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今年是“七·七事变”60周年,也是以抗日救国而名闻中外的“七君子”光荣出狱60周年。有关“七君子事件”以及由宋庆龄发起的“救国入狱运动”,曾震惊中外。当时有某些难以说清的史实,如今已获得解答。重温这一段抗日救国气壮山河的历史,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将大有神益。蓬勃高涨的抗日救国运动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寇在三、四个月中即袭占东北三省;1932年的“/\·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3年,日寇得寸进尺侵略热河及察哈尔北部,到1935年日寇入侵华北,成立冀东傀儡政权——短短几年里,祖国大好河山…  相似文献   

2.
忆早年旧事     
罗马 《贵阳文史》2007,(4):57-58
1944年的冬天特别冷。贵阳大街小巷,迎面风如刀割,路上滴水成冰。让人心感到更冷的是每天传来的消息:“日寇入侵衡阳”、“日寇入侵桂林”、“大火焚烧金城江”……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初期,我曾为八路军挺进军写过一支军歌(词并曲),它的词是:“挺进、挺进/在芦沟桥畔/在永定河边/在敌人的远后方/在祖国的最前线/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配合东北义军的胜利/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创造冀察热新的根据地/我们的旗帜飘扬在长城外/我们的胜利震动了全世界/挺进、挺进/要驱逐日寇/直到鸭绿江边。”抗战八年,在敌人的后方,华北、华中、华南,到处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华南纵队的抗日前线。祖国的最前线在哪里?是抗日战争爆发的芦沟桥一线,是日寇最早侵占的东北三省和热河、察哈尔以及当年河北省北部、东部(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广大地区,是日寇傀儡政权“满洲国”、“蒙疆自治区”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组织“中国驻印军”,任务是支援英军,击败日寇,收复缅甸,打通中、印、缅国际交通及协同盟军作战。我们于1943年初,由印度比哈尔邦之兰姆伽(Ramganh)营地出发,行程数千里,经过印度东北,绕过东巴基斯坦(现在的孟加拉国)进入缅甸,向密支那攻击前进。我军在缅甸境内,与日寇展开战斗,摧毁日寇重重坚强阵地,终于1944年8月3日歼灭日寇十八师团,收复密支那,胜利完成了任务。我们新编第三十师继续南下,追歼漏网南逃残敌后,在八莫一带整休待命。  相似文献   

5.
内忧外患的历史转折关头,铿锵有力的语言最能诠解朱德的战略思路和人生选择。“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要以我们的头颅和热血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把汉奸铲除干净,那时再回来与我们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相见,过快活的太平日子。”“追随全国友军之后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奋斗到底!”这不正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吗!  相似文献   

6.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对日寇“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的方针,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一致奋起抗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宁作战死鬼,不当亡国奴”、“坚持抗战到底”。前方将士抗击日寇,浴血奋战;后方民众努力生产,节衣缩食,募捐劳军;抗日团体广泛开展救亡运动,抗日宣传遍及城乡,救亡运动如火如茶,抗战风云澎湃,气吞山河。工农商学兵共赴国难,全民族抗战,其中不乏表现中华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7.
我说我是陈伯华的“陈派” 香港的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步步南侵。武汉、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又逼近广州。大炮的轰鸣在港九一带隐约可闻。社会上盛传日机要轰炸香港。港英当局亦为之惶恐不安。为安全计,刘骥带着我乘船躲过日寇数次轰炸,到了上海,住进租界内的马斯南路,那儿有我们的一幢房子。  相似文献   

8.
日寇“四.一二”大扫荡的暴行乔秀玲1941年4月12日至20日,日寇调集主力三十五师团、独立第一混成方旅团、骑兵第四旅团和李英、杨振兰、孙步月、程道合等部伪军,总计1.5万余步、骑兵,配重炮20余门,汽车、坦克ll0余辆,飞机2架,分5路对以内黄为中...  相似文献   

9.
<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常常到一位居住在北平的病中老者家中“拜访”,威迫利诱老人出来担任伪职。老人坚决拒绝,并让仆人挥起扫帚将日本人赶跑,从此闭门谢客。日寇于是派人监视老人的家,不准老人离家半步。9月,老人终因痛恨日寇而悲愤过度,开始绝食绝水并拒不服药。9月13日,老人带着对日寇的愤怒走完了88岁的一生。这位老人,就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父亲、晚清大诗人——陈三立。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1月,上海不幸陷落日寇之手。不久,枪刺挑着的“膏药旗”闯进了沪上租界区;又不久,满脸狞笑的日本军部代表,三番五次找到“白龙山人”王一亭位于爱义路(今北京西路)的居所“觉园”,“客气”地  相似文献   

11.
“七·七”事变后,日寇很快占领了华北地区,为了“巩固大东亚战争华北兵站基地”,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所谓“三光”,即烧光、杀光、抢光,这早己是众所周知的了。但是,关于日寇实行“三光”政策的原因,目前尚缺少深入细致的研究。日本方面曾有“三光的残暴行径是在战争中难于避免的行为”或“冈村宁次以瑞金与百团大战作为反面教师,而提出了三光作战的方案”①的观点。在此,笔者仅就日军野蛮侵略行径的历史根源及其在占领华北期间的实际困难作一粗浅的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全国人民掀起了反日高潮,但南京国民党当局丧权辱国,公然与日寇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1932年7月17日,中共江苏省委决定由“上海反帝大同盟”及“上海民众援助东北义勇军反对淞沪停战协定联合会”出...  相似文献   

13.
值此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使我回忆“—·二八”十九路军于湘沪战役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兹将当时见闻陈述于下:坚守淞沪1932年初,我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借读,某日突闻炮声,正惊异时,军训教官某对我们说,这是日寇进攻的炮声,淞沪已有十九路军防守,十九路军有著名的将领蔡廷锴、蒋光鼐,还有一位在日本士官学校学重炮专科以及德国摩哈尼国家空军学校学习飞行战术的翁照垣将军。十九路军军士都是英勇善战的,抵御日寇是无问题的,你们不用怕。由于吴淞地处要塞,学校停课,我乘小船到了上海,与几位中公同学在菜市路…  相似文献   

14.
关心战事     
自从1937年7月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变”,日寇大举侵犯华北,中国军队奋力反抗.一时间.全国群情激愤,掀起了抗日高潮.但是,由于蒋介石“不抵抗”密令的传达,华北很快陷落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中原和江南一带也岌岌可危,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15.
影人剧团十姐妹吴茵针对《重庆文化史料》上刊出的“十姐妹”照片,我要谈谈这十姐妹的来龙去脉以及起过什么作用与当时的实际情况。那是1937年“8·13”之后,日寇侵略我国的战火已接近上海市区,各电影公司宣告停业,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在地下党于伶、阳翰笙领导下...  相似文献   

16.
蕾子 《文史春秋》2005,(8):49-50
“不要叫我英雄,我只是抗日战争中—个幸存的老兵。”今年87岁的孙云英老人说。这位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过枪林弹雨、消灭无数日寇的战斗英雄,在一个春风和煦的下午,在湖南省委大院的家中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亲历的那一场场晾心动魄的抗战故事。  相似文献   

17.
看到父亲撕碎的遗书 郝慧英说:“我和父亲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其他弟妹都还小.1930年中原大战后,父亲兼任郑州警备司令,把我们都接去了.从我记事起,此后的半年是与父亲在一起的最长时间.”但这段阖家欢乐的时光在郝慧英记忆里并没有1937年那个夏天印象深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时,郝梦龄正在去陆军大学学习的途中.得知消息后立即返回部队,请求北上抗日.他在报告中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应该去抗战,应该去与敌人拼.”经过再三上书请缨,国民政府批准他由贵阳北上.  相似文献   

18.
邓沛 《文史精华》2001,(4):22-2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陵墓坐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的一处平坦沙砾地上。在蒙语中,“伊金”和“霍洛”是“主人”和“陵园”之意,所以“伊金霍洛”本意为“主上陵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族人民万分景仰的圣地,在蒙古族人民心目中极为崇高。 1937年内蒙古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德王)卖身投靠日寇,成立了伪蒙古联盟政府。1939年初,在日寇的指使下,德王和伪蒙联军总司令王英、副总司令李守信等合谋,企图把成吉思汗的灵枢东移归绥(今呼和浩特),以利用成吉思汗在蒙古人民中的巨大影响来诱骗蒙古人民归附他们…  相似文献   

19.
钮先铭是我们的姑夫,现定居美国洛杉矶。59年前,在被日寇占领的南京,他假扮了8个月和尚,侥幸逃过日寇对无辜军民长达6周的大屠杀,成了那场浩劫的幸存者和见证人。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满怀激愤地说:“日军是杀人狂。50岁以上的老人为什么要杀?小孩,妇女为什么要杀?”日军进逼南京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分兵3路向南京逼进。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第八号敕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面对强敌,一场短暂而壮烈的南京保卫战从此拉开序幕。钮先铭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工兵营营长。我们父…  相似文献   

20.
日寇为打通由平汉路经湘、桂两省至越南的陆路交通线,于1944年8月攻陷湖南衡阳后,由湖南、广东分兵向广西进犯。1944年八九月间,蒋介石严令第四战区(广西属第四战区作战地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广东人)在广西的桂林、柳州等地进行防御抗敌。这次对日寇防御作战,史称“桂柳会战”。1944年9月11日,日寇攻陷了桂北全县(今全州县)的黄沙河,桂柳会战由此揭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