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8年楚都纪南城松柏区的勘查与发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勘查发掘经过1988年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陵楚都纪南城遗址内,松柏、新桥、纪城、徐岗四村都各自在本村靠近河流的低洼地带兴建大型的养鱼池,在施工过程中暴露了大量的遗迹遗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化厅立即组织了四个由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地区博物馆、江陵文物局组成的考古组,分别负责配合四村鱼池工程,进行抢救性的文物勘查、清理、发掘工作。松柏鱼池修筑于纪南城松柏区龙桥河边的中部(图一)。1988年12月中旬,当松柏考古组抵达工地时,五个大型鱼池已基本形成,每个鱼池均呈长方形,五个鱼池排列成  相似文献   

2.
湖北荆州纪南城遗址,文献记载为楚郢都故址,但20世纪的考古发掘表明,纪南城的年代上限为战国早期或春秋晚期,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进一步确认纪南城的年代上限仅为战国中期早段,其使用时间为战国中期晚段至战国晚期早段。纪南城外的冯家冢可能为楚肃王墓,与纪南城的起始年代吻合。清华简和葛陵楚简记楚肃王徙鄩郢,因此纪南城当即鄩郢。楚肃王四年(前377年)至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纪南城作为楚都历时99年。  相似文献   

3.
马世之 《华夏考古》2001,(1):110-112
20世纪后半叶,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迎来了楚文化研究的黄金时代,众多楚城、楚墓的发现,以及大批楚文物的出土,使我们对楚文化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为重写楚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实物资料.一时,楚文化成了学术研究的热点,向有"南楚北夏"之称.与之同时,先秦都市的绚丽画卷,使得城市考古成为学术研究的又一热点.郭德维先生紧紧围绕这两大"热点",尽力捕捉各种学术信息,及时推出了《楚都纪南城复原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一书,对沉寂2000余年的楚都纪南城,经考古发掘后,再进行复原研究,使得巍峨的城垣、富丽的宫室、巨大的陵寝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颇有"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之感.  相似文献   

4.
5.
说楚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言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阶级,于是就有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统治者为了便利和巩固他们的统治,必须择一适宜的据点,作为都城。都城是发号施令的所在,并有防御自然灾害、防备敌人侵袭的作用。当某一民族的  相似文献   

6.
楚都鄢郢考     
目前,史学界关于楚国都城有两种观点:一为“郢在今纪南”说;一为“郢在宜城”说。唐代地理典籍《括地志》曾记载:“杜预云(楚)国都于郢,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也。”一千多年来,学者们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郢在纪南”说似乎已成定论。但近几十年来,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对“郢在纪南”  相似文献   

7.
楚都丹阳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河南、湖北等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探索楚文化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楚郢都——纪南城的试掘,发现了数千座楚墓,出土了上万件文物。接着,1978至1979年间于河南淅川下寺发现了一批春秋楚墓,包括"楚令尹子庚"墓,出土了大批文物,其中有不少带铭文铜器。它们对探索和研究楚文化的体系、性质、分期、上下承袭关系以及楚都丹阳的位置等问题,都是很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楚是周代诸侯中的主要大国之一。楚在南方的发展,将南方地区不同来源、面貌各异的族群与文化融合成为统一的楚人与楚文化。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又经秦末战乱后,西汉建立,承秦制、融楚俗,刘邦集团以楚人为主体入主关中,将秦、楚文化及关东诸国的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统一的汉文化,因此楚文化是汉文化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秭归鲢鱼山与楚都丹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楚文化探索工作中,关于楚立国伊始的都城丹阳在哪里的问题,是解决楚文化渊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很早就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安徽当涂说、湖北枝江说、湖北秭归说和河南丹浙说。近年来当涂说已很少人提及了,而其他三说仍在争论之中。主张湖北秭归说的,对长江西陵峡北岸的鲢鱼山遗址十分重视,不少同志以古代文献记载和部分考古资料著文论证鲢鱼山遗址就是楚国早期的都城——丹阳所在地,我  相似文献   

10.
纪南城考古分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南城的考古资料,已由湖北省博物馆编成了《楚都纪南城考古资料汇编》一书.在汇编的各个单体材料中,对考古分期已分别作了初步说明,但有必要予以综合考察,探讨整个纪南城的考古分期问题.这在目前来说,是件相当困难而又极待解决的工作.为了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此不妨先提供一个不成熟的意见.一、地层堆积与遗址分期纪南城考古分期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关系.经过重点发掘的几个地点的地层,其属于东周时期的地层可以区分为上下两个层次.综合考察表明,这几个地点的下层大体上同属一个时  相似文献   

11.
王先福 《江汉考古》2019,(1):124-125
正楚都探索是楚文化和先秦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千年难题,学者对此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一个较为确实的结论。丹阳作为楚国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时约300余年,其地所在,争论尤烈。先后有当涂说、枝江说、秭归说、丹淅说等四种观点,这在东周主要诸侯  相似文献   

12.
楚国都城分早期的丹阳、中期的郢、晚期的陈郢和寿郢,这是文献确凿无误的记载。从考古学的角度看,除陈郢、寿郢有迹可寻外,丹阳和郢都则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址。楚都是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楚都的研究没有突破,直接制约着楚文化综合研究的深入。本文在前人研  相似文献   

13.
纪南城毛家园新莽东汉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毛家园座落在纪南城内东南角,西与凤凰山相邻,现隶属纪南乡松柏村六组,是一高出四周1一1.5米的战国时期椭圆形夯土台基。一九八五年纪南城内的松柏村在该处打井时发现了一座酉汉木椁墓(编号M1),即上报纪南城工作站...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诸侯国楚国的起始点是楚先祖鬻熊归顺周文王,以后,经几十年的发展,周朝正式承认楚作为俟国的地位,鬻熊以后的第三世熊绎受封于周成王。并因而产生了文史研究中久而未决的悬案——丹阳地望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75年湖北省江陵考古工作站收到当地农民交来的两把巴式铜剑,并暂存于工作站的太晖观内。这两把剑是纪南城附近农民所交,应为当地挖出。巴式剑在纪南城及其周围少见.具有较重要的研究价值。铜剑1,完整。为柳叶形长剑,有脊,首部有二穿。一穿在首端正中,一穿在首脊侧。素面。剑身一面铸有一只虎的图形,虎的尾部有三个符号,组成常见的“巴蜀徽识”。剑全长65、最宽处4.6、首部长10.5厘米(图一,3;图  相似文献   

16.
原湖北江陵与潜江(西南)之间的龙湾一带经过考古发掘证实是一处大型王宫遗址并有城址,沙市秦简记述竟陵至江陵之间的地名有寻平,新蔡楚简记有楚王驻跸之地“鄩郢”,推测,楚之“鄩郢”或有可能就在秦时“寻平”一带,地处龙湾。  相似文献   

17.
摩天岭位于楚都纪南城内西北部,西北距纪南城西北城垣拐角处约650米,东距戴家湾约150米,隶属徐岗一队所辖(图一)。这一带是纪南城内地势较高处,仅次于城内的凤凰山,多为塝田。一九八一年春,为了进一步了解纪南城内的文化堆积,探讨纪南城的上限年代,在纪南城内的摩天岭一带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发现这里有较早的文化堆积,决定在此选点试掘。发掘点T_3选在摩天岭东南部边缘上的一块稻田内,T_2在T_3的东南约8米。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中旬,松柏大队在纪南城内东部,龙桥河南岸、长年渍水的低洼地段兴挖精养鱼池十四。鱼池东至襄沙公路(即纪南城东城墙),西邻余家岔河,全长约1100米(图一)。同年十一月底,湖北省博物馆驻江陵工作站闻讯后赶赴现场调查并配合发掘。发掘点选在文化堆积残存较厚的十号鱼池(鱼池编为一至十号)中部的北堤坡边,挖(2×6米)正南北向探沟一条。发掘前探沟第二、三层大部分被破坏。发掘面积12平方米,出土遗物较丰。  相似文献   

19.
江陵纪南城出土黄武元年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2年湖北江陵纪南城南水门出土1件三国时期的弩。出土时木臂保存情况欠佳,后依原式进行了复制。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全器由木弩臂和铜弩机两部分构成,缺弩弓。弩臂全长54、臂面最窄4.4、最宽6.6厘米。臂平面略呈亚腰形,侧视上平下弧、两头厚中间薄。臂侧面在距前端9.5厘米处凿有长方形穿孔,长4.5、宽1厘米。在距尾端4厘米处嵌入铜机郭。铜机郭全长17.3、宽4.1厘米。平面呈窄长的"凸"字形。铜弩机由望山及牙、牛、悬刀、枢等部件构  相似文献   

20.
楚都寿春城考古调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春城是楚国晚期之郢都,《史记·楚世家》载:“(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是则楚国在寿春共建都十九年。据记载寿春城在今安徼省寿县境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战争的破坏,南北运道的变迁以及淮河的改道等各种原因,今天人们对它的具体位置、范围、文化内涵,已知之甚少了。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当时驻留于蚌埠的瑞典工程师加尔白克(O.Karlback)得到了一批寿县出土的(钅乔)鼎、壶、簋、车马饰具、带钩、铜镜等古物,经由其手分售于欧美各地,楚器开始被人所知。1933年春、1935年、1938年冬,寿县朱家集(现划归长丰县)李三孤堆楚幽王墓经三次盗掘,出土了铜器和零星陶器、石器四千多件,同时,成千上万的受灾饥民在寿县城郊挖墓取宝,转卖于上海商人和外国人,一些学者开始了对寿春及墓葬出土器物的研究。1955年5月治淮工程中,在寿县西门之北发现了蔡昭侯墓,这是当时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发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并就此发表了一批研究质量相当高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