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旧地图中承载了大量的自然、社会和人文信息。本文考察柳州区域内留存的古旧地图的形成及状况,并探讨古旧地图的特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3.
城市人口地图是以城市为基本制图单元的人口地图。编制城市人口地图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城市是国家经济力量的主体.是独特的经济地域;城市是国家高知识密集地区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城市对提高人口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城市人口地图的编制原则为以下几方面:科学性、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提高地图容量,增加载负量,突出差别;疏密适中,取舍有度;图面的配置合理,色彩协调;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城市人口地图编制中应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西北城市体系的空间发展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西北地区城市体系为研究对象,应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1840年至1994年间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认为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经历了由单极向多极演化的过程;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衡。指出影响西北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政治、交通以及人口密集区的市场经济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兰州战役,是第一野战军于1949年8月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也是解放大西北中最关键、最激烈的一次决战。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国民党在西北战斗力最强、反共最坚决的马步芳主力2.7万余人,使西北其他反动军队完全陷入分散、孤立的境地,而且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政府利 相似文献
6.
7.
历史地图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高考中图文结合的历史考题也在逐年增加。这部分内容对广大考生来说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研究历史地图的教学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旧志古城图在复原古代城市历史面貌中的作用--以古代广州城地图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旧志中的城市地图,是古籍记载地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在复原古代城市历史面貌中,古城图是准确复原城市区位的重要文献,是系统认识城市整体自然环境的可靠史证,是研究城市形制、境域变迁的重要依据,是考订城市布局及道路变迁的基础资料。因此,旧志中的古城图在研究城市历史变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明清西北筑城碑记大约存有269篇,其中原碑尚存于世者32方,是研究明清西北城池史宝贵的一手资料。甘、宁、青三省现存明代碑记最有特色,有大量卫所营堡的筑城碑保留。州县碑记大多有若干时段连续的拓城记,连缀起来就是城池形态扩展的整体叙事。明清西北筑城碑记所反映的城镇类型也多种多样,州县城镇最多,卫所营堡占有一定比例,其他如驿城、巡检司城、厅城、寨城、关城都有一部分存留,非常难得。这些碑记作为第一手资料,详述了筑城过程、工程耗时、销银数量、捐资人户,对于考证原委、制度复原、社会阶层以及城镇职能与形态扩张都有极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参与《西安市地图集》“古都演变图组”的实际工作经验立论,初步探讨了地图学领域的专题地图-城市历史地图编制的意义、特点和方法,并侧重于典型城市内容设计与处理的方式,指出这一工作对当代城市建设和城市历史地理研究都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国生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1)
本文论述了我国地方志的起源和性质,认为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地域内自然、社会、历史与现状科学的独特的保存丰富旅游资料性的文字载体,具有其他文献不可代替的功用,并对方志的主要功能特色和不同方志所具有的不同旅游学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的大西北,有许多雄浑壮美的山川和沃野田畴。千百年来,在这片浩荡的舞台上,曾上演过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也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叹的历史遗迹。不管是行走在戈壁荒漠还是草原绿洲,不经意间也许就会踏进一座千年故城,与古人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交流。从河西走廊到天山南北,那些裸露于地表之上和沙埋土掩的故城看上去残破而又荒凉,但却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静待今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古镇遗产分类及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镇是人类主要聚落形态之一,按其成因和社会功能可把古镇分为聚落型村镇、区域贸易中心型集镇、资源型或资源—产业型集镇、军事重镇型集镇和文化景观型集镇等。资源型古镇通常是在对某地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场镇,它的发展历程直接折射出区域社会变迁及其关联的社会背景,构成地方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对资源型古镇的保护性利用旨在服务当地,在内容和形式上旨在使古镇的"形"与"神"与其生存空间达到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从而准确传达古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及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景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1):142-151
朝鲜古地图中保存了清代中朝边界的诸多重要信息。通过对多种朝鲜古地图的解读,考察了其绘制方法与特点,重点分析了穆克登碑、图们江源、"间岛"及鸭绿江下游岛屿等边界地区在地图上的表现方式与变化轨迹。可以看出,朝鲜古地图在绘制方法受到了中国传统舆图的深刻影响,在内容上反映了绘制者对本国历史、地理状况的认知,也体现了其领土观念与"北拓传统"。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常所说的“农民起义”的领导人并不都是农民,但是只要具有政治目的,实际上就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反政府武装,而皇亲国戚的叛乱和藩镇军阀的割据则是来自社会上层的反政府武装。至于那些没有政治目的土匪、强盗、邪教、帮派、会党等黑社会势力则是反社会武装。反政府武装和反社会武装都会给社会带来动乱,然而民众却往往对他们寄予同情,那是因为民众对政府不满而又不能用合法的方法去更换它。反政府武装的结局与原则只有一个——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反政府武装和政府的斗争不是阶级斗争,但是却推动了改朝换代,也是造成古代社会动乱不已的原因。研究反政府武装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出理性明智的政治制度,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城市旅游经历了起步、兴盛、成熟和普及四个发展阶段,由事务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闲娱乐,并最终成为一种城市化生活时尚。中国古代城市旅游活动有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旅游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游发展史上也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古蜀王都与早期古城遗址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平原上的考古发现揭示,早在商周时期,古代蜀人已在三星堆建立了古蜀王都,而在此之前或更早的时候就已出现了宝墩化等早期古城遗址。三星堆古城遗址为我们了解蜀国和殷商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说明地处内陆的蜀国在当时是一个独立发展的富饶繁荣的王国,殷商在青铜时代并不是唯一的明中心。宝墩等早期古城遗址的发现和比较研究,则显示了中华明在不同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