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那天,在QQ群里,有人抱怨:"每晚都要强打精神给孩子讲故事,累死了,当父母不容易啊。"一向不按常规出牌的冷月说:"我女儿识字了,我懒得给她讲故事,我让她自己看故事书,看完了还要讲给我听。"群里马上有人指责她这个当妈的偷懒,不尽职。我却很赞赏她这个颠覆传统的方法,父母能给孩子讲故事,为啥孩子就不能给父母讲故事呢?我马上实施,原本每晚都是我给儿子讲故事,现在,我要求他给我讲故事。  相似文献   

2.
郑州这几天变天了,要下雨的样子。这让我又想起了"外公",去年他去世的时候是一个暴雨天。说是"外公",其实是我亲外公的弟弟,我们也叫他"外公"。他是从台湾回来的老兵,回来后在老家生活了19年,他回来时我小学一年级,他去世时我已经大学毕业4年。这19年里,他对在台湾的生活一直讳莫如深,从不提那边的生活与工作,我们只知道,他在台湾还是当兵,后来一直住在花莲县。花莲,很好听的名字,直到今天,每次听到这个地名我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3.
清浅的快乐     
<正>以塞亚·柏林,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活了97岁才十分不情愿地离开这个世界。有人曾问过柏林:"你为什么可以活得如此安详愉快?"柏林回答道:"我的愉快来自浅薄,人们不晓得我总是生活在表层。"我喜欢柏林俯下身子说这句话时的自得和狡黠。他的"生活在表层"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深刻,是"一览众山小"后的返璞归真,是历经风雨后的一种平淡祥和。这让我想起了"清浅"一词。"清"是心底无私,安之若素。"浅"是心无城府,  相似文献   

4.
过失·责任     
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损坏了邻家一块大玻璃,邻居要求赔偿12.5美元,这笔钱当时可以买125只母鸡,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他的父亲说:“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清!”此后,他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终于把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保护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如果父母一味地代替孩子承担责任,就会埋下错误重犯的隐患。孩子犯错的时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教会他们明  相似文献   

5.
郎咸平又开始放炮了,这次他热辣辣地抛出一个"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八大危机"经济生活多事而动荡的2007年过去了,前景未明而让人心生不安,声名赫赫的"郎监管"重又出现,"八大危机论"的大标题,一切似乎又恰逢其时——"这个时候,我觉得是该……"  相似文献   

6.
小的时候便因为文章写得好,常被父母在别人面前喋喋不休地夸。因此受了冷落的哥哥便笑我,说,一定要在写作上出点名气哦,否则,你就会让爸妈在人前丢面子的。我那时候常常一昂头,极骄傲地丢给他一句:等着瞧吧,我一定会让咱爸咱妈在亲戚朋友们面前觉得无限荣光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才只读五年级,却一心想着只有冲进北京去,才能实现自己写作成功的梦想,亦能让一生碌碌无为的父母,因为我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儿,在外人面前挺胸抬头,风光无限。然后便是为了这个目标拼命地学习,拼命地读书;又偷偷地往北京投稿,希望有好心的编辑,不仅是慧眼识珠,而…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午饭后,我和我们班的一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我知道你的身体不好,但是我看出来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你在学习的时候比别人缺少了一种认真和坚持……"二十分钟的谈话,最后他答应我要改正自己的缺点,不再放任自己,要努力学习,先从写字练起。在这个案例里,因为我尊重了孩子生命的个体,因为我始终以教师的姿态来亲近他,才让他在短时间内亲近我这个老师,接受我对他的教育,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现在这  相似文献   

8.
我生于1942年,从小就随父母生活在新四军和八路军的队伍中,经常听部队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建国后,在上小学时学唱过这支歌。记得当时歌篇上注明:毛泽东作词,李劫夫作曲。记得上初中时的一个晚上,我父母看完文艺演出一回到家,父亲程坦立即拿出久已不用的口琴,独自不停地长时间吹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的曲子,显得有些激动。我用诧异的目光,看了母亲几眼。她对我说:在今天演出的节目中,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是最初的原词原曲,让他想起了那个年代。父母均没有跟我说明这支歌跟父亲有什么关系。后来,父亲在家请他当年在红十五军…  相似文献   

9.
早在10余年前,我就萌生了百朝一日要带父母上京旅游的念头,让一辈子生活在省尾国角、偏僻山村的父母到伟大祖国的首都看看天安门.逛逛长安街,了却父母一直敬仰他们心中红太阳的心愿。有一次,三哥在谈话中突然跟我说,生为中国人如果没有去首都游玩那可是一生的遗憾,他打算近期到北京旅游。说知道我一直想带母亲去北京旅游,问由他带母亲  相似文献   

10.
采访上午10点半开始,在李景汉的家中。隔着茶几,他很认真地说:"我的中文不太好。"1961年,李景汉出生在美国,父母是清朝大臣的后裔。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他很早就萌发出了对艺术的热情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问题描述:“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到这个世界为谁而活?”这是每一个处于成长迷惘期孩子想知道的问题。一些孩子由于缺乏正确引导,错误地认为:是父母让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我不必为自己的所  相似文献   

12.
正"我真倒霉,生了个白痴。"邻居老黄在责骂他那做错数学题的儿子,可是他越焦躁,孩子错得越多。老黄的怒骂让我感觉十分刺耳,时光倒流,我好像又回到自己糟糕的童年,毋庸置疑,父母是爱我的,但他们对我的教育充满了负能量,以致我后来做了很大努力,才将他们给的负能量抵消。可能父母对我期望太高的缘故,他们对我比较苛刻,一些小错误在他们眼里,是不可饶恕的;一些小进步在他们眼里,是不值一提的。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缕小风,纤细而温柔。强悍的父母看到我柔弱而美丽的身躯万分惊喜,他们好喜欢温柔的我,于是把我安顿在一个小山里让我出不去以确保我的安全。就这样我开始了和父母截然不同的生活,父母说做他们太辛苦了,每天要扬起无数张帆,吹起厚厚的云以便滋润大地,转起很多风车,还要小心翼翼地撩起姑娘们美丽轻盈的长发。有时候一不留  相似文献   

14.
珍惜生命     
倾听热线主持人: 看了第14期中《孪生姐妹毒杀双亲向家教敲响警钟》的文章,确实让我感到震惊,没想到这世上还有比我更傻的人。我出生于1987年9月,父母亲只有初、高中的文化水平,我是个独生女,是大家呵护的掌上明珠,因为在我直系大家族里,只有我一个女孩,所以大家都对我呵护有加。以前在家我是乖乖女,在学校是个守纪律的学生,从不让父母、老师烦心,但自从上了初中之后,一切都改变了。我自杀过,因为父母的责骂,老师的讽刺,让我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我的成绩原来就不是很理想,而父母一个劲地为我请家教,他们不烦,我都烦透  相似文献   

15.
正王芸生原名德鹏。"芸生"这个名字是他1928年进天津《商报》当总编辑时,介绍人信口说出来的。王芸生说:"芸生者,芸芸众生之谓也。"于是便保留了这个名字。贫苦发奋的少年王芸生,1901年出生在天津一个贫苦人家,为了"改换门楣",父母决定不再让王芸生像他两个哥哥那样碌碌无为,家里省吃俭用,供他上了4年私塾。后来,实在供不起他读书,13岁的王芸生到一家茶叶  相似文献   

16.
正"揪,死揪,往死里揪",不同的地方都无独有偶地出现这如出一辙的班主任管理模式。曾经的我也在这个误区里徘徊过。今年的班主任工作将是我工作以来第四次做班主任,我如何让我的工作,轻松、愉快而又不出成效呢?首先有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作为班主任,我到底是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生活中有很多的挫折,但是走出校门的学生抗挫折能力很差,原来我们教育忽视了孩子了耐挫能力。生活中有很多的与书本中"真、善、美"不一样的人和事,该叫学生怎么面对这些人呢?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其实,苦难和挫折本身并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中找到的解决方法。一件事发生了,他能够承受得住,走了过来,他就进步了,就会感觉很好。就学生耐挫力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有一个不善交际的宝宝:这个小家伙在父母面前蛮活泼可爱的,但是呢,遇到陌生人他就蔫了,不仅不爱说话,而且还躲躲闪闪的,有的时候还吓得哭起来。这样的孩子比起那些见了生人不哭不闹、欢喜亲近的孩子少了些人见人爱的可爱。没有了与周围人的亲密交流,长大了又怎能面对外面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这将帮助他日后与外界建立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因为没有人是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以,下面为你提供5个花招可以让你的宝宝成为出色的“交际官”。最狠心的花招:该放手时就放手这里首先要提醒那些整日保护在…  相似文献   

18.
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进行之间,我没有参加,只是在1937年5月至9月,我参加了这个谈判。蒋介石为什么不前不后要在这个时候让我参加?我估计我是他手中的一张"牌",这时用得着我所搞的那一套,所以把我这张"牌"抽出来,打出去。  相似文献   

19.
《湖南文史》2010,(6):46-47
我因事来到老乡会馆,有看相的摆了桌子在路旁。我经过时,看相的严肃地让我坐下,说愿意免费看相,说对了就给他介绍生意。只见他快速拿出一张纸,写了起来。完后问我父母状况,并说你所说的必与所写相同,不灵,头脑任击,但要如实告知,不可撒谎。  相似文献   

20.
老迈克,在广州的外国人圈子里是个响亮的名字。其实他并不老,用中国人的说法叫"70后",但他的生活已向老年过渡,并计划再干两年,就正式安享"晚年"。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聚会上。那天,朋友神秘兮兮地说要带我去参加"轰趴"(家庭宴会,由英文Homeparty而来)。那是我第一次去这种聚会,主办人就是这个叫做"老迈克"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