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丁 《文史月刊》2008,(5):40-41
在中国文学史上.煤矿文学独辟劲旅.描写煤矿工人生活的作家苗培时、萧军、康濯3人被文史学家誉为煤矿文学之祖。他们首先接触煤矿工人.描写了中国的煤矿工人的斗争与生活。苗培时1945年写的短篇小说《矿工起义》、萧军195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和康濯解放初期发表的有关湖南煤矿工人生活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池莉是从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的。最初写诗,随后写小说,在《武汉文艺》及《武钢工人报》上发表。1981年开始在省市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1982年短篇小说《月儿好》发表以后,随即被《小说选刊》选载,被国内的多种文学选本选载,并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介绍到国外,还获得了武汉市的“中青年优秀短篇小说奖”和《芳草》优秀作品奖。其后,池莉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通过系统的读书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观察和深刻体验,创作了被文学界誉为“新写实小说”之代表作的《烦恼人生》及一系列在社会上获得广泛影响的作品,这些…  相似文献   

3.
我和作家翼南相识很久,早在1962年,我就读过他的电影剧本《杜甫传》。那时他才21岁,在武汉城区一所小学教书。我认为剧本写得很有价值也很有才气,曾向艺界领导举荐过。领导们看了作品也很欣赏。领导曾有意将他调进艺界搞创作。我立  相似文献   

4.
下放农村后,我接触到的几位农民说他们看了一个博物馆的历史陈列之后,感到古代和现代生产力相差无几,古代人比现代人聪明,制造出器物比现代的高明。古代人准比现代人富,要不他们怎么使用那么好的器物呢?他们还说博物馆为什么不搞一些现代的事,表现咱们新社会。古代东西太深了,摆出来有时也看不懂。有—位搞美术工作的同志也对我说:"有的博物馆孤立的摆了几个瓶瓶罐罐,看不出中国或某个地区历史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情况。"我想群众的这些意见,是值得深思的。某些博物馆工作者还偏爱古代艺术品,轻视或鄙视反映近代生产和生活的文物,所以某些地志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头重脚轻,三代战国的铜器琳琅满目,罗列重迭,在说  相似文献   

5.
名人的笔误     
鲁迅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中有一处写小孙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亲七斤把这只碗拿到城里去锔时,由于缺口太大,被锔了十六个铜钉,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却写成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满族文学大家瑞木良,1912年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28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1932年加人北平“左联”,曾任“左联”常委。1933年完成了现代文学最优秀的长篇之一《科尔沁旗草原》。此后,又发表了《鸟尊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大地的海》、《新都花絮》、《大江》、《雕鄂堡》、《早春》、《初吻》等一流的长短篇小说与剧本、评论、诗歌、散文和译作等大量作品,成为三四十年代活跃的、风格鲜明的、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的文坛代表人物。晚年又以《曹雪芹)}形成绝响,留下千余万字的文学遗产。为了探讨端木先生作品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7.
元三 《湖南文史》2010,(4):49-50
我1960年春进上海解放日报社时,开始尝试写些杂文。八届十中全会于1962年召开后,我根据全会精神,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精神,撰写了一批杂文,有的发表在《朝花》上,有的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副刊上。  相似文献   

8.
《文物》1958,(2)
文化部所属各单位第一批下放的一千五百多名干部,在一月上旬,已陆续启程到河北和江苏省的农村中去劳动锻炼。文化部陈克寒、张致祥副部长亲自送这批同志们下乡。现在下放的同志们已经到达各地农村,并以饱满舒畅的心情投入了生产。他们来信一致表示感谢党给他们锻炼培养的宝贵机会,保证克服一切困难,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对他们的期望。他们的来信不论对留在原岗位以及下放的同志,都是很好的鼓舞。本刊将文物部门下放同志的来信摘要发表一部分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973年组织上分配我到南崔庄负责搞《谁说鸡毛不能上天》展览。这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无疑是复制毛泽东为《谁说鸡毛不能上天》一文写的按语手稿,这是镇展之宝,缺之不可。毛泽东写的手稿存放在哪里?需要什么样的手续才能复制?谁也不知道。我和高俊清及摄影师刘喜  相似文献   

10.
1980年6月《新时期》第四期刊登了我写的《逆风恶浪中的雄鹰──遇罗克》一文。随后,《北京日报》又全文登载这篇文章。凭心而论,写这篇文章完全是出自内心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义愤。近二十年了,写文章接触到的那些触目惊心发人深思的材料,至今仍历历在目。遇罗克母亲的一封来信1978年11月15日,我在《光明日报》发表《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第一个为《海瑞罢官》平反。文中在批驳“四人帮”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没有冤案”时,写了这样一段话:“冤案就是你们这些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制造的,今天我们就…  相似文献   

11.
赵燕翼,当代中国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童话,著作甚多。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作协、文联领导职务。退休后仍笔耕不辍。1962年初秋,在《人民文学》当小说组长的我,有机会读到甘肃青年作家赵燕翼投来的短篇小说《桑金兰错》,是负责西北片稿件的小说编辑毛承志推荐给我的。在此之前,赵燕翼在全国文坛已颇有名气。茅盾先生评论1960年儿童文学时,就曾对赵燕翼的童话《五个女儿》的“艺术技巧”备加赞赏。接着《上海文学》连续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三头牦牛的下落》、《老官布小传》而为文学界所注目。而今他主动给《人民…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彭雪枫》播出了,我彻底地松了口气。3年了,从采访、收集资料和编剧顾保孜同志一块写剧本,到率队转战3省4市拍摄,到闷在小屋里后期制作,再到一遍一遍地审查修改,现在  相似文献   

13.
我是搞世界现代史,特别是搞美国对外政策史和国际关系史的。《世界历史》和《世界史研究动态》是我教学与科研的最好伴侣。我为两刊写过一些稿子。在撰稿和修改过程中,编辑同志总是极其负责地、坦诚地提出许多宝贵意见。每次听取意见之后,都使我在认识上,在文章内容、结构与表达上提高了一大步。因此我要说,10几年来我之所以能在贵刊上发表几篇大体上还能得到不坏评价的文章,是与各位编辑默默无闻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此外,由于我在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工作,还具体感受到《动态》对研究会活动的关心和支持。会员们的活动在《动态》上及时给予报导。这对研究会是一种实际的支持和帮助。它使  相似文献   

14.
1984年春,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通讯》编辑部委托郭煜中同志组织编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综述》。郭煜中与须立同志合作写好《综述》初稿后分送部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与有关专家征求意见。陈明义同志给郭煜中同志写信,对《综述》初稿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郭煜中同志给陈明义同志复信阐明了他写有关问题的原意。《综述》已在《党史通讯》1984年第11期上发表。我们认为他们两位的来往信件,对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有关问题有一定的参考、启发作用,现征得他们同意,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5.
戴霞 《纵横》2009,(5):57-63
195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父亲戴不凡先生《评(金钵记)》一文,该文的编者按说:“‘白蛇传’是我国流行最广的优秀的民间传说之一。各地经常演出这个剧目,所根据的脚本不止一种,《金钵记》即其中之一。在改编工作上,这个剧本是有缺点的。戴不凡同志在本文中对这剧本进行了分析和批评。在本文发表以前,作者田汉同志已对《金钵记》作了一些修改,并已将剧名仍改为《白蛇传》,现正继续进行修改中。  相似文献   

16.
从2001年的春天到现在,我只写了三个中短篇小说,分别是《我为什么没有小蜜》、《猜到尽头》和《秘密地带》。两年来,我有无数个理由证明时间匆匆,但和如此之低的小说产量一比较,便不得不承认时间是漫长的。在这些时间里,我生活着、阅读着、胡思乱想着,偶尔会被报刊上缭乱的文字,和那些以篇幅论英雄的作品干扰一下,但大多心平气和,看潮涨潮落,看一张张面孔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不要用无聊的文字去浪费读者的时间,更不要用自以为是的面孔去唬人。有时写着写着,我会感到词不达义,甚至于虚无。所以每每在写作之前,也就是别人…  相似文献   

17.
怀念沙汀     
沙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半了,他是1992年12月4日在成部病逝的。最近我整理“文化大革命”后文艺界一些新旧朋友赠送我的图书,发现了沙汀的赠书比其他作家都多。从1953年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沙汀短篇小说选》起,《沙汀选集》(四册)《沙汀文集》(七册)《出了牛棚之后》(包括《青枫坡》)《木鱼山》《红石滩》三个中篇小说),还有这三篇的单行本以及《难水十年》,这位以写四川西北地区农村、乡镇而著名的老作家,可谓著作等身。赠书之多表示了他殷殷的情谊,愈增我对他的怀念。我和沙汀相见恨晚。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之前,…  相似文献   

18.
1965年秋,我随系里到北京东郊星火公社参加“四清”运动。1966年春,史哨兵批翦伯赞,姚文元批《海瑞罢官》等等,史无前例的文化革命大灾难的前哨战已经打响。我在农村,也从报纸上感到山雨欲来之势。春节休假回北大,曾去看翦老。我们谈到《海瑞罢官》问题,对于姚文元硬把剧本往政治上拉扯都感到牵强,当然远未明了其恶毒用意。这时翦老处境已很困难,对于我去看望,似乎特别敏  相似文献   

19.
1962年我给《长春日报》写过一篇“黄龙痛饮”的短文,内容很简单,除引用这个成语的出处《金陀粹编》外,就是把流行的两种不同说法,做了分析,前一种是李汉魂的《岳武穆年谱》,认为岳飞因徽钦二帝在黄龙府,他打算直捣黄龙,迎还二帝,拿痛饮来激励将士;后一种是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认为岳飞可能错误地把燕京城当作今天吉林农安的黄龙府,理由是岳飞早年从军参加征辽,曾到过燕京城下。我是同意前一说的。可是发表时,不知怎么把题目换作“岳飞到过黄龙府没有?”弄得驴唇不对马嘴,叫我啼笑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满族文学作者,从1934年十四岁开始文学创作,到1941年底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在东北沦陷期从事业余创作七年。在我最初的散文《呼兰旅游漫记》和《风筝的悲哀》里,除了生活实情,我表达的是对童年居住过的呼兰的乡土眷恋。短篇小说《庙会》写的是在我家帮厨的一个鳏夫,一生平静独居,是我在小说里让他去追求一个寡妇的,他受到揶揄,没有成功,表达了我对他的一丝同情。《醉妇》(见86年8月号北京《丑小鸭》杂志)是我幼年的邻居,她自杀了,原因不明。我写她是由于失去爱和过于寂寞而死的,反映着我幼年孤独的心情。在小说《父与子》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