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天地》2020,(2):129-129
2019年12月25日,文物出版社、深圳望野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日本国朝臣备书丹褚思光撰文鸿胪寺丞李训墓志考》新书发布会暨学术成果公告会。李训墓志的发现是遣唐使、日本史,中日关系史及中日书法史研究的空前所获,也是目前所见唯一存世的日本入华遣唐使中所涉及等级最高历史人物的实物遗存.  相似文献   

2.
胡惟庸通倭问题,不仅是明初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亦是明前期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个不小的悬案。五十余年前,吴晗先生曾著《胡惟庸党案考》(载《燕京学报》1934年,第15期),指出胡惟庸党案完全为明太祖所制造。不过,因限于文字,吴先生对胡惟庸通倭问题并没有做详细的考辨。本文试图集中一些笔墨来对这一问题做一专门的考  相似文献   

3.
隋唐以后,中日双方僧人、学者和商人往来频繁,其中不少人写过游记、日记或杂记等,虽然也涉及到中日两国的事情,但多以个人见闻为主,不能称为中日关系史著作.已知最早的中日关系史专著,要首推1466年成书的《善邻国宝记》了.《善邻国宝记》的作者是瑞溪周凤,他虽然是一名僧人,但曾参与日本对明朝的外交活动.他精通汉学和中日两国的历史,又掌握足利幕府的档案,所以他写的《善邻国宝记》可信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中日关系史专著.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1月中华书局出版了由伊原泽周著的《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讨》 ,42 7万字。该书汇集作者的 2 3篇论文 ,分为近代外交成立时期、甲午·戊戌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四部分 ,讨论了 19世纪 70年代至 2 0世纪 40年代中日关系史重要的人物、事件 ,较为客观地叙述了这一段历史。《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代史研究》2006,(4):145-145
本书为多位作合写的关于中日丙国近代关系史上重大事件的论集。全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历史事实与历史认识”,包括以上篇目:《中日关系史的语境——19世纪后半叶》、《关系紧密化与对立的原形——从甲午战争到“二十一条”要求的提出》、《“反日”、“反中”循环中的日中外交——满洲事变前夜》、《围绕〈田中奏折〉的论争——实际存在说与伪造说之间》、  相似文献   

6.
隋唐以后,中日双方僧人、学者和商人往来频繁,其中不少人写过游记、日记或杂记,虽然也涉及到中日两国的事情,但多以个人见闻为主,不能称为中日关系史著作。已知最早的中日关系史专著要首推1466年成书的《善邻国宝记》了。《善邻国宝记》的作者是瑞溪周凤,他是一名僧人,曾参与日本对明朝的外交活动。精通汉学和中日两国的历史,又掌握足利幕  相似文献   

7.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人们却很少了解,在这座里程碑的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1979年第3期发表了汪熙同志的文章《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略论》),作者对百余年来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中美关系史领域中提出不同意见,进行自由、广泛的讨论,对于解放  相似文献   

9.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安徽省中日关系史学会于9月20日至22日在黄山市举行“中日关系史与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30多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对中日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一些观点介绍如下。一、关于中日关系史的分期问题。传统分法大都按照中国史或日本史的分期来划分,有些学者过去曾对此提出异议,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分期观点。与会代表扬正光认为,按照中日关系发展的过程、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期的观点较为可取,并据此提出应把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作为中日关系史的古代和近代的分期界限,而现代中日关系史的  相似文献   

10.
四、历史上的和亲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和亲渊源流长。但作为统治者的一项政策,则是始于汉初,终于清代,是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也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早在20~30年代,就有王桐龄《汉唐之和亲政策》,邝平章《唐代公主和亲考》,对此作了有益的研究。建国后,老一辈史学家翦伯赞、范文澜等,均有不少精辟见解。翦老的《关于处理中国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内蒙访古》、《从西汉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说了话》、《给  相似文献   

11.
中日“广田三原则”交涉是1935年10月至1936年12月中日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交涉过程时起波澜,给木来已经卜分紧张的中日关系凭添不少剑拔弩张的气氛。关于这一交涉过程中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较全面的有梁敬heng先生《广田三原则》、《华北自治运动》两及齐福霖先生的《“广田三原则”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史的研究工作,成绩不小,但是还很薄弱。目前,应该怎样进一步研究中美关系史,已成为一些史学工作者关心的问题。1979年第3期《世界历史》发表了汪熙《略论中美关系史的几个问题》一文,1979年第2期《近代史研究》发表了丁名楠、张振鹍《中美关系史研究:向前推进,还是向后倒退?》一文。两文对中美关系史上的几个重大问题的看法,针锋相对。这种探讨是很正常的,也是可喜的现象。是建国以来中美关系史研究工作中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基辛格1971年7月9日至11日神秘的中国之行,书写下中美关系史上重要的篇章。29年后的今天,作为接待基辛格一行的当事人,唐龙彬在《我参与接待基辛格秘密访华》中,首次披露了许多至今不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4.
孔祥吉先生在2004年3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两封不该发出的信——叹何如璋之不慎失足》一文,文中依据“日本外务省档案馆所藏何如璋两封信”,指称中法战争前夕,曾任驻日公使的何如璋有向日本情报人员提供机密情报之事。同年4月,孔祥吉先生与日本学者村田雄二郎合著《罕为人知的中日结盟及其他——晚清中日关系史新探》一书出版,该书《首任  相似文献   

15.
李廷江著《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3月出版。27.5万字。最近,笔者在从事近代中日关系史有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仔细阅读了日本亚细亚大学教授李廷江所著《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颇受启发,并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史上的这桩公案—再论《田中奏折》之真伪邹有恒一《田中奏折》①(以下简称《奏折》),本来是为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东北,出谋划策而写的,结果竟成为揭发其侵略罪行的铁证,对激励中国人民同仇敌忾,抵抗侵略,起了很大作用。这大概是原作者始料...  相似文献   

17.
王趁意 《收藏家》2013,(8):77-80
笔者在《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探秘:中日画纹带佛兽镜的同模镜考》一文中(以下简称为《中日同模镜考》),经过充分论证,确认了《中原》佛兽镜(图1)、日本御猿堂佛兽镜(图2)、京都佛兽镜(图3)是同模镜。三面中、日画纹带佛兽镜是同模镜的结论,对中、日画纹带佛兽镜铸制地、出土地的探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原》佛兽镜是十年前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8.
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外关系史著作晁中辰朱亚非师从我国著名学者郑鹤声教授,长时期潜心于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丰硕。近又出版了《古代山东与海外关系史》(齐鲁书社1995年版)。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中外关系史著作。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一些研究中外关系史...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对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十分重视,但对近代中国的平等条约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由中日双方自愿商定,权利义务对等,明确规定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的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规》不仅是中日关系史上的第一个条约,而且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中日修好条规》昭示后人:对外平等交往是历史的必然和发展的前提;强权和武力解决不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强大的国力及和平诚信的理念比条约的平等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研究》这本史学界专门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学术刊物,1991年下半年创刊,到今年,即将迎来25周年。像一个人一样,25岁已经成长为一个青年,已经到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时候。刊物主编要我写一点纪念性的东西,我作为当年的开创者,似乎无可推脱。创刊大背景1972年9月,中日建交,了结了此前百多年中日之间不愉快的历史。中日建交以来的中日关系史,是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签订以来最好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