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封面简介     
《收藏家》2009,(4)
高5.5、口径25.8厘米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汉代盛食器。木胎斫制。外髹黑漆,内髹红漆,盘内以浅红、深蓝、金黄彩绘龙  相似文献   

2.
<正>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有嵌螺钿黑漆插屏五扇,均长方形,每扇长24.5厘米,宽12.8厘米。从边角脱落漆面处可知,插屏内为杉木胎,外糊麻布,再打漆灰,髹黑漆为地,然后刻出人物及景物的轮廓,再嵌入细螺钿线或闪不同色彩的薄螺钿片,以一种独特的漆器工艺,巧妙地取得工笔画的效果。五扇  相似文献   

3.
<正>漆棺画(见图1),北魏时期,1981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县西郊乡雷祖庙村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漆画绘制于男性棺具之上,棺具形制为前高宽、后低窄。盖为两面坡式,交角约有140度,前端呈圭形,前宽后窄。棺长180厘米,宽87厘米-105厘米。漆棺盖板、前档及左右侧板大部分漆画尚存,清晰可见,精美无比,乃北朝画迹的重大发现,也是同期高水平的绘画作品。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棺盖画面(见图2):边缘画有宽约7.5厘米的忍冬纹饰带,正中从顶端而下直通棺尾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漆画已经进入到了成熟发展阶段,特别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占有重要的地位。漆棺画的图像为中原文化艺术,所反映的是区域文化特点。对于探索当时的地区文化艺术特点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论文针对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的艺术特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297号墓出土。口外径25.8、腹深8.8、通高12厘米。木胎,挖制。盖、身子母口扣合,盖较矮,顶微弧,盖正中有一套环圆形钮,弧腹、平底、矮圈足。器内髹红漆,器外描绘花纹的部位髹黑漆,无纹饰的部位髹红漆。盖顶四周绘有两两对称的卷云纹,  相似文献   

6.
郑鑫 《南方文物》2001,(2):122-124
漆画是以大漆为主要媒介材料进行的绘画创作,是具有东方特色的造型艺术,它源于古老的漆文化传统,是从传统漆艺中孕育发展而成的。如果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考古发现的朱漆木碗推算,中国人对髹漆艺术的掌握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了,几千年的的漆文化沉淀,为现代中国漆画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漆艺的绘画始见于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彩绘锦瑟”,画有御龙升仙的景象,运用了红、黄、金、绿、白、褐、蓝等九种色彩,描绘了神怪龙蛇和狩猎、庖厨、宴饮、歌舞等社会生活场面,可与同时代的帛画“龙凤人物…  相似文献   

7.
以漆漆物,古已有之,称髹漆,系我国一种古老工艺。史载,在尧舜之际,人们已使用黑漆髹饰木器。据现考古资料,目前发现最早的髹漆实物,是浙江省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朱漆涂饰的木碗,距今约七千多年。以后髹漆工艺在我国历代都得到不断发展。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政治稳定,经济恢复达到了前朝的水平。在宋代前后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手工业  相似文献   

8.
本总结了战国墓葬绘画的时代风格及艺术成就,并重点解读了随县曾侯乙墓漆棺与漆箱绘画、长沙子弹库缯书与帛画、长沙陈家大山帛画的图像,阐明了战国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地位,揭示了中国早期墓葬绘画图像体系和观念形态的特点及其生成的线索和脉络。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种显微分析方法对山西阳曲将军墓考古发掘出土的两具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彩棺进行了髹饰工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彩棺上出现了包括"薄金(贴金)"、"泥金"在内的至少两种用金工艺,并出现了"罩金髹"这种特别的髹饰工艺;制作者根据制作部位的不同,有目的地选择、制作漆灰层,保证了彩棺外立面花纹的生动、完整与精美。本研究揭示的精美、复杂的彩棺制作工艺信息不仅印证了古代文献资料的记载,也为研究彩棺的保存现状、制定科学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佛传故事画是早期壁画中佛经与绘画联姻的最伟大的艺术杰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第290窟佛传故事画的艺术成就、艺术源流。认为第290窟佛传叙事图式直接来源于北魏时期的墓室漆棺画,而且就其所开创的“首尾连接的叙事图式”代表了莫高窟故事画的最高水平。诞生于第290窟的这幅佛传故事画的图式对莫高窟后期洞窟壁画构图形式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墓出土。长15.7、宽10、高3.3厘米。木胎,挖制。椭圆形,敞口,尖圆唇,弧壁坦底,两侧有对称新月形双耳。器表及口沿髹黑漆,内髹红漆,耳上与口沿内外勾勒朱红、黄、银色的卷云纹和几何纹,杯内以银色、黄色描绘首尾相连的双凤,正中为金黄色花瓣。此耳杯图案布局既讲究严谨与对称,又不失潇洒与自然,色彩鲜艳华丽,形态秀美轻盈。现藏荆州市博物馆。(魏渝)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82,(2)
1378年监利县福田公社在挖河工程中,发现了一座长方形券顶土洞小型砖室墓。经清理,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漆器,还有几枚开元通宝钱和几件已残的三彩陶罐。据初步鉴定,这批漆器,均系木胎,外表髹褐黑色漆,内表髹朱漆,无彩绘纹饰,造型精致,保存完整,其中有漆碗、漆盂、漆盘、漆勺、漆盒等。现分别简介如下: 大漆碗一件。椭圆形,花瓣状口沿,口径37.5、高12、底径21厘米(图版捌:1)。小漆碗二件。口沿似花瓣形,口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漆器的髹漆工艺并为漆器的保护修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显微镜、显微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等方法对浙江松阳出土南宋剔犀漆器残样的制作工艺和材质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该漆器采用杉木作为漆胎,并在其上涂刷了以高岭土(AL2_O_3·2SiO_2·2H_2O)与动物毛发为主要成分的胎地填料(底灰)。然后分别在器物内外表面上髹饰上调制而成黑色和红色的天然生漆。将外表面红色漆膜雕刻成如意云纹,并在云纹边缘描绘黑漆线作为修饰,最后再在其上髹饰一层红色面漆。漆器红漆和黑漆层由同种天然生漆髹漆而成,但是两者采用的颜料分别为HgS和含Fe的黑色颜料。  相似文献   

14.
漆工艺在明代处于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很多新工艺、新品种,种类达数百种。名漆工黄成所著《髹饰录》一书中,对当时的漆工艺作了科学的分类和定名,为我们研究古代尤其是明代漆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漆工艺中的雕漆工艺,是髹饰、绘画、  相似文献   

15.
雕漆,是漆工艺中的一个品种,它是用调色后的笼罩漆一层层地涂在器胎上,积累到相当厚度,然后用刀雕出花纹。《髹饰录》载:“剔红即雕漆也。髹层之厚薄,朱  相似文献   

16.
1984年6月,上海普陀区工业分公司工程队在陕西北路挖下水道时发现两座清代墓葬。上海博物馆考古部派员前往作了清理。墓葬距地表0.5米。结构简单,只在棺外用糯米浆三合土封闭。其中一座为夫妇合葬墓,编号为陕M1—1(女)、陕M1—2(男)。另一座墓为单棺,编号为陕M2。两座墓棺外均髹黑漆,棺前宽后窄,棺盖凸起呈弧形。陕M1—2棺内后和钉有铜镜一面,陕M1—1、陕M2棺内后和各钉圆形铜皮一块。两墓尸体均已腐朽。陕M2未见随葬品,陕M1随葬有金银饰件和玉器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夏,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本文仅对墓中一件漆(?)盖上的图象作些探讨。墓中出土有五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漆箱,上面均有“之(?)”,“后(?)”字样,可见此器名(?)。有一件有“紫锦之衣”四字,其用途很可能是衣箱。出土时,因椁内有水,箱已飘浮翻复,盖、底分离,箱内未存衣物。器盖圆拱,器身长方形,上端作子口承盖。盖及身的四角均伸出把手。一件长(不计把手)71、宽50、高38.3厘米。它们表里均髹黑漆,顶部均有红彩漆图案,其它几面有的也画有朱彩。除一件残破较甚外,其余保存较好,五件顶部及旁边的朱漆图案均不相同。有两件的图案可明显地看出:与天文或上天的传说故事有关。其中一件盖顶当中绘北斗,两旁绘青  相似文献   

18.
许卫红 《文博》2003,(2):49-56
髹漆葬棺是一种具有特殊用途的漆器,其表面的装饰风格较一般漆器更严谨讲究,内涵寓意更侧重强调古人灵魂观念等方面的丧葬思想。四叶蒂形金属装饰片或图案(图  相似文献   

19.
正镶嵌工艺最初大多表现在漆器上。考古资料证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发现出土的残漆嵌蚌泡豆等。汉墓等也有发现嵌银残漆器。1955年河南洛阳唐墓发掘出土唐代漆背嵌螺钿人物花鸟纹铜镜(1)。1978年苏州瑞光寺塔出土完整的五代黑漆嵌螺钿花鸟纹经箱。1970年北京元大都遗址中发现元代黑漆嵌薄螺钿广寒宫纹残盘(2),属于薄螺钿镶嵌工艺,嵌螺钿工艺水平高超精湛。明清时期,镶嵌技术运用于髹漆家具及硬木家具上,为日常所用之物平添了几许华美。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它的历史源久流长,上至七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漆木器,下到明清两代丰富多采的漆器艺术成就,历代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然而雕漆工艺的出现却是到了唐代,自此,雕漆艺术在工艺美术的百花园里,如一朵斗妍的奇葩,盛放不衰。 雕漆工艺,起源于髹漆,是髹饰、绘画、雕刻相结合的美术工艺。从漆工分类来说,雕漆是几种漆器的一个总称,按漆料的颜色分剔红、剔黄、剔黑、剔犀、剔绿、剔彩等,都属于雕漆的范畴。明代名漆工黄大成所著《髹饰录》,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漆器工艺专著,他的著作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经验,全面地叙述了髹漆的各个方面,并对当时的漆工艺作了科学的分类和定名。在《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