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中国火器史上最为纠结的一段历史。中国是火药和火器的故乡,但明朝时却要花尽心思偷学、引进两方的火炮。中国人曾经无比迷恋、呼为神器的“红夷大炮”真的能挽救国家于危亡吗?历史证明,明朝的城池大多是被他们自己引进的大炮轰开的.红夷大炮竟是“误国的利器”?  相似文献   

2.
火药和指南针发明后,国人既用于爆竹神鬼,堪舆风水,也用于兵器战争,航海指向。在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中,火器已是远洋海船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指南针也是最主要的导航指向仪器。那种认为在中国古代火药长期主要只用于烟花爆竹,指南针到下西洋时仍只是辅助导航仪器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元明火铳的装置复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火铳是古代用金属铸造的以火药气体压力发射弹丸的管形火器。明代的邱濬在《大学衍义补》(卷一二二)里说:"近世以火药实铜铁器中,亦谓之炮,又谓之铳"。最初的管形火器,发明于我国宋朝。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陈规坚守德安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9,(10)
火箭模型火箭是利用火药制成"起火"发射箭支的火器,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在元明时期,已成为战爭武器。它的原理是由热力变換为机械的功能。当定量的流体火药用高速度从高压向低压噴射时,所产生的反动力推动了箭支前进。經試驗,一两五钱火药射角在45度,它的射程达150—200米。模型是根据"武备志"就清代箭支制造的。  相似文献   

5.
伯希和  耿昇 《丝绸之路》2013,(23):61-65
1906年8月6日于奥什 亲爱的先生(这是伯希和致色纳尔的一封信,却似乎从未被寄出过——译者): 正如您所想的那样,您7月23日写自孔特雷克塞维尔的信件,我们还是在这里找到了它。我对您再一次所表达的祝我们的事业获得成功的所有恭贺,表示深为感谢。我向您保证,在我一方,我忘不了您为使这种成功变得可能而付出的一切。  相似文献   

6.
<正>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应用,也在欧洲人之前。"在我国发现的铜火铳,是世界上使用最早的一种金属管状火器。一九七○年七月在阿城区半拉城出土的铜火铳,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物证。  相似文献   

7.
<正>一、治学经历与学术传承刘开军(以下称刘)、王姝(以下称王):瞿先生,您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拜访!我们读过您的不少著作,也十分关注您近年发表的一些文章,受到许多启发,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想请教您,以便进一步提高我们对本专业的认识。瞿林东(以下称瞿):我很高兴同你们交流,就有关专业问题进行讨论,但我要说明的是,你们对这次访谈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来我曾接受过几次类似的采访,有些问题都讲过了,这次可能谈不出多少新意;二来当今史学发展头绪繁多,史学史研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也  相似文献   

8.
“瓷蒺藜”亦称“陶弹”,是古代的一种瓷制火器,圆球形瓷体表面几乎全部呈钉状,原型应该是当时已普遍在战场上使用的装填火药的陶罐。瓷蒺藜火药罐是中国火药兵器史上最早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火药在军事上的运用和我国古代要塞边防的珍贵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三月中旬至四月上旬,北京市民委民族处的几位同志和我们对位于北京西郊的火器营进行了短期调查。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北京市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的教育情况。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火器营的过去和现在以及火器营满族群众本身具有的民族特点和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对于民族研究工作提供了很丰富的内容,提出了一些新问题。为此,本文就我们所了解到的,向大家作一综合性的介绍。 一 火器营简单的历史沿革及满族群众的过去 西郊火器营清代称为“外火器营”,是从火器营分出来的。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管理八旗火器营事务的蒙古都统色布腾巴勒珠尔奏请将满洲八旗火器营官兵集中居住,以便操演。乾隆三十八年(1773)在西郊长河西岸兰靛厂处,建外火器营营房,命令满洲火器营  相似文献   

10.
现代炮兵的主要武器——火炮,它是以炮身管通过火药在炮膛内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压力,把炮弹丸发射出去,在空中沿着抛物线的弹道形状飞行,落达到目标区域去爆炸的.但是这种火炮还是在军事上应用了火药和有了管形火器的发明之后才出现的.我国在没有发明火药以前,古代战争中也使用"炮".古时所谓炮都是用机发石的,如文选潘安仁"闲居赋"唐李善注记载说:"炮石,今之抛石也".炮者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外火器营满族文化站座谈会上的发言金启民政局马局长和满族文化站的各位,邀我参加1994年11月22日的座谈会,我非常高兴,虽在病中,还是来了,以不辜负马局长和火器营亲朋、同胞的盛意。火器营又称外火器营,是城里火器营(成立于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历史上长时期形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的优秀民族。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我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我国有丰富的历史遗产。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光辉灿烂,在世界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闻名于世,影响深远。造纸术,印刷术便于文化的传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指南针的发明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没有指南针很难有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火药和火器的西传,对结束中世纪骑士的时代,促进着世界向资本主义的前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趁意 《收藏家》2013,(8):77-80
笔者在《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探秘:中日画纹带佛兽镜的同模镜考》一文中(以下简称为《中日同模镜考》),经过充分论证,确认了《中原》佛兽镜(图1)、日本御猿堂佛兽镜(图2)、京都佛兽镜(图3)是同模镜。三面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是同模镜的结论,对中、日画纹带佛兽镜铸制地、出土地的探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兽镜是十年前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4.
《西藏人文地理》2006,(6):104-104
此金刚轮图符呈圆形,图符中心为一金刚杵法器,此法器原为印度教雨神因陀罗(后为佛教中帝释)的象征,含有“霹雳”(能辟开一切愚昧无知),“金刚石”(能摧破一切恶魔)之意,佛教密宗用它来表示坚利之智,是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  相似文献   

15.
全景画是一种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大型综合造型艺术,它起源于18世纪欧洲,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全景画在中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引入中国,1986~1989年历时3年创作完成了第一幅全景画——辽沈战役纪念馆《攻克锦州》全景画(122.24米×16.1米),  相似文献   

16.
王劲  王然 《南方文物》2013,(4):9-16
王然:王劲先生。您好。您是我们这代人尊重的考古界前辈.我们在此向您表示最真切的问候!作为您亲手教过的学生。现在忝为考古界的同行,多年以前,我就曾想为您的考古经历写一篇传记,囿于诸多原因未能如愿,但心愿未了。感谢您这次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特别希望通过这次采访,向世人展示您传奇的考古生涯以及您对中国考古学历史、现状和未来的一些真知灼见,为中国考古学界留下更多的弥足珍贵的学术史画面。并能给我们以及后继者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1132年,宋朝陈规在守卫德安时,发明了用竹子制造的管形发射火器,武器史家认为:管形火器是现代枪炮的鼻祖。继陈规之后的1259年,寿春府也制造了用竹子能发子窠的突火枪。那么,中国用金属材料制造的管形火器始于何时呢?据《光明日报》报道:武威出土西夏制造的世界上最早的铜火铳,这尊铜炮长100厘长,重108.5公斤,炮内还遗存有0.l公斤火药和一枚直径为8厘米的铁弹丸。元代蒙古族灭了西夏,金属材料制造的铜管形火器就成了蒙古族的战利品,当时蒙古族进军中亚时就使用过这种管形火器。1220年,成吉思汗攻打花刺子模都城马尔干,城破之…  相似文献   

18.
清咸丰九年(1859)和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曾两攻克嘉应州城(今梅州),十万大军纵横嘉应;1865年,十万太平军还在嘉应和当时潮州所属之丰顺全军覆灭,太平天国(除北部合于捻军都外)在梅州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这些惊天动地的悲壮的历史,《嘉应平寇纪略》和光绪《嘉应州志》等曾予以记载。遗憾的是,它们只重事件、述梗概,对历史细节和人民的历史感受,却记载不多。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刘雍的漫画集,他送了我一本,内中许多画都是当年我亲见他画的,顿感亲切,勾起了许多往事的回忆,忍不住要写下一点文字。 1962年冬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后,刘雍又被班主任召去作例行的“训话”,不为别的,只为家庭出身不好。那时他读高三。训完话出来,已是天黑。他很沮丧,看见他如此,我也不免兔死狐悲起来,便同他在街上瞎逛。 时近“三年自然灾害”尾声,市面仍旧萧条。逛到大十字,铺面都已打烊,唯有那个名叫(刺藜)的漫画宫灯火独明。我们便走过去看画,看了一会,刘雍指着那些画说:“这种画…  相似文献   

20.
何兹全先生 :很高兴收到您的手示和大作。由于手头有些紧迫的任务需要完成 ,拖延至今才给您回信 ,十分抱歉。大作提出的问题 ,的确是战国秦汉社会古代说或封建说争论的关键。我也很赞成您在信中所说的 :“这样坦诚的、友好的讨论问题 ,……是推动史学前进的有力的动力”。您是史学界的老前辈 ,是我尊敬的师长 ,用这样平等和坦诚的态度来和一位后学讨论问题 ,尤其令我感动。我刚到经济所工作的时候 (1 981年 ) ,吴承明先生告诉我们 ,已故孙冶方先生说过 :“外交上要‘求同存异’ ,学术上要‘求异存同’。”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深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