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贵州社会形态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清代,这一变化了的社会形态诸领域继续向纵深发展,最终导致封建领主制的崩溃和封建地主制的确立。就其发展进程看,首先因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然后引起经济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表现得明显、突出。这是贵州的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与  相似文献   

2.
何平 《世界历史》2007,(4):112-122
本文认为,在缅甸历史上,以土地私有权为基础的、以租佃关系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这种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当时缅甸农村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导致领导缅甸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民族主义者们,在独立以后不久即在缅甸推行土地改革和后来选择"缅甸式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郑振满 《清史研究》2003,25(2):38-61
明清时期 ,乡族地主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东南沿海各省尤为发达。本文以闽北地区为典型 ,对这一历史现象作了剖析。指出 :明清时期 ,由于乡族组织与地主经济的直接结合 ,使已经衰落的私人地主经济得到了强化 ,同时也阻碍了阶级分化与阶级斗争的正常发展 ,从而延缓了封建的土地关系及社会关系的解体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贵州明清时期人口迁移概况,汉移民与贵州世居少数民族的关系,汉移民对贵州社会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围绕移民的形式及明清两代移民的特点,汉移民与土著居民在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相互同化融合的现象以及移民对促进贵州经济文化的发展、封闭局面的打开几方面来展开明清时期贵州的人口迁移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明代,贵州民族教育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方针下,极为重视土司子弟教育,使之成为“安边”的重要举措。由官府在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在民族地区创办若干“司学”。清代则用“义学”实施民族教育。其对象由土司子弟扩展到一般“苗民”,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养”教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义学在民族杂居区推广的成效较大,而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新辟苗疆”的措施不力。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与贵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贵州商业经济产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江西江右商帮的兴盛时期,赣商进入贵州,对贵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贵州在为外来商业文化提供活动平台的过程中,本身的商业经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山川险峻,是典型的边远山区。明清之际,贵州的交通虽然非常闭塞,但并没有阻隔外来化的传入,基督教在贵州的传播就是一个实例。明末的永历王朝最先接受了天主教,使之传入贵州;鸦片战争之后,贵州发生了一连串的“教案”;清末基督教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苗族最高化区——石门坎”。这三件事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值得深入研究,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秦统一六国,对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做了全面总结,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地主封建制和国家封建制取代了领主封建制,整个社会步入了地主封建制的初级阶段。然而,在地主封建制确立的初级阶段,地主封建制生产关系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封建农民与封建地主者个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以展开。大部分劳动生产者在脱离封建领主控制之后,变为国家编户民,成为国家封建制下的农奴。整个社会充满了地主封建制与国家封建制的矛盾和斗争,地主封建制的发展,在突破国家封建制的羁绊中曲折向前。本文意在对秦汉魏晋南朝时期地主封建制的发展过程做一粗略考察。  相似文献   

9.
冰雹灾害是贵州地区比较主要的农业灾害。文章在明清地方志、今人所编撰的灾害史料汇编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冰雹灾害进行了量化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主要集中在清代后期(1830-1910年);(2)冰雹灾害在季节和月份上分布不均,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冰雹最多,而冬季冰雹最少;从月份变化来看4月冰雹最多而9月、11月、12月、1月、2月冰雹最少;(3)冰雹灾害主要多发生于中部以西地区即今遵义、安顺。黔南州等地。文章所探讨的明清时期贵州地区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当前该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可以作为宣纸发展的分水岭,在概念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翻查古代文献和学者的讨论,结合制纸工艺发展特点,发现真正与现代意义最为接近地宣纸出现较晚,宣纸的产地一直在泾县地区。  相似文献   

11.
建筑材料(以下简称建材)生产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英国,建材生产曾有迅速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明清时期,以纺织、碾米,榨油等行业中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江南地区也进入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然而,在这一时期内,江南建材生产发展状况如何?与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英国相比有何特点?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我们在研究明清江南经济史(特别是生产力发展史),时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引起史学界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以促进对明清江南社会生产各部门的深入研究。 明清江南所用建材,主要有竹木,砖瓦、石灰,石料几类。由于砖瓦、石灰、石料的使用与生产在工场手工业时代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明清江南砖瓦、石灰、石料生产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明清时期,广东的经济已跻身于全国先进地区行列,无论是农业、手工制造业和商业(包括内地商业和对外贸易)都得到长足发展。本文主要论及广东丝织制造业的发展。一广东丝织制造业之概观明清时期,广东商品经济活力使更多的手工制造业脱离农业成为独立的制造业,而且步向城镇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的耕地面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研究中,耕地和人口的变化往往可以做为一个独立的课题,并具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另一个方面,对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来说,由于缺乏若干在今天看来是十分必要的数字统计,耕地和人口统计可以充当量度经济兴衰及其构成因素的基本指标,也就显得格外重要。研究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官方统计数字,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分析数据,一是从了解有关统计机构和计量对象的典章制度入手。如何炳棣所说,这二者是同样重要的。他的《中国人口研究,1368—1953》正是运用后一方法的典范。以致费正清在为该书所写的序中称:“中国的史料不能作为可靠依据,何博士将成为声明这一点的最后一人。”当然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由于中国历史上只留下这样一些统计数字,所以不断有人设想如何更科学更巧妙地利用它们,和重新提起如何看待这些史料的问题。在何炳棣的研究大约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敦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敦煌贾俊霞自从一九○○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这座人类文化宝库受到举世瞩目。中外学者纷至沓来,对敦煌遗存(壁画、雕塑、题记、建筑)和藏经洞遗书(敦煌遗书、敦煌卷子)从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等各大面加以研究,形成了以敦煌为研究对象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的官场政治中,“门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今天,“门子”不存在了,但“门子”的阴魂似乎还在一些地方的某个时候出来游荡。  相似文献   

16.
港市是指以海上通商贸易为主要经济特征的海港城市,它具有地理属性,是特定的时空座落,又是一种经济区域和一种人区域,因而港市是一种复杂的自然人现象。港市的生成与发展,是福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人传统。以幅州、泉州、漳州及厦门四大港市为中心的闽海港市体系的发展,在中国海洋人发展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由于港市的长期发展,使闽海区域成为中国海洋人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徽商与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地区(本文述及的江南地区为苏松常杭嘉湖及江宁府与太仓州)的经济一直比较先进,特别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商业的规模,商人活动的范围,商人资本的积累,均达到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鼎盛阶段。这一时期,徽州商人积极参予江南的经济活动,在商品流通领域大显身手,对江南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就徽商参予明清江南经济活动,及其在江南的经营状况、作用作一考察,以求教于学界方家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在民国早期统治贵州的地方军阀中,周西成可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是贵州桐梓系军政集团的缔造者,更因为他在统治贵州期间为增强地方政治经济实力而采取的一些独特作为,以及他为推进贵州近代化而进行的努力。周西成统治时期,既是贵州近代经济比较活跃的时期之一,也是贵州近代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之一。由于政治原因,过去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关注不够,除了军阀史研究有所涉及外,很少有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研究区域教育近代化的角度切入,对周西成与贵州教育近代化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获得对贵州教育近代化…  相似文献   

19.
明清两代是广西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的交往得到加强,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联系日趋紧密,对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带动了广西民族地区交通的发展,为广西民族地区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迄今为止,有关学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 ,大量移民迁入陕北地区 ,组成不同类型的村庄。来自山西大槐树的传说 ,其背景是国家掌握了开发陕北的控制权。清代前期 ,陕北宗族一系列仪式、制度逐渐确立和规范 ,这是当地儒生实践儒家伦理的自觉行为与封建国家以教化为手段控制地方社会相契合的结果。同时 ,陕北宗族发展中表现出宗族与村庄紧密结合的特征 ,也反映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