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24年2月,陆军军官学校(因军校始设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在广州南堤设立筹备处,历时三个多月,讨论决定了军校创设之初的校章、教职员的任免、学生的招考等各种事项。5月9日军校开课后,改为驻省办事处。驻省办事处伴随着黄埔军校在广州的办学而存在,直至1930年9月黄埔军校在广州停办,驻省办事处也随之裁撤。  相似文献   

2.
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我国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又通称为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筹建之初,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党代表职权。  相似文献   

3.
地处广州市海珠区新浯镇的黄埔村是堪称人杰地灵的侨乡,它因清代中叶境内的“黄埔古港”而名闻于世。《羊城今古》1993年第三期的《广东历史地理学界考察黄埔村》、第四期的《广州地理学界黄埔村考察记》、1994年第一期的《“黄埔”地名的由来与订正》、第三期的《黄埔洲、黄埔岛与黄埔港》等文章从历史学、地理学  相似文献   

4.
梁嘉彬的《广东十三行考》经历沧桑 ,终于在他的故乡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面世。此刻 ,我想起仍存放在广州市图书馆广州文献室书橱里的一本旧书。那就是民国26年 ,由当时的国立编译局出版发行的《广东十三行考》。书的扉页有梁嘉彬用墨笔书写的亲笔题字:上款“廷黻先生训正” ,下款“梁嘉彬敬呈民国廿六年四月”。这应是梁嘉彬赠给业师蒋廷黻的书。梁嘉彬(1910—1995) ,广东番禺黄埔乡人 ,出生于北京。小时候曾在广州西关居住。他是广州十三行的梁天宝行行商梁经国的后人。咸丰六年(1856)梁天宝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相似文献   

5.
生产的外销艺术品。清政府规定,来华贸易的外国人只允许与清政府特许的行商进行交易,并指定在广州城西十三行商馆区一带黄埔港进行。《黄埔锚地》(图1)是从长洲岛远望开去的黄埔全景,黄埔岛沿岸,设立了许多船坞仓栈,为远洋船只提供修理服务。此画笔功细致,刻画船只及建筑物尤为精确。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公行起始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外洋行成立,再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洋行制度废止,广州十三行行商名目及行数一直在变化之中,浩官、庭呱、茂呱、鳌呱、啉呱等均是较有影响力的行商。到18世纪,欧美开始追求我国出产的漆器、家具、墙纸…  相似文献   

6.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所新型的革命军官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曾经三迁校址: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迁往成都,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至1949年底,在大陆共办了23期,毕业学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23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正陆汝群(1902—1951),广西容县石寨乡下烟村人,陆汝群是中国第一批经过正规军事院校培养出来的抗日将领,他曾先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又名黄埔陆军小学)、广东海军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黄埔军校高级班读书,成为黄埔将士中唯一一个在黄埔长洲岛就读过4所军校的高级军事人才。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陆汝群跟着蒋介石、周恩来两次驰骋东征战场。在北伐战争中,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31日晚7点,我接到郭胜伟同志的电话,说刚从《武汉宣传》上看到我悼念殷增涛同志的两首诗,并赞赏我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所作的挽联.放下电话我总感不安,因为殷增涛同志追悼会挽联的真正作者应该是董宏猷先生、陈伯安先生,我只是根据他们所作的挽联进行了局部删减调整,所以希望将这个过程还原,也消除一些误会.  相似文献   

9.
黄埔军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所创办的一所军事政治学校。因创办时选址于广州黄埔长洲岛而得名黄埔军校。这是一所与美国的西点军校、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相似文献   

10.
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危亡”为宗旨,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军校的革命师生在反帝反军阀斗争中涌现了  相似文献   

11.
何为 《文史月刊》2008,(11):43-43
宋希濂先生在《星火燎原》撰文回忆陈庚将军时说: “1923年,我在长沙念中学,因听说孙中山先生派人来长沙招收一批青年去广东接受军事训练,便去报考。考试时,谁知和我并排而坐的就是陈庚(湖南湘乡人)。我们被录取,一起到了广州。我们到广州时,国民党正在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决定创办一个军官学校(黄埔学校)。  相似文献   

12.
1924年6月16日,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开学,因校址设在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很少有人知道,这所军校的薪火至今仍在台湾延续. 黄埔军校,曾是革命党人的江湖,是蒋介石人生巅峰的起点.哪怕在他败退台湾、处于人生最低谷时,他对黄埔军校依然念念不忘.在党政会议上,他频频提及“黄埔精神”,以及自己当年带着500名黄埔师生北伐的故事;在官邸里,他说教育要“文武合一”,而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亲手创建珠江静谧地流过广州的怀抱,奔向南海,在距广州东南十五公里的江面上,浮着一颗翠绿的明珠──长洲岛。长洲岛又名黄埔岛,隔江与黄埔港相望,著名的黄埔军校就座落在这座美丽的小岛之上。驱车从广州东去,穿过开发区不远就到黄埔鱼珠港,再搭轮渡上岛,迎面给人第一个印象──几株大榕树下耸立着一座并不高大但又十分庄重的大门,门楣上横书“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这是军校的正名,黄埔军校是其别名。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缔造的。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织力量,多次在两广发动武装起义,屡遭失败。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14.
1924年6月16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仪式暨首期学员开学典礼于广州黄埔长洲岛隆重举行。在由499名学员组成的队列中,昂首站立着来自贵州的十五名学员。他们分别是蔡光举,刘汉珍,宋思一,伍文涛,冯剑飞,陈泰运,凌光亚,王慧生,杨伯瑶,陈铁,牟廷芳,石美麟,何绍周,罗毅一,王文彦。这些人至今  相似文献   

15.
李之龙(1897──1928),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号赤显,字在田。1916年入烟台海军学校学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委员、中共汉口地委委员。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参与组织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任会议主席团主席和中共常委。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营党代表。同年秋,任广东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代理海军局长兼参谋厅厅长、中山舰长。1926年3月在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中被捕,不久获释,参加北伐。攻克武汉后,任中央人民俱乐部主任兼《血花日报》社社长。“四·一二”…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广州媒体报道在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发现广州仅存的一个金花庙。对金花娘娘的崇拜,是很有广州特色的民俗。长洲金花庙外观  相似文献   

17.
<正>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朝,广东南海人,原籍安徽婺源(今属江西省)。他自幼酷爱学习,1872年,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发愤学习自然科学。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  相似文献   

18.
黄埔军校原名“陆军军官学校”,后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它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以及列宁、斯大林派遣的顾问人员帮助下,为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建立起来的军事学校。因校址在广州市郊区的黄埔长洲岛,故简称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9.
充分发掘利用各种史料乃深入拓展广东十三行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清代黄埔村(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族(家)谱、家传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尽管这类材料流传范围往往很窄,甚至“秘”而不对外,影响了它们的被利用程度。近,重新翻阅《番禺黄埔梁氏家谱》,从中可窥视出十三行行商天宝行和昔日黄埔村(港)某些情状的讯息,对有关研究和历史文物的发掘保护似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20.
1998年第2期《炎黄春秋》发表林峰《王炎午撰文祭生者,文天祥答谢励后人》,所抄录的所谓文天祥《谢王炎午生祭文》不是文天祥所作,而是后人假托文天祥名义写的“游戏文章”。理由是:其一,自元明以来的多种版本的《文天祥全集》和别集,都未载过该文。王炎午的《生祭文丞相文》及他的另一篇《望祭文丞相文》都被刊入过明《文山先生全集》(见其卷二十《附录》)。宋以后,尤其明代,多人到处搜集文天祥文稿,与文天祥有关的文稿也以文集《附录》形式刊入,以供人们研究文天祥之用,独不见《谢王炎午生祭文》。其二,《谢王炎午生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