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胥猛 《黑龙江史志》2012,(17):7-8,15
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为了更好地攫取在华利益,接连向晚清政府提出设立电报的要求,采取诱导恫吓、修改条约、擅自架线等各种手段侵蚀中国的电报利权。面对西方列强的种种要求,中国电报局总办盛宣怀,运用谈判策略与技巧,与列强折冲周旋,为维护和收回电报利权作出了大量贡献,做到了"权自我操",为中国电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而引起多起边界交涉,中英俄帕米尔交涉即其一例。本认为帕米尔交涉可分为四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中清政府所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指出清政府在交涉中采取的“以夷制夷”策略僵硬、落后,对英俄的目的认识有误,致使交涉措施失当。尽管帕米尔问题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与扩张的结果,但清政府对帕米尔悬案的形成也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3.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腐朽清王朝的国门,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屈辱与不幸。一次次的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次次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除了割地、开放口岸,丧失利权,还有一项沉重的枷锁即赔款。清中央政府捉襟见肘,将内囊倾尽,尚抵不足,只得向列强借款,于是主权的旁落和利权外溢,陈陈相因,恶性循环使中国一步步悲惨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国开国后,对外赔款与借款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利权丧失的另一种因由——领事裁判权在华确立过程研究郭卫东一个无可辩驳的基本事实是:近代中国种种利权的沦丧,肇因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近代中国存在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是列强对中国的暴力强加,外交讹诈,再加以所谓的法律固定化制度化的结...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未明确提出反帝口号,史学界一般认为辛亥革命只反清、不反帝,缺乏正面反对帝国主义的勇气,所以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有的同志署文反对这一观点,以为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斗争的特点,资产阶级革命派既有反帝的思想,又有反帝的行动,当时只是出于防止帝国主义列强干涉中国革命、力争帝国主义列强不再援助清政府的外交策略的考虑才未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笔者赞同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斗争特点的观点,但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时期不明确提出反帝口号是由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革命活动的地域范围与革命力量组…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我国台湾的经济掠夺(1895—194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根据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腐败的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从此。我国神圣领土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长达五十一年之久。 早在1895年6月,日本在台湾设总督府,对台湾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一面进行武力镇压,一面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力图把台湾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这是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我国台湾的重要政治目的之一。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资本主又已经有了一定的没展,民族资产阶级摆脱国际帝囝主又对中国的侵略与压迫的要求也就日益强烈。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不但在中国强占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而且在中国投资设厂和经营铁路、矿山。卖国的清政府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出卖了大批的权益,这不但严重地危害著我国的主权,而且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的外籍税务司制与拉哈苏苏海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清政府在英、美、法等国列强的压力下,被迫签订了《海关税则》,使我国丧失了的关税自主权。拉哈苏苏海关的设置就是其中一例。从拉哈苏苏海关的设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外籍税务司制度的影响。拉哈苏苏海关遗址是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等掠夺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
一、勿忘国耻 讴歌忠魂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重振海军的“遗腹”舰。甲午战争以后,国门洞开,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在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10.
中日甲午战争暨《马关条约》开启了中外条约关系的新阶段,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重要转折点。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在华建立了不平等条约关系,中国出现与朝贡关系并存的双重国际秩序格局。此后,这一双重格局被打破,朝贡关系完全被条约关系所取代。清政府并不自甘放弃独立主权地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尝试建立平等关系。这一趋向亦在甲午后被打断,中国成了东西列强共同压迫的对象,在更完整的意义上构建了不平等条约关系。甲午战争恰逢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条约关系因此有了新的发展,增添了体现这一变化的新特权内容。战争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衰弱,以及列强无视中国的霸道行径,对条约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既刺激了列强扩展在华权益的野心,又加深了这一不平等关系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肇始于1864年,随着20世纪初东北地区主要城镇对外开放,国际经济交往日趋活跃,于1907年起在各口岸陆续设关.清政府设关的本意在于实施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缉私以增加税收,然而设关伊始就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在日俄两国的一再要挟下,清政府多次被迫与之订立不平等的关税协定,使日俄两国获利甚巨.东北地区海关的设立不但没能保障本国的经济利益、反而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对东北地区进行经济掠夺的门户.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由于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接连失利,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取得了开埠通商、内河航行等权益,先后在沿海的宁波、上海、天津等地,沿长江的镇江、南京、九江、汉口等地强行开埠。然而列强并不满足,垂涎中国腹地市场,争先恐后地派军舰闯入川江,企图以长江上游的重庆为跳板,向西南各地辐射。  相似文献   

13.
王铁崖先生所编《中外旧约章汇编》是一部重要的学术研究工具书。笔者在使用时发现了一个小问题 ,即该书在 190 7年签订条约中所列之《河南矿务章程》① ,实际上是对 1898年 6月2 1日所订之《河南矿务合同章程》② 的重复误列 ,有必要剔除。首先 ,《河南矿务章程》与《河南矿务合同章程》在文字上基本雷同。兹将两章程比照如下(两约的相异之处 ,以着重号标出 ;表中省略部分 ,两章程完全一致 ) :《河南矿务合同章程》《河南矿务章程》  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订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 ,条列于下 :一、豫丰公司禀奉河南巡抚批准专办…  相似文献   

14.
和记洋行     
和记洋行旧址位于南京下关区宝塔桥西街168号,现为南京肉类联合加工厂厂址。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帝国主义列强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对外通商的口岸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腐败的清政府无力阻止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生存危机日益加深。至十九世纪末国破在即的严重时刻,华北、东北、京津广大地区.爆发了以农民为主自发反击外来侵略的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对外 宣战”的真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1900年,义和团运动正在高潮的阶段,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忽然在6月21日发布了对外“宣战”的(?)旨,表示要与各帝国主义国家“一决雄雌”。如果僅从表面现象来看,就很容易使人们感觉到惶惑——既然清政府在1900年前已安于做帝国主义列强的代理人,那么它在这时真是忽然站到了人民一起而向侵略者决战了么?不,事实的真象并不如此。在整个义和团运动的过程当中,慈禧太后始终是站在反对的立场,她从未真的“动摇”过;至于“宣战”,则只不过是狡猾地玩弄两面手法而已。现在,我们就通过对具体史实的分析,来揭露清政府所谓“宣战”的阴险卑劣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东三省五案交涉,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日俄战争后,妄图吞并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地区蓄意挑起的外交争端,是其推行灭亡中国、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所采取的重大侵略步骤。所谓“东三省五案”包括:1、新法路案,2、大营路案,3、京奉路展修案,4、抚顺烟台煤矿案,5、安奉路沿线矿务案。五案交涉自1909年2月6日由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向中国外务部提出无理要求始,到1909年9月4日止,日本政府以外交讹诈、武力威胁等手段,迫使清政府妥协,签订了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日东三省交涉五案条款》。本文对五案交涉情况作简要论述,这对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8.
从十九世纪末叶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紧对中国侵略,其中特别是那些表面上披着宗教外衣、实际进行间谍活动的傅教士,他们凭借不平等条约所取得的特权而深入中国内地,到处建立教堂,霸占田产,借帝国主义势力恐嚇地方官吏,干涉行政,包揽词讼,收罗流氓充当教民,利用教民压迫羣众等,这一切不能不引起中国人民普遍的愤怒。于是,在这种形势下,一八九九年在山东爆发了以中国农民为主的反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这个运动由于有广泛的羣众基础,所以很快地从山东发展到邻近各省,并且后来在清政府的欺骗和利用下,随即进入天津、北京城内,与部分清军一起公开地攻击帝国主义的公使馆和各个外国教堂。这时  相似文献   

19.
劳志鹏 《古今谈》2004,(2):18-19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并争相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争夺铁路修筑权。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英国向清政府索取得苏杭甬等五条铁路的承办权,英商怡和洋行与清政府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秘密签订了向英借款修筑苏杭甬铁路的草约。  相似文献   

20.
黄玮 《史学集刊》2006,(6):16-21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的洋务时期,清政府为阻止列强新的攫取、侵犯而又维持中外和平局面,提出并实施了各种外交策略。一是以已经签订的条约为依据,据理力争;二是备战以威慑列强;三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这些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