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健 《文物》2000,(11)
1991年10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在宾川县境内征集到一件明代铜权。铜权保存较完好,环纽,中空。权体呈上小下大的六面体,近底部束缩,形成一周凹槽。权身铸阳文,阳刻,从正面开始,六面从右至左依次直书:“建文(?)二年(?)大理府(?)造□。八号(?)大字”。通高4.2、纽高0.7、穿径0.4厘米(图一)。  相似文献   

2.
1995年11月,广西灵山县新圩镇元屋岭下排村村民刘成东建新屋,在距地面60厘米左右处挖出一件元代铜权,现收藏于县博物馆。 此铜权呈六面六棱型,较完好,通高8.3厘米,重178克,束腰,权纽有一不甚规则的方孔。权身正面有阴文“至治”,背面有阴文“元年”,左侧面有一个阳文“六”字(图一)。 至治,为元英宗(硕德八刺)在位的年号。元年,为英宗定年号初年(132辛酉年)。六,当属铜权的号记。 铜权,铜质之权,等量之具,犹今之砝码。此铜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元代度量衡制度及其商业状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广…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8,(3)
1971年12月,陕西周至县城关公社小寨子大队出土了一个元代铜权(图一)。铜权埋在距地面1米深处。同时挖出的还有长筒瓦、砖等。铜权高11厘米,重量一斤六两。权上有"北路官造"、"至元九年"  相似文献   

4.
定州市出土元代铜权1993年4月,定州市文物管理所在市服务公司工地发现一件元代铜权。权高5.5厘米,重133克,方钮有圆孔,权身六棱六面,上窄下宽,束腰形台阶式座,底呈六角形。此铜权两面均为阴刻,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模糊不清。这件铜权的发现对于研究元...  相似文献   

5.
2001年8月,邯郸市永年县一农民在沼河河道内取沙时发现一枚铜权。该权高12厘米,最大腹径5.8厘米,底径5厘米。为合范铸造,痕迹明显。钮呈倒梯形,与权身连接处有一穿孔。权身呈倒梨形,上大下小。足部外撇,上有叠涩层弦纹。从器形上看,此权与河北正定发现的带铭铜权和山东临沂市博物馆所藏元代铜权中的3号、5号基本一致,只不过该权尺寸较大。  相似文献   

6.
1984年9月,江阴县林场出土一件完整的元初铜权(见图)。 权用紫铜铸造,呈翠绿色。方钮中间有一个可系绳的方孔。权体上窄中宽,近底部有一束腰,底部呈台阶式。通高8.8厘米,钮高1.5厘米,座高7.3厘米,身宽5厘米,周宽围径15厘米,底面直径4.3厘米,净重720克(1.4市斤)比山东省沂水县发现的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重645克的铜权重75克,时代上早44年。权体正面阳铸“至元廿五年”字样,即公元1288年;正左侧面阳铸“付廿四”字样。“付廿四”是元代铜权的一种编号,以加强管理,防止伪造。  相似文献   

7.
元末明玉珍农民政权“天统三年”铜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1957年,河北省师范学院历史系文物室接受了一件私人捐赠的铜权。权身呈扁平六面体,上有倒梯形方纽,束腰下接长方形座(图一)。通高10.8、底面长4.77、底面宽1.85厘米,重559克。权身正面铸阳文楷书"天统"2字(图二);左侧面下部铸"三  相似文献   

8.
《文物》1982,(4)
1978年1月,我馆在县废品仓库发现两件元代铜权。均为方环鼻,束腰六面体。一件呈蓝绿色(图一:左),正面有铭文"至大元年"(1308年),两侧面有蒙文铭文(图二)。相背一面有"杭州路",左侧面有"十号",右侧面有"人字"铭文(图三)。权通高9.3厘米,重450克。一件大半呈铁锈色(图一:右),正面有  相似文献   

9.
1989年11月,微山县文物普查队在付村乡后寨村征集到1件元代铜权。据村民介绍,铜权是在大沙河中挖沙时发现的。权高11.5厘米,重764克(由县计量所测定)。方纽有圆孔,权身六棱六面,上窄下宽,束腰形台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60,(10)
1960年3月28日,在莒县汽车站伙房后深一米处,发现古代铜印两颗.甲印印文"元帅之印";乙印印文"管军万户府印",钮皆长方把状.甲印钮高7厘米,印身厚1.4厘米,印面正方,每边长8.7厘米,重三斤二两;乙印钮高6.5厘米,印身厚1.6厘米,印面正方,每边长7.7厘米,重二斤半.印文都是阴文篆体,章法严谨,铸造精美.印背款识分左、中、右三行,楷书阴刻.甲印左行为"龙凤六年四月日",中为"中书礼部",右为"元帅之印",印左侧又有"昃字六十四号"等字.乙印左行为"龙凤六年三月日",中为"中书礼部",右为"管军万户府印",印左侧又有"生字八十二号"等字.甲印装在一个铜印台内,印台方形,大于甲印面一周,重一斤六两.出土时甲印、印台及乙印放在一处,正置而微倾斜,别无共存  相似文献   

11.
1984年秋,城步苗族自治县清漆乡南门村村民黎金星在本村小河淘金时,挖出一个元代铜权。权通高6、底座径3.5、最大腹径3厘米,重142克。铜权表面呈墨绿色,两侧有明显的合铸痕迹。权身正、背面分别铸有阴文"延祐"、"五年"铭文(见图)。由此知此权系元延祐五年(1318年)所铸。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十一面观音鎏金铜造像天水市博物馆有一座十一面观音造像,本为天水水月寺的传世品。水月寺原为陇右名刹,据传创建于隋初,重建于唐会昌元年(841年)。"文革"破四旧时从大殿墙角下出土了这尊十一面观音鎏金铜造像,疑为唐武宗灭佛时所埋。该造像高81厘米,造像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四层七宝台,上层为十一面观音立像(见图1)。整件造像由青铜铸造,浑身鎏金,显得高贵典雅。菩萨头戴天冠,生六臂十一面。以前误以为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山东省莱西县院上公社刘家庄大队社员刘治琳,在王壁村南土丘上距地面深1.5米处,挖出一个元代铜权(见图),杂有碎砖破瓦等物出土。铜权高9厘米,重330克。权上铸有阴文铭文,正面"益都路总管府",背面"至元二十九年造"。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据《莱阳县志》记  相似文献   

14.
1977年8月,义乌县百货公司进行基建时,在距地表1米左右深处挖出铜权一个,伴出银锭二锭,现由我会收藏。铜权高7.2厘米,重373.5克。正、背面均铸有阳文楷书"龙凤七年"铭文(见图)。据《明史》载: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中原红巾军领袖刘福通等在毫州拥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龙凤七年即公元1361年。此铜权应即为韩宋政权所铸。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湖北省沔阳县博物馆收藏了一枚本县出土的铜权。权身有铸铭"大德四年"、"柳州路造"、"十八",等字。权通高7、底径3.5厘米,重265克(见图)。大德是元成宗年号,四年当为公元1300年。"柳州路"属湖广行省,辖柳城、马平、洛容三县,治所在今广西柳城县。沔  相似文献   

16.
1982年6月潜江县西大垸农场兽医站唐黎明同志在西大垸农场供销社的收购门市部杂铜中发现了一个黄色铜物,交给县银行进行化验,银行刘国太同志即将上述情况告诉了文化馆,经过鉴别为"元代铜权",现唐黎明同志已将这一文物捐献给国家保存.元代铜权,高8.8厘米,重466克,权上铸有阴文铭文.正面有"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背面有"口州路造"等铭文.据潜江县志载:元初,改江陵府为中典路,领潜江,隶河南行省.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庚寅大水,到三十年(公元1293年)癸治徙今治.西大垸农场在潜江县西南边境地,历史上属江陵县所辖,在解放后划潜江所辖.据史书所载,元代商业较为发达,这次  相似文献   

17.
1993年3月,内黄县文物保管所征集到铜权1件,是内黄县井店乡一农民深翻土地时发现的。铜权高10.5、腹径5.4、底径4厘米,重850克(图一)。方形纽,腹下收,喇  相似文献   

18.
最近,省文物研究所在平舆县射桥乡发掘时,从群众手里征集到元代铜权一枚。(图一)。铜权为方形圜鼻,腹呈宝瓶状,上大下小,底为圆形,鼻高2.1、腹径5、底径5.6、通高10.9厘米(见图一)。实重951.1838克。此权系黄铜所铸,铸缝清晰可辨。铜权腹部正面阴刻“至元八年”四字,背面阴刻“南  相似文献   

19.
济南市博物馆自建馆以来,注意文物的征集入藏工作,先后收存元代铜权近20枚,现将其有明确纪年及铭记的铜权整理介绍于后。1号权倒梯形方钮,上有一孔,权身为上大下小的六面体形,束腰,底座为六角形台阶式。通高11.2厘米,重655克。权身正面阴刻铭文“至元四...  相似文献   

20.
1993年3月,内黄县一农民翻地时,发现一件金代铜权,后为县文管所征收。该铜权高10.5、腹围17、底径4厘米,重850克(图一)。铜权方形纽,束腰座,腹部铸有楷书阴刻铭文(图二),正面“大定”,背面“十二年”和“官”字。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