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维荣 《百年潮》2004,(4):55-59
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 1991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其实,孙立人并不是因美国企图以他来取代蒋介石而遭囚禁才引起人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2.
大陆时期,蒋介石颇注重嫡系干部之培植,而陈诚则是其培植嫡系干部中最为成功的代表之一.自1920年代起,蒋介石便有意培植陈诚,不仅在职务上对其予以提拔重用,在生活上给予关怀,而且在修身、治学方面亦悉心指教.与此同时,蒋又令陈诚在党政方面予以历练,使其逐渐由军界向政界扩充.多年之苦心培植,令颇有革命精神的陈诚对蒋怀有报效之心与报恩之情,并逐渐对蒋产生信仰,成为蒋之信徒,唯命是从,而蒋亦视其为门生嫡系,两者犹如父子,犹如君臣.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与蒋经国先后于1975年4月5日和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去逝。蒋氏父子生前都有夙愿——归葬大陆。然而蒋父子的遗愿均未能实现。他们的遗体分别暂厝在台北市的慈湖与大溪,两地相隔不远。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关于战后中国对日讲和政策之研究,大多以1952年4月28日签订之《日华和约》为主要对象,而对于1945年至1949年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对日讲和构想之研究则明显不足。部分学者主要将焦点集中于战争赔偿、战犯处理、战俘和日侨之遣送等问题。近年亦有学者关注战后日人留用等问题。但是,这些研究都不足以揭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对日讲和构想之全貌。笔者利用《蒋介石日记》、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所藏外交部档案,以及国史馆等相关资料,考察国民政府外交部对日和约审议委员会所制定的一系列对日讲和政策,揭示国民政府对日讲和构想之全貌,从而加深人们对那段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从清宫医案论光绪帝载湉之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清一代,在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激烈的政治斗争。父子、母子、兄弟之间,明争暗斗,攻讦猜忌,乃至谋害和残杀,屡屡发生。入关后,所历十朝,竟有五个皇帝之死一直被视为疑案,其中晚清光绪帝载湉之死,尤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主要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资料,对光绪帝生前患病状况及其死因,略事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布雷(1890~1948年),浙江慈溪人。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27年2月,由蒋介石介绍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国民党中央候补监察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和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等职,系蒋介石的高级幕僚,且有“文胆”之称。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杀。  相似文献   

7.
王丰 《湖南文史》2012,(6):19-19
抗日名将薛岳,大半生追随孙中山、蒋介石,曾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以其著名的"天炉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被称为中国"战神"。1950年,他遵蒋介石之命撤退到台湾。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相继亡故后,李登辉当政。李大搞"修宪"勾当,妄图扩大自身职权,有意连任"总统",引起岛内反对声浪。有着"国民大会代表"身份的薛岳,  相似文献   

8.
1946年6—7月间,上海爆发反对宋子文财政措施的金融风潮,工厂罢工、商人罢市。蒋介石特派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赴沪指挥军警特宪,策划反共并对付“民主同盟”等中间力量,以图平息沪市。7月5日,陈立夫在沪致函正在庐山休养的蒋介石,报告情况及处置办法。陈布雷代表蒋介石亲笔复函陈立夫指示工作方针,函中同时亦暴露出陈布雷身体状况严重衰弱及其不能见谅于蒋介石之苦衷,并涉及国民党对外宣传工作,颇具研究价值。现特选刊如后,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凌君 《文史精华》2002,(11):30-35
蒋介石父子已是历史陈迹,如今静静地躺在海峡对岸一隅,昔日森严的公馆,今日的“借厝”之地,已然成为游人去处,而“反攻大陆”回归故土终是黄粱一梦;蒋氏父子生前坚持“一个中国”,然而与历史机缘擦肩而过,又岂知因错选接班人,导致自家的政党都下了台……真是沧海桑田,天翻地覆。《蒋氏父子魂归何处》一文披露了鲜为人知的蒋氏父子去世前后的一些内情。  相似文献   

10.
蒋介石的一生中有不少追随者,他们为之出谋划策、出生入死。那么蒋介石究竟用什么办法让这些人为之效劳呢?在其尚未发迹的时候、在其上升发展之时、在其飞黄腾达之际,境况不同,蒋介石所使用的方法亦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挨骂     
马军 《文史月刊》2011,(10):18-19
蒋介石手握生杀予夺大权数十年,竟然几次当面被骂。 一、刘文典骂蒋介石“新军阀” 1928年11月29日,蒋介石为学潮事召见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要他交出在学生风潮中闹事的共产党员名单,并惩罚罢课学生。刘文典当面顶了回去,说:“我不知道谁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6,(3)
—上太原 蒋介石1934年11月8日第一次抵达太原,并停留四天。这是他四上太原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此次太原之行,是蒋到当时华北视察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站。主要目的是与阎锡山言归于好。 1930年中原大战,蒋、阎交恶。1931年8月5日,阎锡山秘密回到山西。经人斡旋,阎于次年2月2日就任了蒋介石新任命的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一职。蒋、阎关系在经历风波之后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这时的蒋介石,正踌躇满志,施行其壮大自己、削弱异己、退让日本的战略,使中国局势更加凶险。这种局势,当时任山西省主席的徐永昌在1933年11月13日的日记里有这样的描述: “按去岁余南下所患,蒋先生一意要造成完全的黄埔系师长,谓此才算自己的势力,才能救国,才能有为,因此非嫡系的剿匪军队皆从观望,且恐匪灭后将渐及于彼,乃亦各固其一已之势力,谁复为国家、为社会再打算一点,是今日蒋先生越打不下匪越思厚自己势力自己打,如此则他人越不助自己,军费越不够。或谓蒋先生不过借剿匪增自己势力耳……” 另一方面,蒋介石施展其策略也招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侵占东北得逞后急急进取华北之野心。  相似文献   

13.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国民政府各种形式的对日和谈便开始了。这些和谈贯穿八年抗战的始终。其中以蒋介石、张群为背景,张季鸾本人及委托胡霖与日本在香港进行的和谈,便是上述和谈的重要部分。 张季鸾介入中日和谈是从“陶德曼工作”开始的。1937年11月5日,日本的“和平条件”经陶德曼转给了蒋介石。此后,蒋、陶开始接触。张季鸾作为蒋介石的特邀人物参加了会谈。经过讨价还价,蒋介石准备有条件地和日本达成和议。但由于日军逼近南京后增加了条件和日本政府缺乏议和诚意等因,和谈告吹。 蒋日议和之事传出后,舆论对蒋十分不利。张季鸾利用《大公报》于1937年12月5日、12月8日发表《德国调停之声》、《最低调的和战论》等文为蒋介石善后。文章中关于战与和的言论完全符合国民党、蒋介石在此事上的方针。1938年初,张季鸾接受蒋介石的委托去香港。关于此行的目的,他在出发前向王芸生交代工作时说:“我这次到香港去,是受蒋先生之托,去向敌人撒一把迷眼的沙子。”以此为起点,他往来于香港和汉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揭露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大力培养的台籍政客谢东闭的真面目,曾震撼台岛,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5.
正研究张学良的人,多会关注他与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而张学良与蒋经国的交往情况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不论是通读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还是翻阅其幽禁日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同蒋氏父子的交往中,与蒋介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与蒋经国情同手足的密切往来。一1936年12月12日,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16.
1950年3月的一天,一位约三十六七岁的男子进入了蒋介石父子的别墅。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1月10日,北京饭店的房间外,飘着鹅毛大雪,而屋内,气氛却暖融融的。国民党前"行政院院长"陈诚之子陈履安,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理事长耿莹女士之邀,前来出席首届海峡两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耿莹的父亲耿飚,曾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也参加过抗日战争。双方后代相见,感慨万千,促膝长谈。蒋介石曾有一句口头禅:"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即蒋介石,而"辞修"指的就是  相似文献   

18.
张治中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檀江林 《百年潮》2002,(8):30-32
张治中一生与国民党、与蒋氏父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蒋介石的八大亲信之一,两人过往甚深,同时又与毛泽东、周恩来有几十年的交情.在逃到台湾去的国民党政要和军事将领中,许多是他的学生、部属和故交好友,与台湾国民党集团中位居副"总统"兼"行政院长"之职的陈诚和蒋介石本人长期保持通信往来,从未中断过,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因此,在争取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及加强两岸对话的工作中,张治中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早年性格特征及形象重塑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震亚 《民国档案》2002,35(4):50-58
蒋介石早年即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为推翻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统治而奔走。对于蒋的这一段历史,誉之有之,毁之亦有之。本试图从蒋介石性格的剖析入手,以其行踪为经,事件为纬,力求公允地评述蒋的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20.
正谷正纲(1901—1993年),贵州安顺人。汪蒋权力之争中的汪派攻讦蒋介石的干将,凭此得以不断升迁职位;汪精卫叛国后,认清形势,不做汉奸,投效蒋介石,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社会部部长一职近十年,为民国部级官员当中所仅有。从汪派干将成为蒋氏亲信,谷正纲的政坛奇迹背后原因颇多,其中,谷正纲利用个人影响力及公务之便大力追捧蒋介夫妇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