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入探讨抵制美货运动的新思路——读《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朱英《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发表的韩国学者金希教先生的论文《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以下简称金文),颇具新意,是近年来深入探讨抵制美货运动的一项值得重视的新...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侨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场爱国运动中,美国华侨无论是对它的发动,还是对它的持续都起了十分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但学术界对此少有论及,本文欲就此作些探讨。一 抵制美货运动的由来对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起?..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爱国这条路上有怎样的不同表现4月9日,在数十家海内外网站论坛上,网民开始发起抵制法货的运动。4月11日,网友发表了一篇《动员令——5月1日北京地区抵制家乐福一天》的帖子,这个帖子预示着从原来的抵制法国货转向抵制在中国常见的家乐福。抵制家乐福运动开始在中国上演并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4.
邓绍根 《福建史志》2000,(3):37-38,42
1905年爆发的抵制美货运动,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全国性爱国运动。它表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正在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场抵制美货运动,不仅给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当时全国各地正在进行的收回利权运动;而且运动中首倡的抵制外货的斗争方式几乎为以后历次反帝爱国运动所沿用。因此,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曾铸就是这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运动的主要领导者。  相似文献   

5.
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抵制美货运动时期中国民众的“近代性”〔韩〕金希教20世纪初,以义和团运动与抵制美货运动为代表的清末民众运动,反映了中国政治格局的一些显著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民众社会和民众民族主义,是民众的反抗扼制了列强的殖民化过程。一近代民众社会...  相似文献   

6.
许冠亭 《史学月刊》2007,1(12):57-64
在1905年中美工约交涉及抵制美货运动中,中国商会在官、民、洋三者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商会在民间推动、政府默许下先则与美国使领直接交涉,继则发动和领导了抵制美货运动,最终又在民众日益激进、政府劝导停止、美方威胁分化并作有限让步情况下结束抵制运动。这一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之后商会在官、民、洋互动格局中的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澳洲华人与1905年抗美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抵制外货运动是 190 5年展开的反美爱国运动 ,是年 5月 10日上海商务总会领导人召开会议 ,首先发难 ,抗议美国的排华法令和禁工条约 ,并呼吁中国各地商人支持和响应抵制美货。其他身份的中国人 ,如知识分子和各阶层的民众也积极参与抗议美国的排华运动。反美活动像野火燃烧 ,蔓延至中国各地 ,历时年余。至今研究此历史事件的论著 ,多集中探讨抵制美货运动在中国的发展。1事实上 ,许多海外华人社区也积极响应 ,其中包括英属马来亚和新加坡两地的华人。2甚至比马来亚和新加坡更遥远的澳洲 ,当地的华人也从 190 …  相似文献   

8.
试论美国对中国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反应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文明、理性、和平抵制外货的方式反抗西方强权的活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民族主义运动的开端①,对当时中美关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对美国政府的反应则...  相似文献   

9.
论文简述了冯夏威自杀殉国与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联系及其民族英雄形象塑造的过程和重要意义。1905年华侨冯夏威为抗议美国排华政策,在上海美国领事馆门口服毒自尽,奏响了抵制美货运动的序曲,并以民族英雄的形象贯穿运动始终。冯夏威的民族英雄形象是个体自塑与社会他塑的复合体。自杀殉国与遗书自述,完成了个体自塑的描摹;各方悼念与报道宣传,实现了社会他塑的目标。其自杀动机与反美抵制行为,契合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潮流与认同需求,个人意志表达呈现出社会化、国家化、民族化的趋向。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急进发展,不仅为社会他塑提供了空间与动源,而且也认可了个体自塑的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近代福州商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或1906年,但笔者在梳理相关史料时发现,事实上福州商会在1904年5月即已成立,并参与了1905年全国抵制美货运动。  相似文献   

11.
Circles of Verse     
It is well known that Yijing symbolism was woven into alchemy. But Zhang Boduan's Wuzhen pian (an exposition of neidan in verse) also has numerical structures linked to that symbolism embedded within its structure. That presents opportunities to learn more about Daoist texts’ conveyance of meaning via esoteric symbolic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the commentator Yu Yan (1258–1314), perhaps inspired to combine jindan with Cheng–Zhu thought by Zhou Dunyi's Taijitu shuo (itself originating from the Daoist Chen Tuan) and possibly Tantric Buddhist dhāra?ī and ma??ala, developed graphic illustrations (tu) of alchemical practice that influenced late-imperial Daoist works like the Xingming guizhi.  相似文献   

12.
正Coming to Tibet I came to Tibet in the normal way,that is,the normal way for many of the workers and students coming to Tibet:42hours on a train from Chengdu to Lhasa.Also,like many of the workers and students,I had a ticket for a hard seat.  相似文献   

13.
民间宗教祭祀中的义务性和自愿性--祭祀圈和信仰圈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汉人社会的研究中,从民间宗教入手的研究占有重要的地位。祭祀圈在其中就是一个研究者都耳熟能详却又莫衷一是的概念。究其原因,并不是研究者对祭祀圈在取代或补充施坚雅(W.Skinner)“市场体系”来认识中国这样一个有国家的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上存在分歧,而是对祭祀圈内涵的认识存在分歧。这一分歧可以从另外一个倍受冷落的概念——信仰圈中进行探讨。本文虽然主要是就前人对祭祀圈和信仰圈的定义进行梳理,目的却并非要界定两个严密,完备的概念,而是去揭示民问宗教祭祀中  相似文献   

14.
毛进 《东南文化》2001,(11):87-88
“私人画作”形式多样,其独特性、创造性的禀赋在某种意义上更贴近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5.
16.
浅论西方学术界关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江 《世界历史》2003,26(2):2-11
西方学术界在是否存在全球化问题上 ,分为“怀疑论”和“全球主义”两大对立阵营。“怀疑论者”认为 :目前所谓的“全球”经济是虚构的 ,由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也并没有因全球化而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 ,并且人类社会根本没有出现什么全球文明或全球文化。“全球主义者”则认为 :当代的世界经济已经从国际经济发展成为全球经济 ,同时全球化已经导致民族—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的下降 ,某种全球政治体系已开始产生 ,并且不论愿意与否 ,全球化已经带来某种超越民族和传统文明集团的世界文化。我们不应将西方有关全球化的理论话语与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理论相混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知识界与第三届太平洋国交讨论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静 《近代史研究》2004,6(1):161-192
太平洋国际学会是一个以研究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外交、化、民族诸问题为目的的非官方国际组织。1929年,当其第三届双年会召开时,由于会议议题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引起了中国知识界的格外关注。太平洋学会在中国的声望也由此而达到颠峰。然而,会议的结果打破了中国知识界的幻想,引发了对这一国际组织的失望。造成这一失落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结构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人类发展的历史经过约200多万年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距今3.5万年左右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时人类除了在石器制作技术、绘画雕刻和原始宗教意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步之外,已经能够摆脱长期在天然洞穴中生活的束缚而来到平原之上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0月30日,毛泽东转发薄一波《关于华北各城市召开各界代表会议经验的报告》。 有书把报告中的"各界代表会议"误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虽两字之差,却完全混淆了两者 在性质上的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