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贵州梆子     
一、源流沿革贵州梆子又称呼本地戏,也有叫贵州戏的。现据个人所搜集见到的资料概述于后。安顺府志载:“明洪武九年,太祖将征云南,命陈友德巡行川蜀,推播之境,修城郭”。安顺府志又载“……昔尝二议立省会于此,固土之轻重,不及贵阳……”。可见,当时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没有在朱厚锟先生任校长的贵阳师范学校上过学,也未曾在大学课堂上听过朱先生讲课,但朱先生却是较长期对我有着重要影响的师尊之一。我永远忘不了朱先生。 1949年3至6月,我在贵阳师范学院教授会主办的“大学升学预备班”学习。6月尾,我们“预备班”的同学被允许与“先修班”的同学一起参加了提升考试,我的成绩上了提升贵阳师院本科的线,被提前录取为师院国文系(解放后改称“中文系”)的学生。当时  相似文献   

3.
在《贵阳晚报》创刊26周年之际,作为参加过这张报纸创建工作的一位老报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上世纪的70年代末,虽然粉碎“四人帮”已近3年,但“文化大革命”留下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具体表现就是尚有“三余”,一是极左思潮仍有余威;二是地方派性尚有余力;三是干部群众尚有余悸。当时,人们把改变这些现象的工作称为“拨乱反正”。在贵阳进行“拨乱反正”中,时任中共贵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的杨德政同志,深感一个省会城市,连一张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报纸也没有,很难开展工作。于是提议创办《贵阳晚报》,此事得到市委书记金…  相似文献   

4.
壬午兵变在近代亚洲是第一次出现的反日起义,在朝鲜近代史上也是一次重大的事件,今年是壬午兵变一百周年,尽管这次起义是短暂的,但却是值得纪念的。笔者试图就壬午兵变的原冈、经过及其结果略做探讨。一1873年12月24日,朝鲜国王高宗宣布所谓“亲政”,大院君下台,从此,闵妃一派掌握了实权。1876年,日本威逼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和不断侵略的威胁,促使在1882年爆发了壬午兵变。  相似文献   

5.
民国32年(1943年)贵阳发生一件轰动全省的邮政“特约小包”案。贵州邮政管理局局长刘曜庭因此被贵阳法院判刑十年,后来又移送重庆军事法庭审讯。作为一个“特大新闻”,当时贵阳报纸竞相报导。然而个中情况,众说纷坛,结局如何,鲜为人知。最近我们在修志工作中,发现了这一案件的有关档案资料,基本清楚了全案的始末。抗日战争进入第六年,贵阳工商业仍然处于“畸形繁荣”的状态。当时贵阳并未专设邮  相似文献   

6.
《贵阳文史》2009,(1):92-9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009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和贵阳、贵州解放六十周年。为普及历史和自然知识,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本刊特举办“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  相似文献   

7.
黄尧是抗日战争中期到贵阳来的著名漫画家之一。1943年,通过贵阳画家吴夔的介绍,我认识了黄尧。那个时期到贵州来的漫画家还有叶浅予、丰子恺等,叶浅予喜欢到贵州外县进行采风,画了一些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漫画。黄尧则在贵阳的时间居多,他是一个很有风趣的文化人。当时不过三十出头,圆脸上架着轻度的近视眼镜,不管天晴下雨,不论酷暑严冬,他总穿着一件风衣,一个塞满画具、画本的皮包,从不离手。讲话总带着微笑,他是“下江人”,但总是学着讲贵阳话。在贵阳居住一段时期后,黄尧对这古老的山城,抗战大后方的重镇──贵阳产生了感…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在扬州发现一部蓝瑛的《山水画、题合册》(以下简称“合册”),实属难得的珍品。“合册”共二十页,十页为绢本山水,七页设色;十页题皆纸本,其中四页配诗(见图版叁、肆)画芯纵19.1、横14.7厘米。题词中有五页点明了作者创作的所在地点,其中一页写得最具体的是:“壬午夏日雨窗画於平山堂醒园”。“壬午”是崇祯十五年(1642),就是蓝瑛到扬州的的第一年。“平山堂”乃扬州北郊著名的风景胜地,是历代文人学者必游之地,“醒园”现已不存,其遗址当在今鉴真纪念堂的东北侧,现建藏经楼处,当年蓝瑛寄居于此,真是人在画中。  相似文献   

9.
1949年冬,日本侵略军打进了广西,直抵贵州的南大门——独山,史称“黔南事变”。这时黔桂两省受难同胞涌向贵阳方向疏散。据当时统计,难胞进入贵阳的6O000多人.贵阳那时人口不过30万人,突然增加了这么多难胞。物资供应异常困难,各方面都非常紧张,国民党政府立即成立“难胞招待所”以救济逃来贵阳的数万难胞,救济难胞的总体规划是由行政院社会部主持,部长谷正纲亲自到黔桂边境及贵阳地区进行督导。贵阳没有很多的房舍来容纳几万难胞,社会部和地方政府、党团商议,在贵阳设立近3O个难胞招待所,由政府、党团机构各自承办.这样分散…  相似文献   

10.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5,(5):133-142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了百集韩国电视连续剧《明成皇后》,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剧中有关朝鲜“壬午兵变”的情节刻画得紧张激烈,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壬午兵变”与清政府以及淮军将领吴长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过去,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历史上的今天》,很有感触。它用高度浓缩的手法,集中每天发生的大事,从一天上溯几百年,从一事展示中国和世界,使人跟界宽阔,受益非浅。我也盼望,贵州、贵阳有这样的电视,这样的书,可惜,我无能为力。岑永枫“深深地爱着贵阳”,他用了将近20年时间,倾注了大量心血,终于在2004年6月8日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写成了《贵阳历史上的今天》,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13.
二E木 《贵阳文史》2010,(3):37-39
1968年5月7日,贵阳城中心手榴弹爆炸,数百名知青受到牵连,有的被逮捕拘押,有的被办学习班,这就是在文革期间轰动一时的“五七事件”。当时,我也被拘押,失去自由,经历了人生难忘的一课。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集邮家、邮学家郭润康先生原为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江苏丹阳人,1917年农历闰2月2日生,现已83岁高龄。他15岁开始集邮,邮龄达68年。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后,历任一至三届理事,第四届常务理事,全国集邮联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并长期担任贵州省集邮协会副会长、贵阳市邮协副会长、顾问。 1931年郭润康踏上集邮之路。那时,他告别家乡到安徽蚌埠五洲大药房学业,每天工作之余就收集从国内外药厂寄来的宣传品、价目表等。他看到贴在信封上的那些花花绿绿的邮票,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连…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敌寇长驱直入。大批文化人陆续来到贵阳,有些是取道贵阳而去重庆的。他们有:巴金、田汉、安娥、熊佛西、端木蕻良、方股、秦牧等;再加上贵阳原有的一些作家,山城文艺界的空气,活跃空前。一、最早的文艺团体当时贵阳最早出现的文艺团体,是194O年2月成立的“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贵州分会”。这个组织的总会设在重庆,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一个分会。主持贵州分会的筹备负责人主要有:谢六逸、赛先艾、齐同、李青崖、张梦群、刘熏宇等。分会的任务是:组织和号召贵州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拿起笔来参…  相似文献   

16.
1945年,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因国文系主任谢六逸去世,院长齐泮林特地跑到陪都重庆招聘教师。当时全国只有8所国立师范学院,按现在的说法都是重点大学。据1991年编辑出版的校史记载:当时“尽可能地增聘教授,使一些驰名全国的学者荟萃于此”。8月,姚老应聘为贵阳师院国文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17.
继民国时期的姚茫父之后,当代著名艺术家中有三位贵阳人:女书法家萧娴;被誉为“苏州园林守护人”的园林艺术家、著名书画家谢孝思和著名画家、诗人刘叔华伉俪.三位都离开贵阳数十年而乡愁浓郁,晚年分别将平生作品百余幅捐献桑梓,贵阳市人民政府先后在翠微阁建“萧娴书法陈列馆”,在达德学校旧址建“谢孝思刘叔华书画陈列馆”以志感谢和纪念.当时我担任文教副市长,受命参与和主持了这两项工作.如今,三老早已谢世,我也年届八十,体衰多病,感到有责任将这段有关贵阳文化历史的来龙去脉记录下来,留给后世.  相似文献   

18.
贵阳黔灵山九曲径上的大草书“虎”字,笔势雄强,转折处略无墨书大字中常见的单簿感,人谓“笔力超迈,无过其右者,”确是书家的精心得意之作。这“虎”字后面的落款是当时的贵州提督赵德昌。其实,它出自赵的幕僚、当时著名的书画家孙竹雅的手笔。此事当时无人不晓,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近年来却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此“虎”字确为赵德昌本人书写,不是孙竹雅的代笔。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9.
39年前,我还是贵阳十六中的一名初中生。1968年10月5日,贵阳首批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壮志,奔赴威宁、平塘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我也是其中一员。其时,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是这批知青下乡两个月后,也就是1968年12月才发表,所以这批青年的“革命性”和“狂热性”由此可见一斑。首批知青均来自各个中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城市总应该有自己的城市名片,贵阳就有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别人叫它“森林之城。避暑之都”。从空中俯瞰贵阳,会不由得惊叹这座城市的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