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抵制美货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抵制美货运动展示了与传统排外主义迥然不同的对外方式和理念 ,包括人民主权思想和全民国家观念的兴起、新式社团和报刊等现代传媒的运用、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成长和现代舆论的崛起 ,以及文明理性的对外精神 ,因而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以近代民族主义为动员方式反抗西方列强的运动之一  相似文献   

2.
麻风隔离与近代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民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进入中国的西洋传教士与医生主要的活动之一就是推动麻风院的成立。这个运动始于 1 880年代 ,进入民国时期后更为积极。中国的社会精英亦投入此运动中。对西洋人而言 ,细菌论、热带医学的兴起、传教的需要都是建立麻风院的主要考虑。中国精英则认为铲除代表中国民族落后与政府无能的麻风是当务之急。两者均认为将麻风病人与社会隔离是达到消灭麻风的主要方法 ,而传统中国社会对此疾病是无知与冷漠的。事实上中国东南地区自明中叶以来即普遍建立了隔离麻风病人的机构 ,这个传统一直至清末从末中断。这个传统的被忽视反映了近代麻风隔离措施背后复杂的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3.
回顾中国近代走过的历史,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沈文泰 《神州》2013,(17):49-50
回顾中国近代走过的历史,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姚昆兰 《云南史志》2000,(1):50-52,58
近代以来,云南一直是鸦片泛滥的重灾区。据史料记载,清季道光年间,云南“广种罂粟,熬烟者日多,贩烟者日繁,吸烟者遂日众,是此等浇风,惟该省为甚”。①人民国后,由于政府在鸦片问题上时禁时弛,导致鸦片始终未能根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云南已成为毒品与反毒品斗争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问题是个跨学科的话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较长、争议颇多,无论是概念或内容,是历史演变或表现形式,或是理论与实践意义,都备受学界关注。本刊借中国社科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召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会议之机,约请几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课题谈些个人认识。各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切入,触及到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相关的很多层面,他们的论点可能各不相同,也许会有思想交锋,但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思想。我们期待大家的研究及思想火花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特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问题是个跨学科的话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较长、争议颇多,无论是概念或内容,是历史演变或表现形式,或是理论与实践意义,都备受学界关注。本刊借中国社科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召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会议之机,约请几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课题谈些个人认识。各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切入,触及到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相关的很多层面,他们的论点可能各不相同,也许会有思想交锋,但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思想。我们期待大家的研究及思想火花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梁启超在20世纪初最早提出来的,但后来因为担心它会导致要求推翻清政府的“排满”主张而抛开了这面旗帜。民族主义思潮在留日学生中继续高涨,为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主义纲领做了思想准备,但其中有些人又有着浓烈的狭隘民族主义色彩。孙中山先生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巨大贡献在于:不仅把民族主义同民主、民生幸福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突出地强调民族平等的观念,既不容许其他民族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也不容许本民族反过来去压迫和奴役其他民族,而是提倡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9.
10.
凯恩斯经济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国际经济学界极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经济思想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以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出版为标志,凯恩斯经济思想实现了从关注货币问题向关注整个宏观经济的转变。1936年之前,中国学者对凯恩斯货币理论的认识与解读基本没有形成系统,但基本接受了凯恩斯通货管理思想;1936年之后,凯恩斯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学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中国近代货币理论体系的建立、财政理论与就业理论的发展等。中国学者还尝试比较凯恩斯与其他学派经济思想之异同,对凯恩斯理论能否中国化提出质疑。由于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影响,近代中国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研究与现实经济政策的应用之间存在割裂,这也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11.
12.
近世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方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概念的逻辑内涵和历史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而对近中国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近世中国社会形态属于“早初机器-工业-民主社会”,社会性质属于“早初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3.
英国是西方世界首创内阁制的国家。早在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在种种主客观因素的推动下,此前处于萌芽状态的内阁逐渐走向公开化、独立化、制度化,由此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不过,与18世纪中后叶的责任制内阁相比,此间的内阁依然残留着君主政治的痕迹。对于王权的依附以及与议会之间缺乏必然的关联,使得责任制在内阁中还未建立起来。只有到汉诺威王朝时期,当王权急剧衰落、议会主权地位确立后,早期的内阁制才完成了向责任内阁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民族国家构建的角度探讨辛亥革命前后蒙、藏等边疆地区的政治变迁。辛亥革命使“五族共和”、“中华民族”学说从思想变成了政治实践,实际上成为梁启超政治思想、价值体系的代行者。可以说,因辛亥革命而昌盛的“五族共和”、“中华民族”观念作为民国初期政府整合中央与边疆地方的意识形态,对边疆地方的民族国家之认同影响极深。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党对胡适思想的批判涉及改造旧社会的意识形态、奠基新中国的意识形态这样一个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原则问题。对胡适思想的批判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体系在整体上与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转型和主流思潮是格格不入的。这场批判运动从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比较全面系统地清理了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影响,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但不容否认的是,理论界也存在着一些教条化的倾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批判所能达到的学术深度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刊发于《清议报》的大量文、论,清楚展现了他提出近代国家思想的内在逻辑。戊戌政变发生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效申包胥之哭”,乞师日英,终以失败告终。以此为契机,梁启超开始关注日英对华政策,充分认识到保全即瓜分的本质。而后,他以西方的近代国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果断提出依靠国民实现国家独立的全新命题,《清议报》遂成为梁启超输入并阐发近代国家思想的园地。但作为“康党”的“机关报”,《清议报》同时并存着保皇尊王与依靠国民两条不无紧张的独立路径,这既是其“党报”性质使然,也显示出该报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商业组织引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实体股权长久以来一直依靠文化的以及法律习俗所支撑。在缺少法典化、系统化的私法惯例之下,深深植根于日常惯例之中的契约文化和使私人契约生效的政府维持了商业的日益增长。类似的惯例满足了商界寻求方法聚积资本并长久维持商行的需求。这些习俗的发展有助于解释西方式的公司法颁布之后中国对西方判例的适应性以及中国习俗自相矛盾的存留状态。  相似文献   

18.
19.
近代山东行栈资本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栈资本是近代市场结构变迁的产物与新贸易趋势的受益,同时又是其推动。开埠通商后,行栈资本首先在口岸城市获得发展,后来又逐步扩展至内地市场和土洋货贸易的各主要行业。行栈一方面将外商洋行的购销与华商经营联系在一起,促成土洋货双向流通;另一方面又将口岸市场与内地不同类型的商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以行栈商为核心的商品购销链或购销网。行栈资本具有贸易中介、信托代理、商品批发三项基本的商业功能,20世纪后在许多领域超越或取代了旧日的买办,使中外问主要商品的大宗交易为行栈所掌握,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特征的交易方式也从其经营活动中衍生出来。行栈资本对近代市场经济下的流通、生产与消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行栈资本向工业领域扩展,成为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资本来源。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于 2 0世纪 3 0年代。从学术史的角度看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一 )新材料的发现 ,包括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及海外中国近代史资料的搜求 ,特别是清内阁大库明清档案的发现 ,直接改变了学者关于近代史的观念 ,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兴起 ;(二 )史学新思想、新方法的输入 ,可以说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 ,就是新史料运用新史学的实践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进步史观的输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近代化叙事模式”的确立 ;二是重视史法的倾向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编撰模式的转变 ;三是普遍史的倾向导致了中国近代史内容的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