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门闸是建于清代的重要水利工程,本文根据有关的清代碑刻及相关文献,分析了金门闸在清代永定河分洪减灾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对其在200余年间屡次修建过程中所贯穿的人文精神进行了梳理与提炼。  相似文献   

2.
金、元以后永定河水害急剧增多,由北京的母亲河变成了常常威胁京城安全的害河。金代以来各朝都十分重视对永定河的治理,元明清三朝更是把修筑永定河的堤防作为京畿事务中的重大问题。历史上永定河的大规模筑堤为京城减少了洪水之虞,但同时也带来了包括北京水环境在内的一系列地理环境的变化。本文追溯永定河筑堤后北京地区水环境变迁以及下游地貌改变的重要史实,阐述筑堤工程对于流域整体环境的深远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历史上一些重大水利工程的环境效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北京有两处太平湖,均在西城区。一处在积水潭北侧,它原来与积水潭是一个相连一体的自然水面,由永定河故道冲刷而成,曾是京城重要的水道之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修建环城地铁时,此湖被填平,改建成了地铁车辆段。  相似文献   

4.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二人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十九卷,卷首一卷。李逢亨编纂《永定河志》三十二卷,卷首不分卷。朱其诏、蒋廷皋纂《永定河续志》十六卷,卷首不分卷。这三种永定河志开创了永定河专志的先例,是清代水利专志一个典型的范例,其历史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清代康雍乾时期对永定河进行了较有成效的大规模治理。为保障治理效能,还以制度化的设官营治取代了原先应急式的临危救治,从督抚到厅汛的河务专官,再到州县官员的权责都进行了重新划定,并在实践中根据需要不断地动态调整。其间,基层县域的协同治理被日渐重视并被逐步纳入到治河的制度化保障之中。永定河县域治理职责的层层落实、逐步细化,展示了相关制度在实践摸索中的救弊迁改,这种责权归一、协调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河务专官与地方州县权无统属的弊端,提高了永定河的治理效能。但由于沿河州县的佐贰官被委任为专职的河工汛员的同时还兼职州县,也造成在朝廷整体的河流治理中地方上权责过重,从而使得地方官员对本人政绩和本地利益的强烈追求,影响了朝廷整体治河方略在州县的贯彻执行。从县域层面反思这一体制的设立与调整,优点与不足,对后世的灾荒救治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前,北京市区的地表水源仅有西郊玉泉山一处,平均年出水量只有30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和农业用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有计划地开发水利资源,在流经北京地区的永定河、潮白河等几条主要河道上修建水库。北京周边相继修建了四个大水库,除了官厅水库于1954年5月竣工外,十三陵水库、怀柔水库和密云水库均同时建成于"大跃进"时期。四大水库的建成,基本解决了北京地区受困  相似文献   

7.
清代乾隆年间,在京南小平原永定河及淀泊治理中,一改康雍以来"束水攻沙"策略,采取人工引水出堤等调节径流的办法,修筑并不断改造与维护河湖湿地,使河水散漫流淌,将泥沙沉淀于河岸周围四野荒滩,以防御河水挟带泥沙淤塞河流尾闾淀泊及洪水期间危及居民田舍。这一策略效果较好。此间折射出日益尖锐的人水矛盾。人占水地,加大了永定河治理的成本与难度。  相似文献   

8.
清代有三次纂修永定河志,分别是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嘉庆二十年(1815年)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以及光绪六年(1880年)朱其诏、蒋廷皋续修《永定河续志》。其中陈琮纂修《永定河志》为第一部永定河志,乾隆皇帝、刘峨、李调元对此书评价甚高,乾隆皇帝赐名《永定河志》,这就是《钦定永定河志》,并收入紫禁城懋勤殿南间格子后二格二层。现有乾隆五十四年十九卷内府钞本、十二卷钞本、四卷钞本、四卷残缺本等版本,分别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李逢亨纂修《永定河志》,基本沿袭了陈琮纂修《永定河志》,只是在内容收录上详略不同,或增或删。  相似文献   

9.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的61年,正是清代统治奠定基础的时期。他十分重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曾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康熙中叶以后,他亲自主持对永定河的治理便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永定河在历史上被人称为“小黄河”、“无定河”,明清时称其为“浑河”,它长约六百公里,流域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其源出山西北部,伏流东北,经内蒙,汇边外诸水,穿河北宛平、良乡、固安、永清、安次等县,下汇凤河,至天津入海河归渤海。永定河的特点是上游陡峭,中、下游平缓,流域呈上宽下窄形状。上游支流众多,流  相似文献   

10.
乾隆五十四年,永定河道陈琮纂修了清代第一部《永定河志》。由于该志版本少、收藏深宫,极难索阅,又加之嘉庆时李逢亨纂修第二部《永定河志》有意回避陈琮纂修过《永定河志》,造成后人以讹传讹。通过对陈琮纂修《永定河志》的考察,纠正以往错误认识,正确认知陈琮《永定河志》的文献价值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清光绪六年(1880),朱其诏与蒋廷皋纂修完成清代第三部比较成熟的永定河专志.该志在承袭旧志体例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内容上,既补充自嘉庆二十年(1815)后的档案文献,又补录旧志所缺.《永定河续志》的完成,与乾隆年间陈琮《永定河志》、嘉庆时期李逢亨《永定河志》形成一个整体,是方志史乃至文献学史上一种较为少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钟,北京天安门广场30万人,隆重举行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在这前一天,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为新中国首都的中心。开国当天,毛泽东、周恩来对彭真讲:要把天安门广场改建成为人民喜爱的地方。毛泽东还讲:新中国人口众多,要把天安门广场修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广场。  相似文献   

13.
清代编纂乾隆、嘉庆、光绪3部《永定河志》,开始对永定河碑刻进行系统地搜集与整理。在上述三志的基础上,加之搜览史籍,参考今人撰著,进行实地考察,辑得北京地区1949年以前的永定河碑刻65种。这65种碑刻按照内容可分为水利工程、法律规章、御制诗、河神信仰、水利纠纷5类,对其进行概要介绍,能推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与水的关系,如同与布帛蔬粟一样,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况人们对于水的需要,更有甚于布帛蔬粟。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一个城市的建立与发展也离不开水。以北京为倒,从三千多年前的蓟与燕,乃至金、元、明、清的北京城,都紧紧依靠着永定河。永定河可以称之为北京城的母亲河。历史上北京城市的发展‘直是处于永定河的冲积平原之上,由于永定河水源非常丰富,在这冲积平原上,呈现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而这些河流湖泊,又为北京地区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以清代永定河芦沟桥志桩尺寸记录为骨干资料,结合近现代器测水文资料,使用分段建模的方法恢复了1766-2004年永定河芦沟桥断面的汛期径流量序列,序列表明永定河径流量在逐年尺度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但其洪峰规模自19世纪以来不断减小,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初期是最为明显的丰水时段,而1920年代后径流量便明显萎缩,枯水期一直延续至现代。进入1920年代后,流量变化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存在的30年准周期消失,水量变化呈现无周期特征。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标PDO的比对发现,两者在30-40年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反相关关系,天然状态下,太平洋温度升高对应于永定河流域较为干旱的时段。海温异常造成的季风强度变化会导致华北地区降雨格局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到永定河芦沟桥以上河段的汛期水量,表明处于季风区北部边缘的永定河水系对于太平洋海温变动具有更大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这是近年来研究北京历史地理与地域文化的人们日益明确的一个观念,也是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之后的深切感受。一条或几条河流维系着一座城市发展的命脉,城市兴衰与河流变迁彼此驱动乃至互为因果,这样的例证在世界城市史上几乎俯拾即是,永定河与北京的历史因缘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永定河这条母亲河究竟怎样哺育滋养了北京的形成与发展?在历史上的北京由一个小聚落走向大城市、尤其是近千年来成为陪都直至国家首都的进程中,人类活动又怎样影响着永定河自身的状况,其间给今天的人们处理人地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如今四、五十岁上下的人,很少有不知道坦赞铁路的,中国政府为修建这条铁路付出了沉重代价。于是人们对这条铁路的援建是否值得提出了疑问。当时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到底是不是“打肿脸充胖子!”抑或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此决策上出现了失误?毛泽东在写给一位非洲领导人的信中说:我们支持了你们;你们也支持了我们。——这大概是一把破解这段历史之谜的钥匙吧。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被提上议事日程.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也是全国人民的殷切希望.为了治理长江,1952年国家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接着又考虑治理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经过周密计划,决定修建“汉江下游杜家台分洪工程”(简称汉江分洪工程).这个工程被列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之一.工程的准备工作在1955年下半年开始.《湖北日报》很重视对这项工程的宣传报道,派我为常驻工地的记者.在正式开工前,我就到工地采访了,经常住在工地指挥部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文博》2007,(4)
今年6月29日,在毛泽东同志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原址上恢复修建的纪念广场在延安枣园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张思德同志的雕像(高6米,重60吨)巍然屹立,"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但是,由于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黄河长期得不到治理,致使中上游水土流失,下游洪水泛滥。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国民党扒开花园口,在2540年间,黄河共计溃决了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每三年就有两次决口,一百年就有一次大的改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和毛泽东主席对治理黄河极为重视。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离京,就亲临河南,到兰考、开封、郑州、新乡等地实地考察黄河的治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