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2])。进入新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需要重视和做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及其表现方式之一的地方志事业。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地方志事业,特别是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方志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与光荣使命。在强调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地方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全面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挥高校档案功能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晓青 《攀登》2011,30(2):127-129
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发展历史的积淀和原始记录,具有与生俱来的文化内涵与品格,它兼备文化积淀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利用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高校档案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布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有必要增强布朗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布朗族地区传承布朗族优秀文化。为此,要尊重布朗族人民的意愿,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选择;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布朗族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实施民族语言教学,提高布朗"听""说"能力;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布朗族民族传统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肩负着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和传承的重要责任。为了让观众爱上博物馆,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和休闲娱乐,博物馆的宣教部门就要利用好公共关系这一传播手段,提高博物馆事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实现其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活化传承尤为关键。桂北地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区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分析桂北非遗传承与保护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师团队建设、教学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思考桂北非遗融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措施,促进桂北地区文化传承与教育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虎 《旅游纵览》2013,(3):284-28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东北地区朝鲜族人口的主要聚集地。朝鲜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带动着旅游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成为延边州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旅游的发展加速了朝鲜族文化与其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对朝鲜族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各种影响,朝鲜族民俗渐渐失去了本色和乡土气息。在开发和发展朝鲜族旅游文化的同时,应加强朝鲜族优秀文化的保护意识,加强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朝鲜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讲明了为什么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的问题[1].  相似文献   

8.
书画文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核心在于加强书画文物保护,这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民族自信心、提高国家软实力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书画文物“出圈”旨在让书画文物“火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圈,让传统文化“入圈”旨在挖掘书画文物优秀传统文化、让其与公众建立共生共长的关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公众感受到书画文物的魅力,以促进书画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真正促进书画文物传统文化传承与薪火绵延。因此,文章将深入研究促进书画文物“出圈”、传统文化“入圈”的路径,认为要加强书画文物基础研究,强化书画文物价值认同,做好书画文物科技赋能,讲好书画文物故事,以更好地挖掘书画文物的传统文化内涵,推动书画文物文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光华 《旅游纵览》2023,(24):65-67
在民宿经营管理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能够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首先阐述高校思政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强调其对学生全面成长的促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其次分析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在民宿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将思政教育融入民宿经营管理课程设计的建议,包括文化传承、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教育、案例研究以及学生与社区互动等方面,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并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何静 《神州民俗》2009,(8):61-63
高职教育强调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素养在某种程度的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资源,高职院校须认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探究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丈精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为社会培养有精神素养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11.
陈培礼 《沧桑》2008,(6):174-175
在当前有关传统文化的研究、教育和普及的热潮中,我国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其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追求,都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介入和现代转化,因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传统文化教育中,负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本文详细探讨了这些职责,即:积极倡导的职责、善于引导的职责、促进现代转化的职责,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金张泉 《神州》2020,(5):172-172
新疆内职班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谈了语文课堂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必要性,然后从古诗词教学、课堂活动、课堂拓展三个维度来阐述传统文化渗透的具体做法,最后谈了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戴春芳 《神州》2013,(14):20-20
坚持"以人为本"也是我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人类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高校培育的众多专业人才是建设中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是未来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历史融入育人的全过程,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精神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弘扬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很多优秀成果,逐步渗透至社会发展、经济活动、教育事业等领域,对推进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春博 《风景名胜》2020,(2):0258-0258,0260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的魂灵、发展的根脉、强盛的标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代代民族后人的应尽责任和义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五十六个民族同气连根、荣辱与共、福祉同享的大家庭,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即传承和发展五十六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个也不能少。在民族文化中,音乐文化是一个重要成分,基于音乐教育者的本职,文章以传承满族音乐为视角,置于繁荣文化产业的大社会背景下进行探讨,提出“三强化”对策,即:强化遗产挖掘、强化学校教学、强化产业化运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  相似文献   

16.
文脉,是指文化传承的脉络,包含社会思想的演进及其相关的精英人物,是国家、民族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并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质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保护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今年1月专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通过涵养和发展文脉,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与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对无锡地区历史文脉的演变作一梳理,指陈利弊得失,并对今后如何涵养文脉、聚集文气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亟须加大力量研究、传承、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认识与观念的误区,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完善机制,科学界定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范围,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转变一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1月9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历史文物保护工作纪实》,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作为传承和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活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通过博物馆展览,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文章详细探讨了博物馆展览中活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蕴内涵及逻辑方法,并且以济南市博物馆“泉城清风—廉洁文化主题文物展”为例,探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呈现的具体内容,以促进传统精神文化在博物馆展览中更好地实现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保护历史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担负着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所关注、所思考。福建三明市万寿岩遗址、河北正定古城、黑龙江哈尔滨731遗址群、首都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中国地方志的发展历程、价值意义、功能作用,认为中国地方志是历代先贤用汗水和心血汇聚成的文化瑰宝,得到历代贤明当政者的珍爱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重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同根同源、相融相通,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历史长河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新时代要积极探索中国地方志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路径,提出以地方志为镜鉴、本源、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起来、活起来、传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