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陈祖涛 《纵横》2008,(4):40-45
一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远离战火硝烟,吃得饱穿得暖。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尚未长大成人就背井离乡,没怎么见到过祖国的河流山川,人情冷暖。这群在二战期间,被秘密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  相似文献   

2.
正"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教会他们做人。"这一段话让我想起刚刚从我班毕业的这群农村的孩子:这儿是农村,大多是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老人们在家种地,照顾孩子去上学。每天只要按时做好饭,让放学的孩子回家吃饱了,穿暖了,其他的,很少要操心,就算有老师打来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大多也只是敷衍了事,除非有些严重的,老人们只需再通知给远在外地  相似文献   

3.
林长丰 《环球人物》2012,(28):42-43
在陕西西安的砖窑厂,有一群来自四川大凉山彝族布拖县的孩子。布拖生活贫困,外出打工是大人们理想的选择。而这群少年,也跟随着父母从大凉山飘泊到西北。年纪大点的孩子会帮父母搬砖运砖,稍小点的就帮忙带更小的弟弟妹妹。他们都不上学,整天跟着父母在砖窑厂里转悠。他们的童年跟这里的尘土砖块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们大冯中心小学,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亲属或邻居照管。这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常常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安全健康缺保……在我们大冯中心小学,还有这样一群追梦人:他们担负起妈妈的角色,在他们的关爱下,原本孤僻的孩子渐渐变得开朗,学习困难的孩子也变得喜爱学习,生病的孩子及时送医就诊……在这所小学里,教师们甘做绿叶,用点滴行动诠释教师梦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者们经常从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移民侵略政策或十月革命后俄国贵族的流亡来考察在华俄侨。抛开意识形态因素后不难发现:俄侨不只是"掠夺者"或"流亡者",他们也是"建设者"。他们对中国,尤其是聚居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和平建设时期,中苏(中俄)贸易中,俄侨及其后代的影响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严珺 《神州》2011,(13):90-92
这是一部老电影,这是一部获得了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四个奖项的电影,这也是获得了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的电影。有人说这是内地电影的巅峰之作,说中国真正的导演就剩下姜文了。也有人说这是90年代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还有人说这是王朔最好看的中篇和姜文最好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文革"中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度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也有成长。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马小军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中长铁路归还中国的交涉和谈判经历了艰难的历史过程。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中苏两党领导人就开始试探地交流有关包括中长铁路在内的苏联在中国东北特殊权益问题的看法。1950年2月,中苏签订了《中苏关于中长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等文件,苏联将中长铁路归还中国。  相似文献   

8.
顾宁 《世界历史》2004,2(4):79-88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 1 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处于美苏冷战的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段时期与苏联进行的教育交流经历了风风雨雨。教育交流是外交和政治关系的延续 ,中苏教育交流是中苏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在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 ,回顾冷战年代中苏教育交流的历史 ,必将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1950年代和60年代留学苏联的中国学生作为"新中国"的显赫代表,与"苏联社会主义"中的普通人、各级机构与环境格局进行着直接互动。就字面意义而言,他们的任务是掌握对中国经济和军事发展至关重要的苏联技术。但是,他们也起到同样重要的象征作用:他们的工作是在个人层面造就中苏"友谊"。尽管1950年代中苏关系还在黄金时代,但这也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错误     
田忠良 《神州》2013,(4):110-110
古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话都说明人生来就是会犯错误的。错误是伴随我们整个生命的。既然错误是再所难免的,那我们怎样面对错误就很关键了。做为老师来说,这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老师面对的是学生,特别是小学教师,成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的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他们随时会犯各种错误。他们会因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而吵甚至大打出手;他们上课会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更有甚者会因和老师、家长睹气而离家出走……做为老师,如何处理这些错误就很关键了。  相似文献   

11.
正早上幼儿园门口突然出现一条长长的横幅,许多孩子围着它很好奇,洋洋说:"这是什么东西?是不是给我们玩游戏用的?"我想:就用横幅给孩子试一试,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一、横幅初接触,探索多种玩法当孩子第一次接触横幅时,玩的花样十分的单一,他们有的在横幅上跳来跳去;有的从这边走到那边;有的干脆坐在横幅上,一会工夫他们就觉得没有意思了。我想:怎么样调动他们玩横幅的兴趣呢?这些游戏活动用其他器械也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最难念的就是孩子这本经。常听家长们抱怨“这孩子太不听话了,逆反心理越来越重”、“这孩子光想听好听的,稍一批评就受不了”“这孩子天生是个淘气包,无可救药,我们全家都为他伤透了心”等等。听了家长们的满腹牢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切地感到,家庭教育是何等的重要。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嘴在哭,手在抓,他们本能地寻觅母亲的乳汁,期待父亲的抚摸;在他们学说话和练走路的时候,他们本能地盯着母亲的嘴唇,拉着父亲的大手;当他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又本能地不住地问他的爸爸和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  相似文献   

13.
冬去春来,花落花开,你的孩子又长了一岁,《好家长》今年也六岁了。最初的小读者已从初一上到了高三,从刚迈出小学的烂漫儿童变成了翩翩少年。从13岁到18岁,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年,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身上不知要发生多少变化。这几年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都会对他们影响很大。有的事件甚至会导致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转折!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看似漫长,其实在紧要处就那么几步。一步走错了,可能以后一辈子都错了。尤其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在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家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孩子和你在一起生活时间最长,他们求知欲强,好奇心强,…  相似文献   

14.
中苏同盟与战略利益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同盟是战后雅尔塔格局的产物 ,同时又对这一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苏同盟的演变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其实质则是中苏在战略利益上的选择。本文从战后国际格局和国家利益的角度 ,对中苏在结盟中的战略利益选择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45年8月14日,日本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天,成为中国特别值得庆贺的抗战胜利纪念日。但是,也就在这一天,中苏之间鉴于曾就抗日问题达成的共识,签订了《中苏友好同嗌条约》,中国被迫放弃了外蒙古。这失去的领土,有156.65万平方公里,等于3个法国领土的总面积,等于15个多浙江省的总血积,比战败国日本失去5000平力‘公里的领土多312倍,也是白清初至民国以来失去领土最多的.次,、  相似文献   

16.
少儿时代应该是一个人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应该是最无忧无虑蓬勃向上的时候,可在中国当下,他们却成了活得最苦最累的一群人,尤其是中学生,课业最为繁重,升学压力巨大。“救救孩子!”在半个多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发出了这样的呐喊。作为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关注家庭和谐建设的社会人士和媒体,今天我们还要发出这样的唤声:孩子的幸福哪里去了?还孩子以成长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与苏联自1950年建立经济贸易关系以来已经整整40年了,40年来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之后又出现了光明的前景。本文拟对这40年的中苏经济贸易关系做一简略的回顾与粗浅的分析,同时对今后中苏经济贸易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即与苏联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1950年4月19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贸易协定,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的贸易协定,它为两国的经贸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从此中苏经贸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苏结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由于缺乏信任,1944年中共和苏联都没有把对方作为战后合作伙伴的首选;1945年毛泽东在党内宣布苏联是中共的朋友,却遭到斯大林的白眼;1946一1948年苏共谨慎地援助中共建立起革命政权,但只限于中国北方地区;经过激烈的争论,并在毛泽东表示政治上的顺从后,斯大林决定支持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斯大林在中苏民族利益的冲突中被迫做出重大让步,从而对毛泽东的忠诚和中苏同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毛泽东在极端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单独对抗美国,避免了中苏同盟条约被束之高阁的命运。总之,中苏同盟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尽管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中苏结盟的过程看,这种无奈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同盟破裂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很多年轻父母都觉得,自己既要做好工作,又得照顾家庭,还不能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忙得就像个怎么也停不下来的陀螺。难得有机会逛一次商场,也是忙中偷闲,来去匆匆,哪有什么闲情逸致带个"小麻烦"去呢?可是,在我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不怕麻烦的父母,他们居然把带孩子逛  相似文献   

20.
23岁那年,张中良因急性肾炎身体逐渐残疾,身高由1米78萎缩到不足1米2。医生说他不适合结婚。事实上他也很难找到女人愿意嫁给他。他和她在网上相遇。5天后他向她求婚,她说,“你要娶我就必须接受我的孩子们”。她未婚,健康明亮,她的孩子们是一群流浪儿童。现在,他们搬来了广州,除了最小的亲生儿子外,他们还有10个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