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薇 《旅游纵览》2020,(2):72-79
<正>位于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的大利村始建于明代,距县城23公里,是坐落于大利溪畔的深山幽谷中的侗族村寨,居住着300余户人家1000多人口。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山清水秀,村中一条小河细流缓缓,具有侗族特色的干栏式青瓦木楼沿河而建,五座侗族风雨桥将两岸鳞次栉比的村寨连为一体,寨中还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板古道、清  相似文献   

2.
《文物》1982,(5)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六十二处。这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办法,是我们国家文物保护工作中,体现"重点保护"方针的一种重要方式。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采用了这种方法。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不仅反映了国家文物又一批重点宝藏,而且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管理,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贵州古建筑发展脉络及地方与民族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器时代至清代末年,生活在贵州高原的历代先人,披荆斩棘,创造文化,留下许多古建筑和建筑遗址,有的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县等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21处,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140  相似文献   

4.
位于桂、湘、黔三省交会地带的柳州地区三江县,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群体交往为主体的恋爱习俗,以吊脚楼为单位联结的村寨,以糯米食和酸制品为主的饮食文化及以无器乐伴奏的多声部民歌等民间艺术,构成了独特的侗族民俗风情魅力。 3月初记者到三江县采访,首选项目就是看风雨桥,县旅游局长韦甫元带我们先去看该县108座风雨桥中最古老的一  相似文献   

5.
海子 《旅游》2002,(1):19-21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古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散布在依出傍水的秀丽山区。大多数的侗寨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梁全都修在树前寨后的变通要道上,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是侗族特有的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6.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国务院批准公布,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41处。迄今为止,国务院前后公布的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已有84处。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些遗产是全民族的责任。全国现有数以千计的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经过选择,公布其中一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家协同有关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切实地加以保护,做到有档案记录,有标志说  相似文献   

7.
在1963年第九期的《文物》上,登载了我写的关于我国古代桥梁的一篇短文,原名《五桥颂》,发表时改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因为所写的五座桥,在那时国务院已经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现在又介绍五座在我国历史上都曾发挥过巨大作用,在科学技术上都有过重要贡献的古桥。这五座桥是:四川的珠浦桥,广东的广济桥,福建的洛阳桥,江苏的宝带桥及陕西的灞桥。  相似文献   

8.
《东南文化》2014,(2):90
正国家文物局日前公布第五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认定名单,南京博物院从45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以排名第一的佳绩成功获批"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该基地的成立是国家文物局对南京博物院在文物保护领域研究水平的肯定与认可,对巩固和提升江苏在全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作为国家文物局纸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的依托单位,南京博物院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从全国纸质文物保护需要的高度,在更大的范围和平台上,紧密围绕纸质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正定府文庙于1982年被正定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代为明代。本文作者通过实地勘察并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其戟门的建筑年代为元代,纠正了这一偏差。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到侗族地区,如果只看看鼓楼或风雨桥,或再看看为游客而进行的歌舞表演,恐怕还只能算是“走马观花”。实际上。侗寨中有很多乡间的民俗活动才是“原汁愿味”,而与侗寨鼓楼、侗乡风雨桥一起被称为侗族文化“三大宝”而闻名遐迩的侗族大歌,更是当今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原生态民间合唱音乐……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4,(7)
<正>跨湖桥遗址位于钱塘江南岸的宁绍平原,地处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景区,在跨湖桥西南约700米处。跨湖桥遗址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是中国最早的独木舟及木作加工遗迹[1],对研究造船史、交通史和科技史有重要意义,200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萧山开始实施跨湖桥遗址原址保护工程。2006年,在遗址上建造遗址保护  相似文献   

12.
泾川南石窟寺刘翊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东7.5公里的城关镇蒋家村。泾河在窟前由西向东流过,河南岸为国道312线(西兰公路)。1963年,南石窟寺由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石窟寺当地群众叫佛爷寺。坐北...  相似文献   

13.
<正>汾城古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汾县汾城镇。现存建筑以鼓楼为中心,由北向南有40余座古建筑,时代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年)至清代末期。陵川龙岩寺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陵川县礼义镇梁泉村。创建年代不详,原名龙泉寺,为当地百姓祈雨求福之所。  相似文献   

14.
<正> 赵县历史久远,文物古迹众多。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从磨制石器到近现代文物,文化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诸多文物古迹之中,不乏具有重要价值者,截止目前,已经公布的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七处。弥足珍贵、驰名中外的安济桥、永通桥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相关的研究文章已经发表于报刊,本文不再赘述。本文所遴选的陀罗尼经幢、柏林寺塔、大观圣作之碑、宋子城遗址四处全国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限于篇幅,也仅予以简介。  相似文献   

15.
嵩岳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六公里的嵩山南麓,当地群众称之为"大塔寺"。寺内现存嵩岳寺塔一座,国务院于1961年3月4日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寺院原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约创建于北魏永平年间(公元508—512年)。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舍为"间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又改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在最近经国务院批准的、已公布的第五批5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河南又新增加了45处。至此,我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到了96处,跃居全国第H位。 在新增加的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包括21处古建筑,它们是三门峡宝轮寺塔、开封山陕甘会馆、巩义康百万庄园、沁阳天宁寺三圣塔、武妙乐寺塔、武嘉应观、临颖小商桥、南阳知府衙门、洛阳潞泽会馆、济源大明寺、济源奉仙观、浙川荆紫关古建筑群、温县慈胜寺、汤阴岳飞庙、安阳天宁寺塔、滑县明福寺塔、登封会善寺、登封永泰寺、登封法王寺塔、登封中岳庙…  相似文献   

17.
刘泽宇 《风景名胜》2020,(2):0016-0016
侗族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当中,需以侗族文化的内在形成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为依据,凝练其特征、找寻其精髓,并以传承和传播侗族文化为主旨,进行现代景观空间设计的创新。侗族有着其独特的聚落形态,形成了以风雨桥、鼓楼、凉亭为代表的侗族建筑文化特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侗族传统文化形态虽然发生改变,但侗族传统建筑景观空间中所蕴含的侗族文化背景并没有改变。文章以侗族文化发展的脉络入手,并以侗族传统建筑景观所内蕴的文化背景为依托,提出将侗族传统景观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空间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龙泉廊桥     
廊桥,亦称屋桥、风雨桥,由上下两部分结合而成,上部为廊屋,下部为桥。龙泉市目前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廊桥14座,保存完好。龙泉廊桥形式多样,构造独特,装饰丰富,兼具交通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姜氏庄园     
《文物》2016,(10)
正姜氏庄园,位于陕西省米脂县城东15公里的桥河岔乡刘家峁村,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是由陕北财主姜耀祖于清同治、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亲自监修的私宅,其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庄园内砖、木、石三雕艺术讲究,体现了较高的建筑  相似文献   

20.
芋头侗寨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双江镇,地处偏僻,在原生文化的温和变迁下,自发形成了独具表现力和创造性的侗族聚落边界形态。入口分布的芋头回龙桥、塘坪桥、塘头桥、中步花桥四重风雨桥节点,边界范围深广、规划布局精巧、情感体验丰富,是极富特色的侗寨边界空间。四重风雨桥边界经历了由产生到初步稳定再重组的生长过程,其边界的动态生长与村寨规模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车道的修建,使风雨桥在村落边界空间结构中承担的角色发生改变,渐渐区分出不同的功能,被赋予不同的属性。芋头侗寨的边界范围深广,边界节点以芋头溪为轴线,连接的长短和曲直都调节着边界层次的节奏和韵律,使得观察者穿过重重风雨桥,便能经历开始、过渡至高潮的丰富的空间体验。芋头侗寨风雨桥体现了侗族人民在不同地域环境、社会文化及建筑营建技术下的创造力,丰富聚落边界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