龙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们是明代宫廷等级规制下的产物。明代宫廷的等级规制《大明会典》的冠服制度最能体现等级尊卑,它规范了从皇帝到平民的服饰,细化到形制、材料、颜色、纹样及穿戴规格、使用场所诸多方面,即使在以皇帝为中心的最高统治集团内,也按各自的等级地位有尊卑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长沙汉墓随葬品不同"动物"形象所蕴含的不同的人文观念,借用美术考古学家的"器物观念"概念,分析不同"动物"形象背后隐含的古人精神世界。笔者将"动物"形象分为现实动物形象、神话"动物"形象和"动物"组合形象三类,分析其所依次表现出的"事死如事生"的世俗观念、以龙凤为主的神话观念和"天地相协"的理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周能 《南方文物》2000,(2):21-26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原始社会开始,一直流传至今而没有中断。它既是“帝德”、“天威”的象征,也是人民心目中的吉祥物。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期,"意大利建国三杰"通过传教士的工作进入中国知识界,中国的各个群体基于各自的立场和目的对"三杰"的形象做出了不同的诠释。20世纪初,梁启超对《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的译著,使"三杰"的形象在晚清中国广泛流传开来,成为传播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救亡图存的议题一直贯穿着整个民国时期,"三杰"的相关事迹也不断得到宣传,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记忆。然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下,"三杰"的形象不可避免地被工具化,以致三人的形象和他们原来的面貌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四节龙凤玉佩出土于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楚地玉器文化的经典代表之一。文章拟从四节龙凤玉器的整体情况及命名、制作工艺、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四节龙凤玉器的命名进行探讨,认为更加合理的命名应该是四节透雕龙凤玉佩,其制作工艺充分体现了当时制玉技术的高超,在艺术创造和表现上也充分体现出独一无二的规则与不规则之美。  相似文献   

9.
《四川文物》2021,(5):48-71
鎏金银璧形铜棺饰主要流行于重庆巫山一带东汉晚期的砖室墓当中,它们是在云阳一带流行的鎏金璧形铜棺饰基础上衍生而来的,采用了鎏金、鎏银、錾刻或者热煅等工艺,制作出了题材丰富的图像和铭文。这种铜棺饰可分为两类,甲类B型铜棺饰象征着月宫形象,它既可与象征着日宫形象的甲类A型铜棺饰组合,也可与象征着天阙形象的双阙形铜棺饰组合;乙类铜棺饰象征着日月合璧形象,通常是单独使用的。它们都是本地葬俗当中日月信仰和天宫观念的重要表现。这一特殊的地域性丧葬习俗在巫山地区的形成,既与本地浓厚的巫文化有关,又与来自长江上游地区移民带入的新技术和新观念有关。目前,甘肃和贵州地区发现的同类铜棺饰尚未见仿制的情形,它们应该都是由巫山地区传过去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类介绍了滇国出土文物图像中形形色色的怪兽形象,对它们的不同文化渊源分别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它们中有的属于滇国地方文化的独特产物,有的则是和多种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存在是众多异域怪兽形象出现在滇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作者还将滇国怪兽与欧亚草原文化中的怪兽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它们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两者间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鸟儿喜欢旅行,也执著于旅行。现在是鸟儿北飞的季节,爱鸟摄影人肩扛"长枪短跑"到处"打鸟",听到过一个关于鸟的故事。一群鸟无意中飞到了罗布泊无人区。在这个死亡之海里,没有水,没有食物,甚至连栖息的树枝也没有。它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选择一直向前。它们飞着,互相安慰着,叫喊着,直到完全发不出声音,只是凭着生  相似文献   

12.
曾侯乙墓是我省发掘的战国时期的一座大型墓葬,出土文物众多。其中仅玉石器一项就有528件[1],种类繁多,制作得十分精美。特别是可以活动折卷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采取了透雕、平雕、阴刻、分雕连缀等多种雕刻形式制成。全器合为一条龙、作为龙身的各节饰件上,除透雕龙凤形和壁、环形外,还阴刻龙凤蛇纹,并辅以谷纹、云纹和装饰线条,形象生动,纹饰繁缛,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江汉地区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本文主要从制作工艺上对这件玉挂饰作一初步探索。一、结构概述十六节玉挂饰出土时完整,青白色,出自墓主下颌,并作卷折状放置。器…  相似文献   

13.
薛甜甜  张文静 《神州》2012,(3):32-32
在中国的文化史上,色形象一直占有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对于龟的形象变迁的分析能够折射中国文化心理的变迁。在本文中笔者从上古到先秦,明清分别作了一番梳理,考察了龟形象从崇拜到遗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梁芳苓 《南方文物》2004,(3):79-80,27
“龙凤呈样”的图案刍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至今仍在普遍使用,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外在形式和实际内涵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饱受中国传统伦理浸润。形成了独特的嬗变发展轨迹。透过“龙凤呈样”吉祥图案所揭示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崇尚伦理对吉祥图案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元年八月,鲁迅先生任职教育部时,曾与钱稻孙先生、许寿裳先生共拟十二章国徽图案。民国十二年,天津造币厂曾试铸一批龙凤币。这两件事究竟有何关系,几十年来却无人知晓。后来是谁揭开了这个“秘密”,今让笔者一一道来。一九九三年十月,笔者收到北京泉友首都博物馆高桂云女士的来信,随信附有吴凤岗先生的文章《鲁迅国徽图与龙凤币图初探》,还有高女士给香港钱币研究会会刊编辑的信《也谈为龙凤币正名》。事缘会刊第八期发表萧启卓先生《为龙凤币正名》文章,高女士读后深有同感,认为民国十二年龙凤币被误称为溥仪大婚纪念币,而此说流传甚…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式形成共同记忆,记忆政治在塑造民族国家和使社会成为共同体方面一直是一种重要手段。集体记忆现在愈发随变动的全球情境而变化。新形式的记忆政治具有“跨国”形象和“超国家”方式,呈现出记忆政治全球化的新趋势。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些趋势已在全球蔓延,无论欧洲、亚洲或美洲。它们通过新的文化形式如互联网,传达着新的信息——往往是族群的和原教旨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龙凤呈样"的图案刍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至今仍在普遍使用,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外在形式和实际内涵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饱受中国传统伦理浸润,形成了独特的嬗变发展轨迹.透过"龙凤呈样"吉祥图案所揭示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崇尚伦理对吉祥图案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及青铜立人像,其形制是其他地方的考古发掘中所未见的;而它们的性质与作用自出土以来便有种种不同说法.对于铜立人,有的说是大巫师的形象,有的说是王者的形象,也有人说是大巫师兼王者的形象①;但是更多的认为是巫师或祭司之类的神职人员②.  相似文献   

19.
微电影在近两年内十分流行,由于其所具备的特点、优势,已经成为营销传播的重要工具。旅游近几年的发展一直稳步向前,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旅游的营销传播方式一直比较滞后,很少将较新的互动方式作为营销的手段。本文利用营销传播原理,考虑将旅游融入微电影,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传播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旅游纵览》2015,(6):24-25
微电影在近两年内十分流行,由于其所具备的特点、优势,已经成为营销传播的重要工具。旅游近几年的发展一直稳步向前,但是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旅游的营销传播方式一直比较滞后,很少将较新的互动方式作为营销的手段。本文利用营销传播原理,考虑将旅游融入微电影,作为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传播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