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深的山林里,在清清的箐水旁,住着德西一家。德西家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树大要分枝,人大要分家。德西的三个儿子长大了,长大了自然就要分家。父母担心分家后儿子不知道怎样做人家,就把三个儿子喊来,先问大儿子:“你如何孝敬老人,怎样做人家?”大儿子回答:“我要盘庄稼,种出粮食来养双亲。”老人又问二儿子:“你准备如何孝敬父母,怎样做人家?”二儿子回答说:“我要做生意,找回钱来赡养老人。”最后,老人问三儿子:“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齐良芷 《收藏家》2008,(11):47-51
2008年9月16日,是先君白石老人逝世51周年纪念日。光阴荏苒,转眼间就是半个世纪。老父离世之际,我还是个26岁的青年,而今已届耄耋之年了。每忆当年在老父画案前看老人家作画,听老人家教诲,为老人家磨墨调色,得老人家手把手地传授画艺的往事,不觉感慨万千。我家兄妹共10人,老父独钟于我这个小女,自我记事起20余个春秋,  相似文献   

3.
束华静 《铁军》2014,(6):10-11
约好的下了飞机就去黄福林(又名小黄河)老人家中采访,结果飞机延误,采访时间一改再改而推迟至次日下午。去之前担心老人会对此“置气”,谁知老人不仅全然不提采访改期之事,还关切地问我初到云南习不习惯。关切的话语,和蔼的面容,  相似文献   

4.
8月1日,北京保利剧院。 舞台上是1940年代的上海。 即将回老家昆明过年的云之凡(孙莉饰)问江滨柳(黄磊饰),“如果,我们在上海不认识,不晓得会怎样?”  相似文献   

5.
汽车从日喀则城西开出,顺着中尼公路越过萨迦县霞布吉定镇,好不容易找到拉孜县柳乡孜龙村次旦旺加老人家,本想好好跟老人家聊聊,不想却被接二连三拜访老人的“刀客”所打扰,他们是来自陕西、云南、浙江、东北、北京等地的游客、刀剑收藏者和藏文化爱好者。  相似文献   

6.
2023年1月10日早晨,一位光荣在党68年的老人在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4岁。午后,通州区委、区人大有关领导同志和老人亲属,怀着崇敬和不舍的心情,噙着泪水目送老人家的遗体被送往南通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科研与教育。这位老人,就是原南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翁培康。  相似文献   

7.
正邓力群老人百岁辞世,不仅为他坚持做完最后几件事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历史的沉淀"。如何评价这位世纪老人,涉及对于整个时代的解读。作为后生晚辈,我只能写下记忆中的几个片段,作为对他老人家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冰心老人为我刊题词李德我从小就是个“冰心迷”,现在仍是个“冰心迷”。请冰心老人为我刊题词是我多年的心愿。因她年高多病,实在不好打搅,便拖延下来。但终于还是忍不住而给冰心老人写了封信。不料很快就收到了老人家的题词。我惊喜、感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望着那端...  相似文献   

9.
徐天祥 《古籍研究》2002,(4):136-139
吴老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吴老又一刻没有离开我们。我的案头有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好几本作,书页上苍劲的题字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整理的两本古籍里有他写的序言,序言中洋溢着一行行热情鼓励的话语;我收集的杂志里有他的许多章,章中有他老人家议论风发的字。每当我翻检它们的时候,老人那音容笑貌便栩栩如生地浮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湖南师范学院(即现在的湖南师范大学)校园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个面容清瘦、浓眉如剑、不苟言笑的老者来去匆匆,他就是时任学院图书馆资料员的严怪愚老先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外表平平常常的老人前半生有过怎样的壮怀激烈、又是如何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11.
周渝 《贵阳文史》2014,(3):47-50
正战争结束后,老人脱离了部队,此后的几十年间,他对自己在抗战期间的这段经历绝口不提,就连家属也是十几年前才得知他有这样一段往事……迄今为止,我去过孙影萍老人家两次,第一次是与许多志愿者同行,第二次则是在一周后与女友单独前往拜访。后来的一次登门主要是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老人的抗战经历,而对我触动颇深的却是第一次见到孙影萍老人的那天。  相似文献   

12.
正三月的琼结,春回大地,阳光正好。2019年3月1日上午10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自家院内喝着酥油茶、享受温柔和煦的暖阳,老人爬满皱纹的脸上,印刻着岁月的沧桑。见面寒暄后,记者坐在老人身旁,静静地听老人回忆过往、讲述人生,老人家话语间充满感恩和满足。不堪回首的农奴岁月60年前,还是农奴的索朗占堆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现在会过上如此幸福惬意的晚年。"小时候,阿爸、阿妈、妹妹,我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是谷城伯伯一百周年诞辰,也是伯伯离开我们将近两年的时候,记忆又一次把我带入了清晰的昨天。他老人家生前对我的关怀、教诲和勉励的情景,一幕一幕地出现在我的眼前。 1994年夏天我到上海出差期间,公事之余每天都随伯母一同去医院探视病中的伯伯。当时,他老人家腰间挂着一个盛胆汁的塑料口袋,可精神尚好,仍很健谈,像过去一样事事关心,问这问那;思维清晰而敏捷。对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我在沪期间,正值江泽民主席刚去探望他老人家不久,伯伯向我介绍了一  相似文献   

14.
1955年春,省政协第一届会议期间,各界提议解决好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起义军官、辛亥首义老人、高级知识分子安置欠妥问题。于是政协在黄鹤楼道成立“社会组”,由辛少亭(武汉起义的军长)任组长,皮宗石(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熊秉坤(辛亥首义开第一枪者)、汪世鎏(武汉解放参加维持社会治安者)、陈克非(四川起义兵将领)等任副组长,并调部分参事分任具体工作,伍昌续委员和我分管起义军官联系工作。当时湖北是起义军官较多地区。社会组首先进行调查,登记了团以上起义军官约500入,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其中有工作单位者占多…  相似文献   

15.
王昭健先生是位长寿的人。他生于1911年农历腊月二十日,这也是老人家认定自己是辛亥革命那年生人的依据,2010年6月19日驾鹤西去。若按中国传统虚龄算法,是位活到百岁的老人。王昭健先生是位有故事的人。他历经民国、日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医学最初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传人中国的,四川近代医院最早也主要是由西方教会——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大教派创办起来的。早在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类思(葡)、安文思(意)经剑门关人川。到成都传教,并以金鸡纳霜等药物为教徒治病,由此开创了在四川使用西药的历史。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于1877年前后进入四川,由内地会传教士侃莫(英)、马嘉礼(美)等人在四川阆中创办诊所、开设药房,成为基督教在四川创办医疗卫生事业的起点。后来先后有英、美、加、德、澳、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七日上午卜时许,卜居永和市的张老乡长志韩光生打电话给我,说他收到本刊(《黔人》杂志)发出的信,已经写好一幅字,庆祝香港回归,希望我便中去他府上取回,因他年迈,近年几乎是足不出户。他老人家的情况,我很了解,的确婉谢一切应酬,多年已不出门,以便颐养天年,所以我立刻回答,如果他老人家认为方便,今天下午两点多钟到他府上,他老人家说可以,就此约定。我准时前往,婆婆(我们晚辈习惯上对志老夫人的尊称)开门,迎我进入客厅,特别给我沏了一杯茶。志老知我已到,很快出来。他说,麻烦我跑这一趟,甚感抱歉,同时拱…  相似文献   

18.
流传至今明代修的四川省志有四部——正德《四川总志》、嘉靖《四川总志》、万历九年《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四川总志》。而嘉靖《四川总志》修得较好,明人陈继儒就曾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清人宪德亦云:“(四川总志),迨前明之世屡经修辑,惟杨慎、王元正辈所纂(即嘉靖《四川总志》)称善。”  相似文献   

19.
蓬溪发现杜甫诗文李全民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陈列和曾枣庄先生的专著《杜甫在四川》一书,展示了唐代诗圣杜甫在四川期间的生活和创作。杜甫(712年—770年)自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由同谷(今甘肃成县入蜀,至大历三年(768年)正月出罚,在四川生活了十...  相似文献   

20.
徐永坤 《铁军》2023,(12):5-8
<正>一位百岁新四军老战士对我们说:“今年12月26日,毛主席整整130岁了,你们得好好宣传宣传他老人家。”话音未落,他就动情地讲起了关于毛泽东与新四军的故事。末了,老人揉揉泪花闪闪的眼窝,一字一顿:“没有毛主席,哪有新四军?没有毛主席,何来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