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世修史是中国化建设的优良传统。修史之先,发凡起例,选体裁,定体例,又是修史的第一要义,故定体例,当慎之又慎。哪一种体例更适合我们即将重修的清史,在我们即将重修清史之前,找到一种更适合的体例是十分重要的。在体例选择上,还是采用纪传体好,同时辅以其他体例在具体设置上,有清史概说、清朝通史、清史编年、列传、志、图表等。  相似文献   

2.
清代档案与清史修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档案修史 ,是中国历史的优良传统。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 ,大都是根据档案文献撰修的。当今 ,要撰修一部新的高质量的大型清史 ,更需要充分利用现存的清代档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责保管明清历史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 ,珍藏着一千多万件清代中央政府和清皇室的档案。这里有无数件皇帝的谕旨和诏敕 ,有十多万件历代大案要案的卷宗 ,有清代数以万计官员的履历 ,有 2 0 0余年各省府州县雨雪粮价的清单 ,还有记录皇帝、后妃、皇子们起居、饮食、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起居注、膳单、脉案 ,等等。这些历经周折存留下来的档案 ,是中华民族珍贵…  相似文献   

3.
戴逸时光飞逝,转瞬进入了新的一千年,面对新世纪,脑子里总萦绕着一个问题:在新的世纪中,清史研究会如何发展?将取得怎样的成绩?清朝作为全国性政权,存在268年之久,国诈绵长,人口众多,版图广大,其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是中国历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朝代,自有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前人做了的功业,后人不可抹煞;前人犯过的失误,后人不应重复。268年清朝历史的经验教训十分丰富、重要,足资训迪,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目的。“易代修史’是中国人的传统,“修史”是为了记取先人的成功与失败,以增长后人的智慧,“前事不…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范围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这三类修史形式又因为幕主的政治身份和学人们的流动而发生联系,从而使不同的史学思想、修史理念在之间传播、交流。在具体的修史活动中,三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史馆修史或刺激、或打压幕府、私家的修史活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幕府、私家修史的盛衰消长,而幕府、私家修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官方不断调整修史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 ,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 ,借鉴往事 ,吸取经验教训 ,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宋修唐史 ,元修宋史 ,明修元史 ,清修明史 ,这一修史的优良传统绵延不断 ,经久未绝 ,两千多年来积累了丰富浩瀚的二十六史和其他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 ,构成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 ,清朝被推翻已经整整九十年了 ,但至今还没有一部较为理想的大型清史。 1 91 4年 ,北洋政府曾开设清史馆 ,编撰清史 ,历时1 4年 ,至 1 92 7年完成 536卷《清史稿》。此书刊行以来 ,议论纷起。由于参加编撰的人大多是清朝的遗老…  相似文献   

6.
抉幽阐微填补空白──《宋代修史制度研究》评介张其凡自唐代设馆修史,宰相监修,修史制度大备,官修正史,达八部之多,修撰《实录》,成为定制。迨至宋代,修史制度更加严密完整,机构更加齐备,官修史书种类甚多,配套齐全,"史料之丰富冠绝古今"。然而,对宋代修史...  相似文献   

7.
隋朝修史也是有成绩的。隋朝史官王劭与魏澹在修史方面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隋朝修史的成就。他们的修史工作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8.
纵览2 0 0 3年的清史研究,总体感觉是著述颇丰、稳中求变。所谓变,一是针对某些前人已有研究的课题,运用新材料、新方法,从多学科的角度,展开进一步探讨。二是研究领域有所拓展。研究者更加注重清代社会与下层民众问题的研究,更加注重与现实有关问题的研究。下面拟就本年度清史研究的主要情况,分类择要地加以介绍,以资省览。2 0 0 2年底正式启动的清史修纂工程,仍是2 0 0 3年史学研究者普遍关注的事情。修史工程,体例先行。今年2月以来,清史编纂委员会先后邀请4 0 0多名学者,多次就体例体裁问题进行讨论,并采用社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  相似文献   

9.
《隋书》是唐代官修正史的代表作,是唐初所修五代史中较好的一部。参与编修的学士有孔颖达、许敬宗、于志宁等,而又以魏征和长孙无忌为主编,修史水平较高。但也不免有所疏漏,本文试图以唐朝官修的另一部史书《北史》为参照,对比《隋书·元胄传》中的世系。从而得出该世系讹误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修史,从联共党史起,似乎就是综合论述党的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种格式,似乎正史就是如此,只能如此。其实,这种格式固然有它的长处,是现代修史、科学地修史所不可缺少的,但不应该用这一种格式来限制修史。中国历史悠久,修史经验丰富。中国古代修史,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有纪有传。本纪和列传,是一个个人物的传记,可以说,人物传记居中国古代正史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不来争主体地位,但是一定要看到,人物传记在历史上、在党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牛润珍  管蕾 《史学史研究》2021,(1):10-16,29
史官议叙制度是清代文官奖励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激励参与纂修史书的史官。清承明制,将议叙范围扩大,运用于史馆修史,形成修史机构议叙管理机制。嘉庆朝编《大清会典》,又将史官议叙法规化。议叙内容根据史官出身和品阶不同相应有差,包括加级加纪录、加衔、提前开复、获得选官优先权等多种。终清一代,史官议叙制度吸引了大批士人主动投身到修史活动中,有效保障了清代大规模官方修史的顺利进行,并由此带来士人职业观念上的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修史种类的多样化、修史制度的完善程度、修史机构的合理设置还是修史成就之高都超越前代。宋代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政治管控较为开明,经济文化繁荣,民众言论相对自由,这些因素为官、私修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史学编修在继承前代的同时,又面临复杂的政治、社会情况,史家修史观有了新的发展,如受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等影响,强化史学资治功用贯穿两宋始终;理学兴起,使宋代史家重视突出义理史观;党争政争以及皇权、相权对修史影响更加强烈等。研究宋代史家的修史观及其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宋代史家秉持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立场等进行史籍的编修工作,以及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朝廷政府意志对史家的影响等,也有助于更好地运用和鉴别宋代史籍、史料,正确把握宋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相似文献   

13.
宋代吏部尚书兼官在元丰改制后分为经筵官、修史官、诸阁学士、六部、临时性礼仪官、两制官、门下省、地方官、东宫官、中书门下附属官、九寺五监门、三省附属官等,其中以经筵官与修史官为主,各自又分别以侍读与(同)修国史、(同)实录院修撰为主;其他兼官虽然数量不多,但各个门类还是呈现出一定特点。以地域考察,吏部尚书兼官主要集中在京师。许多兼官往往不能单独作为官职出现,因此对吏部尚书本职工作影响不大。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兼官大量出现,由有能力而又能够把相应职务做好的官员来兼任该职务,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档案的整理和利用是清史编纂工程的基础。目前,中国大陆约保存2000多万件清朝档案,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近代史所收藏了清代档案70多万件,此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俄罗斯历史档案馆等也有约3万多件的清代档案。其中,康熙中期以前的许多档案是满、蒙文,康熙到乾隆前期有相当多的是满、汉合璧。清代的中央档案,特别是大宗的内阁题本和宫中朱批奏折是研究清代社会国计民生、庶政刑名各方面的重要原始资料。因此,清朝档案的整理和利用应贯穿于清史编纂的全过程,换言之,这一工作是清史编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贺小康系原浙江省宁波市鄞县天童乡文书,一个具有乡土历史情怀的地方史工作者。20世纪80年代,曾独力编修3部天童乡史、6部村史、1部厂史,遍及天童乡各村,且首创模版化操作路径,可称为乡村史编修的“天童经验”。它使天童地区的基层书写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在全国范围内最早实现以乡镇为单位的“村村修史志”理想;亦为今后民间修史提供可行范式;对当代乡村史编修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日甲午战争,双方胜败的一个侧面,便是对这场战争的历史研究。日本是官方修史,档案公开;中国则无官方修史,档案不公开且保存不善,只能依靠极少数当事者的私人回忆录。  相似文献   

17.
赵尔巽是愚忠清王朝呢、还是"二臣"?见仁见智吧。清末的满汉大员中,赵尔巽以直言敢谏闻名。他先后做过湖南巡抚、盛京将军和东三省总督,较能顺应时代潮流,擢拔人才,推行新政,改革财政,整顿治安,政治上有一定作为。由于出生官宦之家,又为汉军旗人,因此一生愚忠清王朝,反对共和,仇视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出任清史馆长,以古稀之龄主持编纂《清史》,十年始成,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修史。西汉武帝时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撰成《史记》 ,成功地记载了起自黄帝止于武帝时期的历史 ,无论在历史见识、史料价值、历史编撰上都达到极高的成就 ,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东汉初著名的史学家班固高度评价司马迁的著史精神和成就 ,他效法司马迁 ,为刚刚终结的西汉皇朝撰成了包举一代的《汉书》。《史记》和《汉书》为古代史家树立了典则。史家应当记载中华民族的奋斗发展、国家的盛衰兴亡 ,留下可靠信史 ,这是史学家的名山事业 ,也是史学家对国家民族应负的历史责任。国可灭 ,而史不可灭。当皇朝更替 ,继起者必须为…  相似文献   

19.
康熙十八年,汪琬与试博学鸿儒,入明史馆。与总裁官叶方蔼修史意见不合,在史馆仅六十日即移出。康熙十九年撰成列传一百七十五篇,后刻成《拟明史列传》二十四卷。作为《明史》纂修史上第一部刊刻问世的文字,《拟明史列传》集中反映了汪琬秉笔直书、合经史为一以求致用、裁剪得体兼求史笔有韵的史学思想,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女真族建立金朝,由蒙昧而文明粲然,重视历史是其原因之一。金置国史院、起居院、著作局及译经所等编译史书,两次修《辽史》,撰成本朝《实录》十部,纂集《起居注》五部,并且还编有谱牒、玉牒、圣训、奏陈、礼书、会要、日历、行止录、《中兴事迹》、《续通鉴》、《龟镜万年录》等史书,保存有金一代史料,繁荣金代史学。金代修史机构完备,其记注、修史制度上承唐、宋、辽,下启元代,在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修《辽史》与本朝《实录》,又为元修《辽史》、《金史》奠定了基础。金源氏在史学上的贡献,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