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虹雯  杨玉珍 《纵横》2013,(9):29-33
君秋同志勇挑重担。负起“音配像”总顾问职责 自1986年有了“音配像”的想法,李瑞环同志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到1992年张君秋同志从美网获“终身艺术成就奖”和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回京后,李瑞环同志正式告知他“音配像”工作的计划,并嘱托他担任总顾问。  相似文献   

2.
说起“音配像”,要从李瑞环同志说起。如果没有他,这项工程是不可能启动起来的,我和君秋同志也不会加入到“音配像”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纵横》2013,(10):36-39
“音配像”来自瑞环同志的精心策划我最早听说音配像,大概是在1985年。那时,我在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宫演出,一连演了十几场,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经常去看。他怕打扰演出,每次去的时候也不事先通知我们。有一次,瑞环同志请部分京剧演员吃饭,李世济、张君秋、谢虹雯和我都参加了。在饭桌上,瑞环同志便十分诚恳地向我们征求对于音配像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然而,由于“左”的错误影响特别是“文革”的浩劫,京剧艺术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为了让京剧艺术重放异彩,“音配像”工程应需而生。20年前,可能有人没有听说过“音配像”,现在则是很少有人没有看过“音配像”。这一工程在重现京剧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已将自己写入历史,成为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享受“音配像”的累累硕果时,谁都会情不自禁对工程的总策划师李瑞环主席和参与到音配像工程的老艺术家们由衷赞叹:“功莫大焉!”为此,本刊专门策划了“我所亲历的音配像工程”,由参加音配像工程的艺术家们口述,纵横杂志社采访、整理,共同记录下这段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音配像”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它为京剧事业的振兴发展,为京剧剧目的挖掘、拯救,包括为京剧人才的培养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越是历史地看“音配像”,越能发现这项工程的伟大。这是一个绝妙的构思,一次空前的文化创举。尤其对我们京剧工作者来说,一提起“音配像”,每个人都会身有所感,都会非常地激动。  相似文献   

6.
程砚秋先生亲自上门收我做干女儿 要想知道我当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参与到“音配像”工作当中的,首先得谈谈我与程派是怎么结缘的。  相似文献   

7.
2002年4月20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京剧音配像座谈会上指出:京剧音配像工程,是特定历史条件下振兴京剧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一件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实事、好事。他希望参与这项文化工程的同志们奋战一百天,夺取京剧音配像的全面胜利。集中呈现京剧艺术辉煌的音配像工程从此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相似文献   

8.
北方新剧运动的先锋周恩来□李颖[编者按]在大家阅读本文之前,我们特将曹禺1981年为《周恩来同志青年时期在天津的戏剧活动资料汇编》所撰“代序”《周恩来同志———革命话剧的先驱》刊登于此,以期读者能从中提前获得启示。“代序”原文如下:“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9.
“嗟来食”考辨李思乐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钓。嗟来之食,吃下肚子要痛的。毛泽东同志希望中国人要有中华民族的气概,像朱自清先生那样”一身重病,宁...  相似文献   

10.
方凌 《炎黄春秋》2006,(9):32-34,29
不幸早逝的《天津日报》资深老编辑张要同志,在残酷的“文革”浩劫中,特别是在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被扣上“叛徒、内奸、工贼”三顶置于死地的大帽子,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作出决定将他永远清除出党之后,仍大义凛然地公开宣称“刘少奇是革命的”,已被整倒的天津市委书记“万晓塘也是革命的”。因此,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虽身临大狱、受尽折磨而不改初衷。如此高风亮节的新闻战线忠诚的共产党员,试问天津有几人?全国又有几人?  相似文献   

11.
杨拯民同志“文革”前自陕西调来天津任副市长至1978年又调到北京,在津工作了十余年,1998年10月23日病逝,离开我们三年多了。1969年建设天津的三线工程——“6985工程”时,曾和他朝夕相处很长一段时间。回忆起那些岁月,令人难忘。 1969年11月,老杨、我和吴毅夫、郝诚、师义、刘兰泰等都刚刚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和几位年轻的干部一  相似文献   

12.
“天津”一词最早出于明永乐初年,为明成祖朱棣所赐,实为“天子渡口之地”之意。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故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并开始筑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成为“京师门户”。清乾隆年间,随着河海航运的发展,南北各地商品大量吞吐,天津商业空前繁荣,成为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13.
陈宝瑞 《百年潮》2010,(11):80-80
阎明复同志发表在《百年潮》2010年第5期的《在全总工作期间我见证的中苏关系》一文中说:“我到全总后从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苏联工会代表团讲师组在天津干校授课当翻泽。”当时,  相似文献   

14.
天津新四最     
朱红  吴若峰 《旅游》2008,(6):34-41
曾经,天津小吃中最有名的是这四小样:“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过去到天津,不尝一下是遗憾。现在去天津,需要见识一下天津的“新四最”。它们或藏在洋房深处,或远离闹市,它们的名声渐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眼神和味蕾。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知道好吃的大米是“小站米”,也都听说过袁世凯“小站练兵”。小站这个地方是怎么得名的呢?小站在天津。1870年天津爆发了有名的“天津教案”,就是大家常说的“火烧望海楼”事件。不  相似文献   

16.
《天津简志·经济综述编》可借鉴的三点长处符丽明在经济部类之首设“经济综述”志(编、章),是当代方志编纂的一项改革和创新。1980年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史学代表大会上提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基于上述要求,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在...  相似文献   

17.
赵强 《收藏家》2002,(6):16-21
以张兆祥、刘奎龄为代表的“融合派”和刘子久、陈少梅、张其翼为代表的“京津画派”,并不能概括近百年天津绘画的全貌。除北京“国粹派”画家的影响外,“海派”对天津画坛的作用也是不应忽视的。清末天津画家胡淮、辛樾、辛元辉所作花卉、翎毛,挥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中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问题考察李学智天津商人罢市、抵制日货,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重要内容,亦是商人参加“五四”运动的最主要的形式。本文拟对此作一考察,或许对全面了解天津“五四”运动的情况,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商业资产阶级的性质,不无稗益。(一)...  相似文献   

19.
7月28日,天津钱币研究会召开学术交流会。天津钱币研究会顾问王占九、副理事长唐石父等同志和会员56人出席了会议。唐石父、罗真、王宗发、邱思达同志作了学术发言。学术交流后,会员们观赏了实物。会议开得紧凑活跃,检阅了天津钱币研究会成立一年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遗憾的怀念     
1988年9月,记不清楚是上旬末还是下旬初,胡德平送来一封信。信封上有耀邦用毛笔写的几个字:“德平或安黎转交于光远同志。只有一纸字,别无它文。如于不在家,可暂不送。八日于天津。”信未封口,抽出一看,仅有两张烟台东山宾馆的信纸,上面写的原来是一首词,《戏赠光远同志,调寄渔家傲》。这首词是耀邦在烟台9月5日写的,3天后让德平转给我时他已在天津,我不知道下一站他准备到哪里。由于不知他的行踪,加上笔头一懒,也就违背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没有给他酬答。耀邦寄赠我诗词之类的事情很少,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在写这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